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在侯耀文墓地旁边,“林妹妹”之墓鲜花环绕,汉白玉雕像让人垂怜

2023-05-15 17:18:34

在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陵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四角方亭旁,桃树下,侯耀文墓碑上他本人的半身铜像栩栩如生,高度还原了侯先生的音容笑貌。



不远处,一座由汉白玉雕刻的美人静静地坐在竹林前的石头上,她体态娇柔,眉眼间笼着淡淡的忧愁,不难看出这座雕塑的原身是《红楼梦》中的“林妹妹”——这里是扮演者陈晓旭的墓地。



侯耀文与陈晓旭,这两位人民艺术家生前交集不多,但在百年之后却比邻而居。




侯耀文篇



1



侯耀文的父亲是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虎父无犬子,12岁的侯耀文站在红木漆木桌前说了段《醉酒》,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首场演出。



但父亲侯宝林并没有因此觉得儿子能子承父业,相声这条路难走,旧时还被戏称为“下九流”,他不愿意儿子受自己受过的苦。



侯耀文看着父亲的表演长大,他对相声充满热爱,对舞台非常向往,时常想着自己也穿着一身长衫,在台上说学逗唱,赢得满堂喝彩。




他的梦想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但侯耀文并没有因此受挫,他自己起了一个化名“小阿弟”。



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没有”登台表演,但“小阿弟”却活跃在相声舞台上。



18岁那年,中国铁路文工团公开招人,侯耀文鼓起勇气也去报名。



他出色的且熟练的表演赢得了一致好评,他成功被铁路文工团录用了。



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黄金搭档石富宽,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相声事业。




多年以后侯耀文的二哥侯耀华在为侯耀文准备墓碑雕塑时,除了在墓碑的一侧雕琢了醒木、扇子等表演工具,还在墓碑的底部雕刻了铁路轨道的图案,借此纪念侯耀文一生所从事的事业的起点。



当时的侯耀文心中虽然有对未来的迷惘,但是在对相声表演的满腔热情面前,那些犹疑、忐忑不值一提。


2



在那之后的十来年中,侯耀文和自己的搭档石富宽一起,卖力地做好每一场表演。



他没有仗着自己的父亲是侯宝林而懈怠,反而用超出常人的勤奋日复一日地勤耕作品。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自己的父亲是相声大师,做儿子的又怎么会没有压力?



更重要的是,侯耀文心中仿佛一团燃烧的火,那是一种渴望,他无比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演绎出更好地表演。



说几个掺着低俗玩意儿的段子,或是塑造个痴呆的丑角儿形象,把观众逗着笑几声,这怎么能叫相声?




什么才是真正的优秀的相声表演?侯耀文心中,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



真正的相声,无论是讽刺还是夸赞,都是对生活的影射,都应极富感染力,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32岁那年他终于厚积薄发,一出《财迷丈人》让他和自己的搭档被大众熟知——他们渐渐有了名气。



次年,《见义勇为》大火特火,一时间侯耀文和石宽富这对相声搭档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他们成为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




3



1983年,侯耀文在首届春晚上说相声,赢得掌声一片。



对于表演者来说,能参加一次春晚就已经是至高荣耀,侯耀文参加了十二次。



百姓认可他,曲艺圈也认可他。



他曾屡斩各大奖项,不仅是作品获奖,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十大笑星”,获得“侯宝林金像奖”“国际艺术成就证书”等诸多荣誉。



对于曲艺界来说,他不仅仅是个优秀的表演者,还更一个高瞻远瞩的领军人物。



侯耀文做过中国铁路文工团副团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在他的领导下,原本没落的曲艺表演团队士气高涨,相声艺术得到了大大的发展——喜爱相声的人更多了!




侯耀文对相声这个表演艺术是有自己的理解的,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他追求的是更有内涵的表演!



他注重创新,将话剧表演、戏曲等元素融入表演中,使表演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让观众们有更好的代入感。



侯耀文热爱相声表演, 他追求高高质量、有内涵的表演内容,也追求多样化的艺术创新。



他的坚持和高要求让他赢得了大批听众,当然,此时他也早已获得了父亲侯宝林的认可。



当初那个“小阿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4



侯耀文不仅是一匹“良驹”,还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伯乐。



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郭德纲,现在可以说是曲艺表演界的“扛把子”。



但在那时候,郭德纲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他参加全国相声大赛,获得了三等奖。



别人的目光都停留在冠军身上,而侯耀文却把注意力给了第三名。



侯耀文高度认可了郭德纲的表演,他毫不收敛地大赞郭德纲的才华,他说,这孩子唱功好,表演状态也拿捏地好!



其实当时的郭德纲在曲艺表演圈过得并不好,他没有师门可以依靠,又因没有什么名气没什么演出,生活可以说是非常拮据。




赛后,侯耀文却找到了他,直说自己想要收他为徒。



这个消息一出,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两个人非亲非故,何耀文可是相声大师,怎么会收这么一个小子为徒?



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看好这段师徒关系,侯耀文力排众议,收下了郭德纲为徒,给这位当时还未长成的好苗子遮风挡雨。



事实证明,他没有走眼。



后来的郭德纲创了德云社,这个表演平台稳定且有特色,可以说是打出了曲艺表演的招牌。



侯耀文爱才、惜才,他这一生桃李天下,为原本势微的曲艺表演圈保留了代代相传的“火种”!




