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武松如果接受潘金莲,二人结局会怎样?不要被电视剧骗了

2020-07-15 22:00:48




关于武松和潘金莲,一直以来都有两种江湖传说:一种是说武松其实已对潘金莲动情,持这种观点的人拿出原著,咬文嚼字,条分缕析,至少列出三大条证据,力证武松不过是个假正经,早对潘金莲一见钟情……

第二种说法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武家全家没有善果,皆是因为武松不知变通,不晓人情,若是他能接受潘金莲的示好,武大郎便不会死,依旧在阳谷县街头挑担卖炊饼,潘金莲也能安安生生过日子,武松也不会被两次刺配,最终落草为寇,而是仍在阳谷县体体面面做都头,一家三口的关系虽然不可说,但也算稳定美满,其乐融融……


这两种说法极为吸睛,又有巨大想象空间,因此吸引了不少“水浒迷”,但小编却还是要实事求是的说一句,这第一种说法贬低了武松,不知武松为何成为武松,第二种说法贬低了“人”,不知人为何被称为“人”!第一种说法给出所谓武松对潘金莲动心的证据,不过是些捕风捉影;而以潘金莲的为人,即便武松跟西门庆来个灵魂交换,接受了她,她也不会从此收心;以武松之为人,接受潘金莲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金瓶梅》早就给出的答案!

一、武松对潘金莲动心三个“证据”


江湖传说武松对潘金莲动心,证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潘金莲发出同住邀请之后,武松立马同意,当夜便搬来紫竹街叔嫂家,这急不可耐的表现,正是说明初见金莲,心中就已经有些弯弯曲曲的想法;第二条便是武松在武大家住了几日之后,便送潘金莲一匹彩色缎子,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潘金莲就是收到这个信号之后,才开始对武松越发放肆,从暗送秋波,改成明火执仗!

第三条证据,便是潘金莲雪天相撩时,武松最开始的对话和表现。武松踏着碎玉乱琼回到紫竹街之后,只见潘金莲一个人冷冷清清在帘子下等着,潘金莲问武松:奴家等了你一个早晨,为何你不回来吃早饭?武松回答说,早上有个相识的请我吃了饭,刚才又有人请吃饭,我不耐烦,直接回来了。问题就出现在武松这回答的后半段:“却才又有一个作东,我不耐烦,一直走到家里来。”


这种说法认为,武松这样一个行走江湖、就爱喝酒吃肉的好汉,怎么可能不喜欢跟朋友一起下馆子吃酒,反而喜欢回家吃饭?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妖便是他挂念家中有嫂嫂!而潘金莲拴上前门,拨着火盆,衣衫头面不整的开始一些举动后,武松能隐忍到最后,这才发作,正是因为他享受这暗流涌动的暧昧情愫!

看着这些言之凿凿的指控,小编都要为武都头一哭,如此一个刚正自持、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尚且能被颠倒黑白、恶意揣度到如此地步,可知这世间果真人言可畏,只要把以上三条信息,还原到原著上下文情景之中,就知道这所谓的证据,不过是捕风追影、蝇粪点玉!

二、为何说这证据是捕风捉影?


首先,上面第一条“证据”就只是看客臆想,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情状,就知道武松迅速跟叔嫂同住,不是对嫂嫂有意,而是另有深情!武松之所以会路过景阳冈打虎,便是因为长期在河北沧州柴进处躲官司,已经背井离乡一年半之久,后来听说当年打的那人并没有死,便开始思兄情切,生怕他哥哥一人在老家被人欺辱,不顾宋江和柴进的苦留,打了包袱提着哨棒,便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

在阳谷县打虎,被知县留住之后,武大武二在街头相逢,武大的一席话,让天下有亲兄弟之人为之一哭!武松下拜,武大便问兄弟:你去了这么久,为何不寄封书来与我?“我又怨你,又想你!”武松问哥哥:为何是又怨又想?武大便解释道:怨你是因为你当年喝了酒,便要跟人打架,我三天两头被拉去县衙受审,这便是怨你处,想你是因为娶了个老小,在街上备受欺辱,想当日你在家时,谁敢放一个屁?这个便是想你处!

又怨你,又想你,这是武大对武二的深情;羁留在外,生怕哥哥会受欺辱,这是武二对武大的深情!父母双亡的兄弟二人,自幼便相依为命,武大养育武二,武二为武大出头,用金圣叹的话来说,就是“兄弟二人,武大爱武二如子,武二又爱武大如子。武大自视如父,武二又自视如父。”这样情深义厚的兄弟俩,分别一年半之后,终于团圆,怎有不住在一起的道理?


对武二来说,有武大的地方便是家,他搬到紫竹街,跟兄嫂同住,就是回家!更何况他还要罩着他那善良软弱的哥哥,哥哥都说了,自娶老小之后,被人欺辱,如今我武二来给哥哥做门神,谁敢再来放一个屁?这便是武二迅速搬来的道理,哪里是为了爱亲嫂,而是为了爱亲兄!

