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淡泊无欲的3位女演员,不上真人秀、不接广告

2023-05-04 17:19:01

娱乐圈是个大染缸,但也并非所有人都是追名逐利之辈。

有的女明星46岁“高龄”仍扮嫩演风情大美人,厚重假发烈焰红唇让网友看了纷纷翻白眼。


而有的丝毫不在意形象,明明只差了两岁,却甘愿作配给人演“婶婶”,素面朝天土里土气的样子却备受好评。


在浑浊的娱乐圈中,总有些人出淤泥而不染,踏踏实实演戏,从不炒作捞金,甘愿给他人当“绿叶”。

她们低调又有实力,将戏外的自己隐藏起来,留给观众足够的“神秘感”。

明明可以成为“顶流”,却自甘“落后”,这几位女演员简直就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一、刘琳

明明是同龄人,有的女明星一把年纪了还“扮嫩”,有的却甘愿给其演“婶婶”?


前不久刚刚完播的大剧《龙城》中,马伊琍和刘琳这对奇特的“婶侄”组合引发热议。

在剧中,马伊琍顶着46岁高龄与小13岁的白宇搭档,戴上齐刘海长卷发强行“扮嫩”,饰演26岁年轻貌美的女主东霓。


而仅仅比她大了两岁刘琳,却素着一张脸,穿得土里土气地给马伊琍作配。

这让网友不禁吐槽:丫头教又添一位新教主!


明明已经年华逝去,却还是不服老,女明星究竟是不愿意承认自己青春不再,还是不愿意将女主的位子拱手让人?

只见剧中马伊琍顶着厚重妆容、烈焰红唇,明明满眼疲惫沧桑却硬要演出“风情”,清晰分明的画面一转到她脸上就是磨皮美颜,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网友:花这么多心思扮嫩,累不累啊?


配角出身的刘琳显然没有这个烦恼。

她是《知否》中憨厚可爱的大娘子,是《香樟树》中朴实善良的陶妮,是《追梦谷》中精明算计的孙卉……“剧抛脸”刘琳让大家知道,配角也可以多姿多彩。


科班出身的刘琳,肯吃苦、演技好,愿意作配又肯扮丑,按理说怎么都应该在圈里混得风生水起。

可她却独独缺少了一点“运气”。


明明大学期间就有与张国荣、黄磊等知名前辈合作的经历,却在毕业后整整四年无戏可拍。

好不容易凭借《过年回家》打了个翻身仗,一举荣获亚洲影后,本应前途无量的她又因为“恋爱脑”跌了跟头。


跟大她15岁、离过四次婚的导演张黎恋爱,甚至一度为了照顾张黎放弃了演艺事业,同居三年照顾起居,却在结婚前夕惨遭抛弃。

刘琳的爱情事业一度跌落到了谷底。


可她并不放弃,曾经的失意都化为了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到她对剧本的理解之中。

在其他演员过气后纷纷走上直播带货的时代,刘琳从不随波逐流,曾是“亚洲影后”的她,甘愿辗转一个个小剧组中,从小配角东山再起。


实力就是最好的证明,2012年,刘琳收到了《父母爱情》的剧本。

剧中的“江德华”粗鲁又野蛮,与刘琳本人的差距极大,她再三给自己做心理建设,钻研人物性格,为了角色毅然剪去了长发,这才呈现给观众们一个活灵活现的“德华”。


刘琳不仅演活了“江德华”,更凭借《父母爱情》“盘活”了自己,成功拿下最受观众喜爱演员奖。

此后刘琳便一发不可收拾,《知否》《觉醒年代》《隐秘的角落》……近年来每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几乎都能看到刘琳的身影。


而她的每一次出现,都会带给观众不同的惊喜。

不炒作、不卖弄、更不强接不符合自己形象的角色,认真对待每一部戏,大器晚成的刘琳,如今再一次被观众认可。


二、袁泉

学舞7年,风雨无阻,297封家书报喜不报忧。

考上中戏,拒绝诱惑,义无反顾奔入话剧院。


6根钢钉1根钢条,打造了她这副“铁人”身躯,更锻造了她钢铁般坚定强大的内心。

她,就是袁泉。


1977年,袁泉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而不“普通”的是,袁泉的父母极其注重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

跳舞、声乐、画画、小提琴……11岁的袁泉就已经多才多艺了。

小小年纪的她被中戏附中的京剧专业录取,开始了一个人背井离乡艰苦学艺的生涯。


学京剧是个辛苦活,对基本功极其看重,袁泉经常天不亮就要起来压腿练功,日复一日。

三尺把桿一扇落地窗,构成袁泉的整个童年。


同班同学每天都被练功蹉跎得嚎啕大哭,袁泉却始终一声不吭,只有在日记中才会流露出自己的脆弱与迷茫。

在他寄回的297封家书中,对自己吃的苦只字未提。


苦心人终不负,1996年,袁泉顺利考入中戏,长达7年的京剧学习终于告一段落。

那一年的中戏表演班可谓是卧虎藏龙,章子怡、秦海璐、曾黎……与她们的美丽明艳相比,袁泉就像是一颗路边小草平平无奇。


在中戏学表演的,没一个不想红的。

还没毕业,就有学生火急火燎想往外钻,有的拍广告接私活不惜被劝退,有的为了进剧组“牺牲”自己勾搭导演,甚至有人选择走捷径嫁入豪门做阔太太。


跟她们相比,袁泉就像是一个“异类”,也许是学习京剧的经历,让她深知沉淀的重要性,不急着露出锋芒。

她始终待在自己的小小角落,拒绝名利抛来的橄榄枝,苦心钻研演技。


也许是袁泉沉静的性格独具魅力,一下子就吸引了中戏才子夏雨,更是在苦追一年后才确认恋爱关系。


2000年袁泉毕业,凭借优异的成绩被中戏实验话剧院点名。

同时被邀请的还有章子怡和秦海璐二人,可是进话剧院活多钱少,还不允许接私活演电视剧,又有哪个傻子愿意去?章秦二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可袁泉就是那个“傻子”。


