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韩国人拍长津湖战役?确定不是来“搞笑”的?

2024-01-20 17:20:13

最近几年,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很多,其中以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还创造了目前为止国内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加上其姊妹篇《长津湖之水门桥》,总票房则近百亿。

从积极意义上来说,《长津湖》系列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同时也意味着海量的观影人数以及由此引发的大量讨论。这使得我们现在提起长津湖来,即便不是特别关注军史的网友,都能聊上几句。

很显然,《长津湖》系列电影对于增进大众对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志愿军顽强作战精神的认知,有很好的推动效果。

不过由于电影跟志愿军作战史实的若干细节还是有很大出入,战争场面虽大但欠精细;对于还原真实的志愿军形象、战术、战斗风貌以及美军的相关情况,只能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所以大家想要进一步了解长津湖战役,就要跳出电影的范畴,去多读战史、战斗总结,或者去看一些严谨的纪录片了。

当然,近年来我们也有关于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各方面都非常好的作品,比如《功勋》李延年篇等。相信在未来随着相关考证、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好的关于长津湖之战的作品。

特别有意思的是,以长津湖之战为背景的影视作品,美国人那边也有。甚至还在战争进行中的1952年,就有相关电影出现了。近年来美国的战争电影中,同样有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人坐不住了,最近据说也要拍摄长津湖战役背景的电影。甚至“韩国人将翻拍长津湖”还上了某些平台的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当然了,严格来说韩国人不是“翻拍”,而是以它们的视角去拍摄一部长津湖战役题材的电影。

可是,您这咋拍呢?从哪个视角拍?这战役战斗本身,跟您关系似乎不大呀!

谈到这里,我们就有必要聊聊“长津湖之战”了。

其实严格来说,长津湖战役或者长津湖之战,不是咱们志愿军的正式说法。

在《抗美援朝战争史》里,我们的正式称谓是“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而在当时参战的志愿军第9兵团各部,则称之为咸镜南道战役或简称“咸南战役”。

为什么强调这个?

因为我们在网上注意到一种现象,就是将长津湖之战等同于第二次战役。

比如在去年12月24日时,网上出现了这是“长津湖战役胜利纪念日”的说法。这种说法不能说错,但比较别扭。

因为长津湖战役并非咱们志愿军的正式叫法,“咸南战役”多见于战斗总结中,不怎么谈尚好,可我们正规史料里一直提的是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既然有东线作战那就还有西线作战。

12月24日是第二次战役胜利的标志,我们记得东线长津湖战场的胜利,当然不能忽视西线更大的胜利。

因为美军在东线还可以称之为是撤逃的话,那在西线就是溃逃,第二次战役志愿军更大的战果其实是在西线,而且志愿军在西线付出的代价相对更少,尤其第38军打出了1比5的战损比来,赫赫威名的“万岁军”即是此战中打出来的。

而且这一线的胜利直接迫使美军在半岛的主力——第8集团军南溃不止,其司令官沃克中将也在南逃后被韩国兵撞死。西线志愿军收复平壤后,兵锋直抵三八线,由此奠定战争胜局的基础。

所以我们现在谈长津湖战役,因为已经是俗称了,倒也不是不可以,但至少应该知道这是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的常识,进而知道在同一场战役中,还有西线战场以及更大胜利的存在。

讲完了这个,咱们的一些网友就不要犯沃克中将跟长津湖关联的错误了,他们不再一个战场分区,沃克是在西线指挥第8集团军,而在东线的是美军第10军。

哦,当然还有所谓的韩军第1军团,不过它当时受到美军第10军指挥,一般计算兵力的时候往往就归于美第10军了。

美军第10军,当时是在东线战场独立存在的战役单位,其下辖有海军陆战队第1师、陆军第3师、第7师;韩军第1军团则下辖首都师团和第3师团;此外还有英军的少量部队以及美韩军的其他独立建制和辅助支援部队。

以往的不少文章都在刻意淡化美韩军在东线的兵力存在,使得大家误以为这里只有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主力,但实际上美韩军的兵力在东线也有“十万大军”。

当然,美韩军这10万人没有全部集中于长津湖地区,在这里的除了美军陆战队第1师主力外,则是美陆军第7师第31团级战斗队。

志愿军最开始也没有投入第9兵团的全部,而是以第20军和第27军展开攻击,第26军是美军南逃时尾追参战的。

那么当时其他的美韩军队在哪里?