第二条武松送潘金莲缎子,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武松搬来后,都要花银子买饼子茶果,请邻居吃茶,送嫂嫂人情礼物,实在太正常不过!况且当年他跟武大相依为命,武大又要忙着生意,两个单身汉日子过得想必是冷锅冷灶,没个家样,而后武二又坎坷江湖,受人冷眼,风餐露宿,现如今回家了,不仅能跟哥哥团聚,家里还有个嫂嫂主持,热汤热饭,净衣净铺,色色周到,这是武松从未体会过的家的感觉,武松怎能不心生感激,对嫂嫂有所表示?


第三条,武松喜欢跟江湖好汉吃酒不假,但他在阳谷县做都头,做东请他吃饭的却不是江湖好汉,而是市井里出于各种目的跟他结交的各色人等,武松于他们并无义气相投,只是应酬,大早上就应酬一波,中午又要应酬,在社会上混过的都知道这有多么不耐烦!

而潘金莲栓上门之后的举动,虽然风头不对,但一开始并未逾矩,武松并无理由发作,若是自己胡乱揣测,便对嫂嫂发作一顿,岂不一下便破坏了兄友弟恭、长嫂如母的家庭氛围?若是自己弄错,以后还要如何相处?待到潘金莲逾举,说出“你若有心,喝我这杯残酒”这种话,武松便毫不犹豫,泼酒掀桌,直斥嫂嫂要自重 ,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已是干净利落、响当当的男子汉了!

三、武松接受潘金莲,潘金莲便能改邪归正?


那么第二种江湖传说,武松接受潘金莲,武大郎一家三口安安稳稳过日子,不从道德层面评价,单从技术层面说,真有这种可能性吗?要小编说,看官们产生这种想法,多半是被李雪健版《水浒传》中,王思懿扮演的潘金莲形象蒙蔽了双眼!

李雪健版《水浒传》对潘金莲进行了大量洗白,甚至将其塑造成了贞静自持的形象,一开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王婆都不让进门,每日起早贪黑,帮武大郎做饭做炊饼,反而是武大郎对她不甚体贴,因此她才渐渐爱慕武松,被武松撕破脸后深受打击,这才开始放开了耍……


殊不知在原著中,潘金莲早就跟王婆臭味相投,混在一处,而且哪会那么贤惠,每日帮武大做炊饼?炊饼都是武大自家早起做,她每日睡到日高起,对武大郎泼辣凶悍,张嘴就骂!至于说她是被武松打击后,才开始放开,更是乱给武松安罪名了!早在清河县的时候,就因为她“无般不好,为头的爱偷汉子”,招惹浮浪子弟,武大这才把家搬到了阳谷县,哪里是从武松这里起得头?

潘金莲好耍,不是被迫沦入风月,而是她的兴趣爱好,即便得到武松,她也抛不掉这个爱好,时间一久,自会嫌武松这个莽汉不懂风情,得陇望蜀,朝三暮四,那时武松真要跟松树一样,四季常绿了!若说武松会接受潘金莲,那也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金瓶梅》给出的可能性。

四、武松接受潘金莲,只有一种可能性


《金瓶梅》中,为了给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留下更大发展空间,兰陵笑笑生便让武松在狮子街酒楼失了手,没抓住西门庆,反而打死了向西门庆通风报信的皂隶李外传。李外传死后,武松当街被擒,随即被刺配孟州,等到三五年后,遇到大赦,武松这才得以返乡。来到阳谷县后,武松一打听,发现西门庆已死,而嫂嫂正在王婆那里待嫁,这便向嫂嫂伸出了橄榄枝,对王婆说要娶潘金莲!

武松在外间说着婚事,王婆还没应承下来,里间的金莲已经乐开了花,说自己这段姻缘兜兜转转,竟还是落在他的手里!也不等王婆叫她,赶紧出来,欢天喜地的应承下来,只等武松出了一百两身契银子,便要嫁他过门!武松兑了银子后,当晚潘金莲便挽着新髻,穿着嫁衣,蒙着盖头,由王婆引着,进了武松的门。


正当潘金莲满心欢喜,以为夙愿得偿时,却发现这烛火通明照着的,不是喜堂,而是灵堂,堂上供着的便是她的前夫武大郎!武松拴上门,掣出刀,提溜着金莲,便把她拖在灵前,用刀抵着,让她招了当年如何谋害的自己哥哥,然后将她剖心割腹,祭奠武大,王婆也被他随即枭首。这便是武松接受潘金莲的唯一可能性,假意娶她为妻,却要为兄报仇,二人的结局也不会改变,一人横死阳谷,一人落草梁山!


保护武大,让他不受欺负,是武松自小形成的习惯,他怎会反过来自己欺负哥哥,觊觎亲嫂?但凡知道对方是武大郎的女人,武松就断不可能生出任何邪念,此一节武松自知,武大更知!之所以会有两种江湖传说,说武松对潘金莲有意,又说武松接受潘金莲对大家都好,哪里是威如天神的武松对金莲有甚邪念?明明是看书的凡夫俗子对金莲想入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