“舞台才是我的毕生所爱,每天除了读书上课,我想24小时住在剧院。”


2002年,在排练《赵氏孤儿》时,袁泉不慎从舞台狠狠跌落。

锁骨粉碎性骨折,脖子上打了1根钢条6根钢钉,伤势过重,尽管没有生命危险,袁泉还是不得不暂别舞台。


袁泉躺在病床上,心里是满满的对舞台的不舍。

病好后的袁泉甚至一度因为创伤对舞台产生了心理阴影,但是心中的热爱终将战胜恐惧,休整一年后,袁泉带着身体内的钢钉重回舞台。


对于她来说,那不是丑陋的伤疤,而是荣誉的勋章。

2022年,凭借一部《中国医生》,袁泉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的荣誉收入囊中,至此,她已经将国内的奖项拿了个“大满贯”。

厚积薄发的她,带给我们无数优秀的影视作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荧幕形象。


“首先,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个明星。”


凭借优秀演技获得关注的她,并没有像其他演员一样接广告、带货直播,反而激流勇退,将自己隐藏在荧幕之下,留给观众无尽的悬念。

人如空谷幽兰,不与世俗争名利。他人眼中的“不温不火”,正是袁泉追求的理想状态。


三、颜丙燕

曾获8次影后,被称作“中国最有可能拿奥斯卡的女演员”,却在最红时退圈,50岁仍孤身一人,履历辉煌的颜丙燕到底为何突然“消失”了?


说起颜丙燕,就不得不提起她给自己立的一堆“规矩”。


第一,不接综艺不炒绯闻,害怕曝光太多影响观众入戏,广告只接达到她标准的可以信任的商家;

第二,不用后期配音,她演的角色一定要自己配音才放心,配音就会失去灵魂;

第三,不轧戏不跨戏,一心不能二用,对剧本要求极高,不接拍摄周期少于45天的戏,觉得这么短时间内拍出来的一定是烂片……


演戏不求主角,但一定是适合自己的角色;只要是好剧本、好角色,哪怕无偿出演也心甘情愿,这就是颜丙燕的规矩。

在同龄女演员爆火后疯狂上综艺、拍广告、吸粉捞金时,颜丙燕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哪怕错过成名的机会,也绝不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



1998年,凭借一部《红十字方队》,半路出家的颜丙燕一举斩获金鹰奖最佳女配,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存在。

而就在这个时刻,颜丙燕却宣布了一个震惊四座的决定:她要退圈。


此举一出,众人哗然,颜丙燕到底为何要这么做?

原来,颜丙燕的母亲在那一年被诊断出得了绝症,仅仅只剩不到三年的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颜丙燕与母亲的关系并不亲近,幼年时与外出务工的母亲分离,后来母亲对叛逆期的颜丙燕更是非打即骂,母女之间早已有了隔阂。


可是即便如此,颜丙燕依旧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名利与大好前途,选择回到母亲的身边照顾母亲。

绝症绝症,这不治之症不仅压垮了母亲的身体,更压垮了颜丙燕的这个小小家庭。


面临着巨额的医药费,颜丙燕晚上要照顾母亲,白天还要去各大片场客串打工,不可谓不辛酸。

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她明明可以选择打广告、上综艺这些来钱快的方式,可她偏偏没有。


不仅没有,颜丙燕还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

“赚了一次块钱,那以后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松懈自己,我不喜欢做这样的人。”颜丙燕如是说。


事实证明,不靠这种不义之财,她也能将母亲照顾得很好。

2005年母亲离世,比原本医生给出了三年之期多了整整五年。


这五年,是颜丙燕用无数的心血与汗水熬出来的,是颜丙燕用自己的演艺事业和无限星光交换的。

为了关系并不好的母亲,毁了自己的半生,值吗?颜丙燕从不后悔。

尽管从声名鹊起到籍籍无名,颜丙燕的心态却从未变过,这8年的“消失”,于她而言,既是对母亲的弥补,也是对自己的沉淀。


母亲离世后,悲痛欲绝的颜丙燕将心思全部放在了事业上,2007年《爱情的牙齿》让颜丙燕获得金鸡影后,再度向大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许多圈内好友劝她,好不容易复出了,应该趁机多参加活动增加曝光度,可颜丙燕却不屑一顾。


2012年,一部《万箭穿心》直击所有观众的心脏,颜丙燕凭借此片再度封神,一举斩获众多的奖项。

颜丙燕彻底“火”了,可是接踵而至的是她不愿向资本妥协的倔强,不好的剧本坚决不接,不敬业的行为坚决不做,她的不妥协,也让她理所当然地被资本抛弃了。


即便获奖无数,也依旧在互联网上“查无此人”,多料影后颜丙燕,如今却沦落到了只能给人作配的地步。

可她却怡然自得,如今已经50岁的她至今未婚,偶尔在剧组客串一些小角色,可无论多小的配角,在颜丙燕的演绎之下都能大放异彩。


结语

娱乐圈中从不乏出色的女演员,可在爆火之后仍能坚持本心、坚守原则的,却如沧海遗珠,少之又少。


“特立独行”并不是她们的错误,不与世俗随波逐流,有着清醒的思考与认知,才是创作的根本。

这样的好演员,不应该从荧幕前“消失”,而是应该被更多导演和观众挖掘。

毕竟,她们值得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