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抗日电影怎么拍才能“去八嘎化”?《血战台儿庄》给出正确解答

2023-10-08 17:20:39

抗日电影如何才能做到“去八嘎化”?早在1986年拍摄电影《血战台儿庄》时,导演就给出了正确答案:不能有意丑化。

在这部中日交战的电影中,为了增强电影的纪实性,导演要求演员一律用日语硬性背下所有的对话。这样,既可以使演员更好的把握人物自身感觉,又可以在后期进行日语配音时,便于对准口型。

扮演日军中将师团长矶谷廉介的中国演员董骥,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居然把日语对白练习的十分流利,剧组人送外号“活鬼子”。这就是当年拍摄《血战台儿庄》时发生的真实一幕。那么,这部电影拍摄幕后还有哪些趣事?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挑选农民军

《血战台儿庄》的导演有两位,杨光远、翟俊杰。他们对于细节要求的极为严格,即便是群众演员也要精挑细选。当时拍摄是有协助部队的,从里面挑出一批合格的战士非常容易。但是导演还是要求到拍摄地附近的矿工、农民当中选角。

导演翟俊杰提出,东北军、西北军、川军,无论是武器装备、气质秉性、相貌造型,都要像各路军队当年的样子。当年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中国军队大部分都是庄稼汉出身的老兵,自然不可能具备现代部队战士的精神气质。


事实证明,导演组精挑细选的“农民军”,已经非常接近当时的精神面貌了。当时士兵都剃光头,导演下了命令:不可剃光头的一个都不准演。

《血战台儿庄》不仅注重演员的表演,就连服化道也是精心准备,力求真实无误。敌我双方使用的武器跟当年一样,日军用“三八大盖”“歪把子”,我军用“汉阳造”“捷克式”。

国民党第59军佩戴英式钢盔,汤恩伯部佩戴德式钢盔。


为了能够让要演员尽快找到风雨沧桑的战时军人生涯的自我感觉,导演提出了两个具体要求:

第一,从演员到摄制组报到的第一天开始,导演就要求所有演员平时一律穿上戏用军装,练习国民党军队中特有的立正、行走、敬礼等军人姿态。

第二,导演要求所有演员尽量到户外晒太阳,一开始演员都以为穿着戏服晒太阳,是为了给衣服“做旧”。等到成片效果出来后大家才发现,经过长时间晒太阳,主要演员在化妆时根本不用打底彩,全部是自然肤色了。

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铜版”雕塑般的史诗级美感,其实都是大家集体晒太阳的成果。


二、培养主演

《血战台儿庄》中的主要演员,绝大多数都是导演组从全国话剧团挑选来的。对于片中重要角色,导演花了大力气去培养其更为具体的人物气质。

电影中的韩复榘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关于他的轶事、演义在民间颇多流传。熟悉民国史的都知道,此公尊容特殊,一对小眼似线,瘦长脸比常人长出三分之一。这种长相奇特,性格古怪的枭雄在全国的演员行列中属于“稀缺资源”。


经过重重挑选,导演翟光远决定请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的老演员齐春祥前来试妆。齐老早在1958年拍过一次电影,早已息影多年。一听说塑造这样一位大人物,立即赶赴片场。

等他穿上戏服一看,那长脸、小眼儿、鼻子、下巴、甚至那凸出个尖儿的头顶,简直和当年的“山东省韩主席”一模一样。

衡量一个演员的功力,往往要看他能否为自己“加戏”。在排练韩复榘进入开封军事会议前,需要交出配枪一场戏时,齐春祥自己设计了一种鲁莽中透着警觉的交法。在镜头前,韩复榘虚掩在眼皮底下的一瞥一收,非常精准地表现出韩复渠那种既满腹狐疑,有期盼侥幸过关的心理活动。

导演直呼:太对味了!


