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看了《繁花》之后,终于理解“上海人的优越感”是来自哪里了

2023-12-31 17:20:14

一部《繁花》,治好了我对上海人的固有偏见。

PS:前言铺垫有点长,讲述了一个山里人是如何对上海人产生偏见的全过程。

一说到上海,很多内地的网友都会感觉这是一座魔都。

上海人的优越感,上海人的讲究,上海人要说第二,估计全国没人敢说第一。

小影自己是从山里面走出来的孩子,当然现在已经三十而立了,上海给小影最大的震撼,还是口罩时期,上海人还那么讲究!

世间一切都是这样,只有存在对比,才能看到差距,而口罩时期大家都被封印在家里或者小区里,所以全国各地都看不出差距。

但唯独上海人的优越感,却偏偏像个显眼包,小影随便回忆几个现在还能想起来的例子。

比如下楼在小区里做个核酸,他们都要洗头洗澡换身干净的衣服,在家里可以随便怎么穿,但出去见人,就一定要打扮得十分精致。

比如在某个点做核酸,排队的车子都是清一色的豪车,那叫一个壮观,画面堪比车展。

更加离谱的是,小区物管让在门口挂袋子,以便配送东西,结果门口把手上挂的都是奢侈品的袋子,不管是见过还是没见过的奢侈品,大家请自行脑补。

从那以后,上海人的优越感仿佛近乎于许多中西部地区人不能理解的精神态度在过日子。

你说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大家穿得漂漂亮亮的出来逛街,这当然是所有地球人的普遍生活常态,但口罩时期下楼做个核酸,还沐浴更衣、化妆打扮一番整得跟个面试似的,对于小影这种中西部地区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还真就很难理解。

当然,越是反差特别的大的信息,就越能轻易被人牢牢记住,从那以后,“上海人”已经变成了小影思想观念里面,一种全新价值体系的人群。

正文开始

带着这种精神上的反差之后,就这样又庸庸碌碌的过了一年,直到将要走完2023年,《繁花》这部剧开播了。

抱着对胡歌的喜爱,望着网上滔滔不绝的热评,一连追了六集之后,这部剧终于回答了小影心中的这个疑问:上海人为什么那么讲究?

第一集就已经讲了,改革开放之后,面对巨大的机遇,上海实现了经济腾飞,到处都是一夜实现财富梦的机遇。

这部剧的主角,胡歌饰演的阿宝也这样隆重登场了,无论是炒股还是外贸,这都是非常容易实现财富积累的方式,当然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遥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像阿宝这样聪明的人,借着时代的浪潮快速实现财富积累的时候,小影自己的父辈,甚至父辈的父辈那时候还在挖坑玩泥巴。

所以,上海人的优越感是非常合理的,改革开放的时候,他们就是全中国最先富起来的那批人,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他们父辈,他们父辈的父辈甚至早早就已经实现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繁花》这部剧,一开始就为观众介绍了那个特殊的时代,随着后面剧情的一步步展开,随着剧中那些令人惊掉下巴的商战博弈,小影才逐渐理解了上海这座不夜城的真正面目。

正如第一集就如雷贯耳的那几句台词对白,老戏骨游本昌饰演的爷叔说到:上海人做生意,讲究派头、噱头、苗条........一个男人应该有多少个钱包? 第一个,就是你实际上有多少钱,第二个就是你的信用,人家钱包里的钱,你可以调动多少?第三个,人家认为你有多少钱。

透过这段剧情,相信大家就能更加理解上海人的优越感所在了吧!

因为估计在上海人的心里,衣服、包包、鞋子、车子,吃的什么,喝的什么,包括自己所有的外在形象,都是用来给别人看的。

剧中的阿宝白手起家,从一开始靠借,到炒股到后来开起了皮包公司,再到后来成为了上海商界年轻有为的宝总。

他靠的不仅仅是背后有爷叔的出谋划策,他每天努力保持成功人士的包装,其实根本目的就是方便自己更好的做生意,更好的调动别人的钱包。

而这种优越感,一旦习惯了,就很难脱掉,而如今改革开放已经45年过去了,像阿宝那样率先富起来的那批人,他们生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

一个是从小玩泥巴的小影,一边是从小被呵护着长大的掌上明珠,所以,这种精神层面上的隔阂,这种对上海人过于精致的不理解,其实本就是与生俱来的。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是在上海混得再不好,在思想格局和精神层面上,早就超过了乡下的穷亲戚。

所以,上海人的精致,他们对待生活的讲究态度,并不是从天而降的魔法,而是时代车轮碾压过的深深印记。

希望此生,也能去亲眼去看一看上海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