5



意外总来得猝不及防, 2007年,侯耀文在家中突发心梗,抢救后仍然回力无天。



他活了59岁,他却将人生中超4/5的时间都投身于相声表演中去了。



令人感叹的是,这位身前德艺双馨、桃李天下的老艺术家,却在离世后始终没有下葬。



其中的恩恩怨怨暂且不提,2011年3月,侯耀文的安葬仪式在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陵园中举行——时隔四年,他终于入土为安。



一代相声大师就此落幕,只为大家留下了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




陈晓旭篇



1



侯耀文的墓地旁不远处,就是陈晓旭的墓地所在。



陈晓旭比侯耀文小了一轮还有余,但是却比侯耀文早1月离开人世。



因为她患了乳腺癌,发现时癌细胞已经有了明显的转移。



若是一般人,只要有条件,肯定是手术加化疗,谁不渴望活着?但陈晓旭选择了放弃治疗,不是因为没有钱没有条件,也不是心存死志。



只是对于她而言,比起活,她更崇尚美。



这个曾经出演过绛珠仙草的女子,骨子里有一种别样的倔强与坚持。


2



回望陈晓旭一生,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她的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从事京剧工作,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陈晓旭自小就接受着艺术的熏陶。



但陈晓旭却不沉迷京剧,她爱芭蕾。



瘦瘦小小的姑娘绑着两个蝴蝶结小辫儿,穿着一双红舞鞋,默默地在角落里旋转、绷脚尖,憧憬着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芭蕾舞者——这太美了。




陈晓旭虽然体格纤弱但意志却格外的坚定,她坚持刻苦训练,做好每一个动作,打好基础功,她的倒踢紫金冠做得非常标准,也因为这个本领她多次登上表演舞台。



但是这个梦想破灭了,陈晓旭在芭蕾舞的选拔中落选,她很受打击,但是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



芭蕾虽美,但很快她发现了更美的事物——书本。




3



陈晓旭的青少年时期是泡在书海里的,她沉迷阅读,无论是中国经典还是国外小说都在她的书单上。



读过的书里,陈晓旭格外喜欢曹公的《红楼梦》,在金陵十二钗中黛玉总能引起她的共鸣,她甚至将书中林黛玉所作诗句近数抄写下来,反复品读。



不仅读,陈晓旭还写,她在日记中写诗,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但她的诗中却总是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14岁时,她写下了《我是一朵柳絮》,在这诗中她说,我是一朵柳絮,与春风结知己,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



陈晓旭的精神世界与黛玉有共通之处的,她身上有着诗人的气质,也有着中式的才情与美,所以当她将夹着自己照片、小诗和自己对黛玉的理解的自荐信寄出后,仅一周她就收到了导演王扶林的回信,信中王导演向陈晓旭发出了面试邀请。




4



陈晓旭应约了,她买了车票赶往北京,冒着大雨去面试。



层层的筛选后,陈晓旭留了下来,多年后《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曾讲述当年黛玉选角的过程,他赞扬陈晓旭的才情,直言当年被她的气质打动,最后才敲定了选角。



《红楼梦》的拍摄历时三年,全剧组的工作人员和演员们精雕细琢,想让大众更好地感受这部古典名著的魅力。




而红楼一梦,陈晓旭也做了三年,在拍摄过程中,她跟随剧组反复品读《红楼》,一次又一次地揣摩黛玉的心境,终于她意识到自己是有一种使命的——她有义务演好黛玉,她是陈晓旭,也是林黛玉。



《红楼梦》播出后引发剧烈反响,她饰演的林黛玉像是从书中走出来的一样,获得了高度的评价,现在的观众更是将她饰的林黛玉称为“绝版的林妹妹”,足以看出对她本人表演的认可。




5



陈晓旭的“林黛玉”实在太出彩了,走在大街上,人们不会喊出她的名字,反而直呼林黛玉。



这也给陈晓旭带来了麻烦,过于深刻的表演让林黛玉形象深深地印在观众们的脑海里,她再去出演别的影视作品,就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违和感。



陈晓旭并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她明白,一个黛玉,就足以让她的演艺生涯圆满,还有什么角色能超越黛玉的美呢?




机缘巧合之下,这个在剧中娇弱的“黛玉”竟选择了下海经商,陈晓旭摇身一变,成了驰骋商场的女强人。



有顽强毅力且肯钻研、拼搏的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能坚持下来,作出一番成绩,陈晓旭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从广告到投资,她的路越走越宽,也越来越大胆,但是命运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6



2006年,陈晓旭查出了身患重疾——乳腺癌。



当时的陈晓旭怎么可能没有因为这个意外而崩溃、绝望?



但当她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时,她却整个人平静又温柔——她选择皈依佛门,看淡生死。



次年5月,陈晓旭离世,根据她遗嘱,陈晓旭慈善基金会成立了,这是她对人间大爱的延续。



陈晓旭曾在访谈中曾说,我还是喜欢他们说我是林黛玉,因为对她而言,这段演绎经历让她快乐且充实。



其实,作为观众,我们也更愿意称呼她林黛玉,因为对我们而言,她就是书中那个林妹妹!




结语



今年是2023年,两位出色的文艺工作者已经离开我们16年了。



故人虽去,但精神犹在,我们仍然会因侯耀文的相声表演而开怀、思考,也会因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而落泪。



正是因为他们的创作与表演,才为百姓带来了有养分、有内涵的精神食粮,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侯耀文为曲艺表演奋斗终身,带来了一系列优秀的曲艺表演作品,也留下了一帮优秀的曲艺文化传承者。




陈晓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书中的黛玉,还用下海经商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奋斗,万事皆有可能。哪怕后来遭逢厄运,她也没有因此歇斯底里,而是放下世俗、皈依佛门,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又是一年五月,天寿山陵园内春光正好,百花齐放,绿草如茵。微风吹过引得树影婆娑。



侯耀文的铜像沐浴在阳光下,在侯耀文的墓旁,"林妹妹"之墓鲜花环绕,汉白玉雕像让人垂怜。



两位优秀的人民艺术家在此长眠,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