影片中的孙连仲,台儿庄会战时还不到50岁,而饰演者宋广汉已年满花甲,是剧情从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请回来的离休老干部。

宋广汉身材魁梧,脸色黑红,外型酷似孙连仲,他有着几十年的军旅生涯,目光沉稳而又锐利。最令导演喜出望外的是,他当年在东北战场上和国民党军队作过战,对旧军队中的官兵比较熟悉。

当他全副武装地在摄影机前一站时,自然就透出一股子上将集团军总司令的派头。


本片中最出彩的要数饰演李宗仁的邵宏来,就连李宗仁的亲生儿子看了也直呼:“太像我父亲了”。

邵宏来本身是一位很有修养,对待艺术创作十分刻苦的好演员。初到剧组时,导演杨光远发现,邵宏来本人曾经有过坎坷的遭遇和经历,虽然浑身书卷气、儒雅气,却缺乏了那种军令如山,一句千钧,手握乾坤,杀伐决断的上位者气质。


于是,两位导演都有意地在日常生活中和他谈话时显出一种格外的“客气”,当着众人称他“李长官”,有事喊他时则亲昵地叫“宏来”。

导演让摄制组的全体人员都跟着自己这么喊,潜移默化地对他怀有一种特殊的敬意。事实证明,经过此番“创造条件”,邵宏来果然在不知不觉间渐渐地产生出一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战区司令长官的味道。


演员之间在生活中也很随便地互呼起角色的称谓来了,大家平时都是穿着戏服,开口“健生”“恩伯”,闭口“委座”“长官”。久而久之,演员们很自然地形成一种生活、松弛、自如的毫无矫造的的表演风格了。

各大主演几乎都有了,还缺了一个主要人物王铭章。导演杨光远一看旁边的翟俊杰:你长得就很像嘛,直接扮上就行。


在这部电影中,赵恒多饰演的蒋介石的老辣果决;

陈继铭饰演的白崇禧有着“小诸葛”式的干练儒雅;

初国良饰演的张自忠的稳健刚毅;江化霖扮演的池峰城勇猛火爆;

张铭煜饰演的汤恩伯狡猾多疑;齐春详扮演的韩复榘粗鲁耿直,

这些功力深厚的艺术家们,为影片的成功增添了一份色彩。


三、调教群演

除了主要角色之外,影片还需要一些女性角色进行点缀,比如募捐的女大学生、中国女记者、李宗仁的女翻译等等。

如果放在如今,必然是流量女星蹭热度、当红花旦刷存在的好去处。对此,导演特别强调:不能作出“和尚群里出朵花”的举动,不能给人一种经过“筛选”的感觉。要求具有生活的实感的演员,这些默默无闻的女演员,没有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表演显得真实、自然。


尤其是八一厂的老艺术家冯毅夫、李力、刘磊,他们所扮演的中国守军将领们几乎没有一句台词,然而由于他们的“助阵”,无形中强化了影片的份量。

《血战台儿庄》不仅善于用激烈的战斗场面来渲染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善于从细节方面来体现战争的残酷性:死去的日军士兵手里还紧握着妻子的照片,捡起照片的日军军官沉思不语;


唯一幸存的孩子在遍野的尸体中孤独地哭泣;眼睛失明的士兵拿起一朵野花,放在鼻前嗅着它的芬芳;

战斗间隙,中国军队的老兵用树叶吹响了《绣荷包》。这些经典镜头使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影片中还有一批各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角色,这些人“绿叶衬红花”的方式,强化影片的份量。上影的吴喜千和上海儿艺的李晶冰分别扮演了老兵和小兵,在舍身炸坦克一场戏里,他们演得既悲壮又感人。

上影的老演员茂路和上海人艺的胡荣华分别饰演了被日军战车碾压而死的古稀老人和老人的孙子红脸大汉,他们在日军屠杀无辜村民那场戏里,以情感真挚、朴素的表演,为影片的悲壮色彩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血战台儿庄》上映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都被片中那壮烈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甚至还出现了观众集体为这些勇士致敬、默哀的动人一幕。该电影先后荣获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最佳化装、最佳烟火奖,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还获得了由中国政府授予的特别奖——“抗战奖”,并被评为新中国“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