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国产剧新定律:大咖越多,剧越烂

2020-04-03 22:06:19


周迅的新剧再次告诉我们:国产剧是真不行。

这部《不完美的她》翻拍自经典日剧《母亲》,韩国、泰国都翻拍过,现在可以肯定了:中国的最差。



而且它的差,比我以前吐槽过的《新世界》《安家》《完美关系》《如果岁月可回头》等等都更让人生气。


这原本是个多么厚重、有力量,充满人文关怀的题材啊。

被虐待的女童,小心翼翼地取悦虐待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的男友,她对所有人都露出最无邪的笑脸,掩盖满身满心的伤痛;


虐待她的妈妈,也曾在女儿身上寄予美好的期望。


但她同时又是个年轻的、贫困的、不够坚强的、单身的女人。

她渴望被男性爱抚,渴望有人分担责任,渴望重头开始人生,就像她没生孩子之前那样 ……

35 岁的小学教师,哪怕已经记不清生母的长相,但却一直记得被抛弃的心情;


她看到女童的遭遇,带她逃离,背负上了诱拐犯的罪名,也和女童成了没有血缘的 " 母女 "。

领养教师的母亲,给予她最无私的爱,是你可以随时回来,你也可以离开;


万般无奈下抛弃她的生母,一生都在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又或者当你成为了母亲,你已经终生背上了十字架 ……

四对母女,在无私的爱和自私的人性之间拉扯。


我们在看一个孤独的女人带着没有血缘关系的 " 女儿 " 逃离伤害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女性困境,以及母爱究竟是什么。

国产剧配不上这样的题材。


01

《不完美的她》在播出前,就以 " 演员阵容强大 " 作为宣传点,周迅、惠英红、赵雅芝、金士杰、黄觉 ……

很多观众满心期待,哇,没有应付差事的鲜肉流量,都是电影大咖,老戏骨,良心演员呢 ……


但我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国产剧里不怕没大咖,相反,最怕的就是大咖。

大咖来了,意味着全剧的重心不是剧作本身,而是如何伺候好明星,展示他们的 " 个人魅力 " 和朋友圈。

日剧《母亲》里的戏眼是芦田爱菜。

导演不需要让每个演员不断重复 " 我就是你妈妈 "" 你就是我女儿 " 这样生硬的台词,我们从小女孩的笑和眼泪里,都能感受到。

妈妈把她放进垃圾袋里扔在垃圾堆里,被老师发现,她奄奄一息,拿出一张简报:7 岁可以进入这个福利院吗?104cm 可以进入这个福利院吗?

一个不被爱的孩子,终于感受到爱了,又惊喜又珍惜,生怕再一次失去。


她的笑不再是假笑,而是真正发自内心;


和新妈妈终于被拆散,她被送去福利院,又开始了假笑对人。


只是半夜偷偷给母亲打电话时会哭:请再诱拐我一次吧。

情感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到了中国版里这些全没有了。

如果不是看过日本原版,恐怕都很难看出主线是周迅和小演员之间的无血缘母女 line。

《不完美的她》号称不注水,只有 24 集,但还是加了一大堆完全没必要存在的副线。

小演员的戏份变少了很多,更大的篇幅留给了 " 戏骨 " 们。

不是说翻拍就只能按原版来,如果改动合理,那没什么不可以的。

问题是他们把一个原本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题材,变得飘在天上,完全没有说服力。

02

剧中台词,全都是大多数人不会在日常对话里使用的书面语。

原版女主是受虐女孩学校里的老师,女孩对老师很信任很依赖。


在发现女孩经常夜晚一个人在街上游荡,习惯性说谎,身上还有伤,怀疑她受到虐待。

她和另一个老师家访,和女孩妈妈接触、了解过,也找到过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但发现都帮不了小女孩。

当她看到女孩被装在垃圾袋里扔在外面的时候,才决定带她离开。

而中国版呢,周迅饰演的林绪之和小女孩只是意外遇见过两三次的路人。

发现她有伤,当着孩子妈的面就要拉走孩子,孩子妈跑出来阻拦,她也不问孩子的伤是怎么回事,就认定了她妈妈是坏人,要带孩子走。

? 帅是够帅的,但是完全不合常理。


一个从小被伤害的孩子,对待陌生人完全没有戒备心,第一次见到林绪之就上了她的车,第三次就跟着她走了,并且马上改口叫妈妈。

这边还对两人关系发展如此迅猛一头雾水,那边又马上跳到林绪之介入调查 " 长川生物卖假药 " 事件中。

她的职业是黑客,所在公司是全女班,公司老板由童瑶饰演。

林绪之调查的方式是黑进一个公号,在这个公号里发了一篇文章,说明之前的作者写的有问题。而那个作者是黄觉饰演的男主角田放。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懂这段存在的意义,反正我没看懂。