美军第7师主力在长津湖以东,向鸭绿江推进;韩军第1军团统辖2个韩军师团在沿着东海岸公路向中、朝、苏边境进发;美军第3师和韩军第1陆战团则留守元山、兴南。

最初志愿军的计划是以两个主力军吃掉美军的2个团,但美军机械化行军速度极快,而且建制内的兵力、火力极强。

到战役开始时,实际在包围圈内的是陆战1师以及美7师第31团级战斗队的主力,力量远超第9兵团估计,这是后来苦战的重要因素。

最终志愿军第27军一部吃掉了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的主力,第20军一部歼灭德赖斯代尔特遣队主力,而第20军主力和第27军另一部未能歼灭陆战1师主力;后者在遭到重创后开始南撤,第26军则尾随追击,但限于极大的冻饿减员和美军航空兵的阻滞,作战极为艰难。

而美军陆战1师的战斗和非战斗减员也非常大,尤其战斗兵力折损严重,后来由美军第3师北上接应,撤逃至咸兴、兴南。此时在东北方向的韩军也收拢回来,还裹挟了大量“难民”。

之后在大量海空火力的支援下,美韩军及大约10万名“难民”乘船南下,志愿军随即收复兴南及东线各港口。

此时是12月24日,志愿军以此作为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之日。

很显然,在东线作战中志愿军主要跟美军建制的部队作战,这里面有韩国人什么事儿?

要说有,那还真的有。

因为美军当时作战,建制内附属有大量韩籍兵。在东线战场上,尤其是美军第3步兵师和第7步兵师更是如此,其中第7步兵师内的韩籍兵有6794人。

相对来说,美军陆战第1师建制内的韩籍兵很少。

所以硬要讲讲韩国人的“长津湖战役”,那么落脚点可能就要到美军第7步兵师第31团级战斗队中的韩籍兵头上了。

这个第31团级战斗队,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北极熊团”,但它其实不是严格等同于第31团,因为“团级战斗队”本身是一种临时捏合的产物,其构成为:

第31团团部及直属坦克连、重迫击炮连及其他分队;第31团第2营、第3营;第32团第1营;师属炮兵第57营。

其中个别营所辖连队有调整,如第57炮兵营只编有2个榴弹炮连,但增编了师属第15防空炮营D连一部(编制不大,但却有4辆M16和4辆M19,前者装备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后者装备2门40毫米炮)。

整个团级战斗队的兵力是4000多人,其中在新兴里战场上出现的是其主力(少了第31团第2营),总兵力为3200余人,其中约700人为韩籍兵。

关于这一部分韩军的战斗表现,其实没有特别的记载,因为这个战斗队主力基本被歼,放逃回去的基本都是伤员,也无人在意韩籍兵怎么样。

另外美军第3师中附编了数量更多的韩籍兵,可能在东线作战的收尾阶段跟志愿军有交战,但也没有将韩籍兵如何。

简单说,这些编制在美军序列内的韩籍兵,是作为消耗品存在的,美军对其都毫不在意,这怎么提呢?

至于说韩军在主战场之外的第1军团如何,那边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啊!

非要扯的话,那么韩军第1军团被美军第7师第32团“痛击”的“光荣历史”,要不要讲讲?

按照韩国战争史所载:

“第1军团长金白一少将(曾任伪满军上尉)为保存兵力,当机立断,由攻转退,避免交战”,要不要讲讲?

“国军第1军团和美军第10军团由于兵力和装备以及撤退带来的疲劳,在兴南决战是困难的”,要不要讲讲?

这你根本就不好说嘛!

所以估计韩国人的这个所谓长津湖战役电影,视角和主线应该不是战斗,而是撤退。毕竟现在韩国人中跟兴南撤退有关的人群估计有100万人左右,其中包括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等。这种电影拍出来,还是话抓一部分人眼球的。

更关键的是韩国人的视角可能会放在美军如何“英勇高大”,又能给老美吹吹彩虹屁,估计也就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