加入这些,除了撑时长外,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给周迅的好友黄觉和童瑶加戏吧。

除了他们两个和周迅的大量对手戏外,还要加入黄觉和他女助理互怼日常,童瑶处理和男友感情问题日常等等。

《不完美的她》出品方之一是周迅和陈坤创办的东申未来。剧中安插了好几个山下学堂签约演员。

于是我们还能看到女主妹妹的婆媳斗争,未婚夫的妈宝男问题,警察父子的前世今生等等。


看看这些不知道为什么要出现的情节,谁能不说一句周迅真是个良心老板,良心朋友呢。

金士杰饰演的林绪之的父亲戏份也不少,和在《鬓边不是海棠红》里一样是反派,演法也一模一样,肢体、表情、语气都神经兮兮,脑门上写着 " 我是坏人,我要搞鬼 "。

剧情形散神也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悬疑、情感、犯罪、家庭、女权哪个都要演一下,哪个都没演明白。


原本该是戏眼的小女孩,彻底沦为走流程的工具人,丝毫看不出身体里住着个受过伤害的老灵魂。

林绪之给她做饭,小女孩看她的刀工,笑着问 " 妈妈,你不会做饭吧?"

看到这里,我刚要惊呼一下,剧中人物终于不再没完没了地背 " 唯美句子大全 ",要进行一点正常人该有的活动了吗?

结果林绪之很快又念了起来:" 女孩子不要把讨好别人当成一种习惯,不然有一天靠山山塌就不好了。"

此时的我,露出了 Jony J 老师的同款表情:


没有情节铺垫,没有上下文语境,为了 cue 女权,强行观点输出,不但不能说到观众心里,反而矫揉做作得不行。


逻辑硬伤实在太多了,根本总结不过来。

编剧署名路怡,只有一个人,但却特别像找来 N 个实习生,各自承包一部分,各写各的,然后合成一个前言不搭后语的半成品。

03

和原版相比,国产版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讲不明白,就更不要提镜头细腻度,剪辑节奏感,表演的层次等等的差距有多大了。

同样的情节,原作的镜头:

一边描写女童被涂口红,暗示她被性侵,一边穿插女主在读孩子写的 " 我喜欢的几件事 "。


观众和女主一起心痛。她只是个普通的孩子,却生活在地狱里。

女童妈妈来了,一下子打到了孩子,孩子熟练地躲到茶几下,一看就经常被打。

国产版的镜头就简化了很多,上面写的那些全没有,只是简单拿来,走了个涂口红流程,孩子几乎连特写都没有,无从看出她的感情。

主创们如果把单独给周迅加柔光滤镜的敬业精神,稍微分出来一点,去琢磨下镜头语言,也不至于对比如此惨烈了。


同场戏画质不同,对比非常明显


原版中虽然也都是戏骨演员,但不存在什么大女主,每个人的戏份和出场时机都按剧本需要来定。

如果有绝对主角的话,那主角只有一个——就是编剧坂元裕二。

坂元裕二和是枝裕和合影


这位大编剧,有句名言:鼓舞活力值只有 10 的人变成 100 的作品有很多,但我想让那些是负值的人至少先达到零点,让 -5 的人变成 -3,这是我的目标。

嗐,国产剧里哪来 " 负值的人 " 呢,少有的穷女主房似锦,都还很快遇到高富帅徐姑姑来拯救她呢。

04

原版《母亲》中,女主希望有机会到大学研究所工作,但却只能留在小学教书。她带着女孩逃亡时,丢了钱包,陷入窘境。

去找之前抛来橄榄枝的大学,被拒绝。再找别的工作,又因为已经 35 岁被奚落。无奈只能去做清洁工糊口。

到了国产版里,林绪之一直在做不明所以的女黑客。她可以随意和老板说我近期不想干活了。


哪怕在逃跑的路上,也住高级酒店,开宝马车,每次一上车,必有开导航特写镜头,告诉观众——广告时间又来了。

身后还有一直在追查她下落的警察父子,剧中警察当然都是除暴安良的好警察。


只是我不明白,明明女主从来不隐藏踪迹,去哪里都大喇喇不掩饰。而你们却不查监控,也不查车牌定位?就是找不到她?

是编剧想不起来让你们查是不是?

当然,林绪之也有她的 " 负值时刻 ",就是看到火苗就害怕到浑身发抖,连生日蜡烛,煤气灶上的火都看不得。

她一直在寻找这个心理阴影的来源。

嗯,真不愧是国产剧女主,衣食无忧,顺风顺水,人生的烦恼都是诗和远方的烦恼。


都说日剧改编剧不成功,和文化差距大有关。但仔细想想,难道非改编剧就成功了吗?

出问题的不只是文化差距,而是整个电视剧工业——假如真的有工业,而不只是他们那一撮一撮的人情圈子的话。

编剧久没有话语权,没怎么读过书的明星倒被众星拱月,捧在手心里。


长此以往,留下来的编剧,连中等以上的文学素养都不具备,抄袭成性,人文关怀就更无从谈起了。

观众只能看到高高在上的娱乐圈大咖们沉浸在他们空虚的精神世界里,为赋新词强说愁。

国产剧,在你真正理解普罗大众的生活真相之前,在你不是只想着怎么注水,怎么卖植入广告,怎么给人情咖加戏之前,请不要染指《母亲》这样的题材。

你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