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华为“服软”:华为是硬件公司,却想学苹果...

2021-07-06 09:44:25

华为对服务和软件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5月8日举行的2020年金牌员工代表座谈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透露,以前,华为公司在工具问题上的重视程度不够,研发大多数是“诸侯”,有些高级干部是“土包子”,自己不懂技术、没有能力,还按照自己“土包子”方法,每家都来开发自家工具,每家都有自己的代码仓,这样开发出来的工具就不统一。

  现在,华为要统一“诸侯”,公司文件已有要求,所有干部都要通过资格考试,如果不具有这种资格,就要换岗。任正非说,“去年软件系统的干部下台率好像是69%,并不是说都辞职了,而是转到别的岗位上去。”

  据路透社报道,在4月份的一个座谈会上,任正非表示,华为在纯软件领域,要敢于领先世界;在软硬件结合的地方,重点优化软件,以软补硬;他称华为重视软件,因为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基本不受美国控制,有较大独立自主权,可以“扎到根,捅破天”。

  近期,华为云的频繁调整、全新车联网解决方案HMS for Car的公布,以及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布,让外界普遍认为,华为正在加速“变软”,从一个硬件优先的公司,转为更专注于软件业务。

  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介绍,任正非一直都非常重视软件,早在2005年,华为云就成立了。刚开始,华为主要做私有云和政务云,如今,市场占有率都是全国第一。

  目前阿里云和腾讯云做得比较好的是公有云,这个业务,华为2017年3月份才开始做。近日,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报告,华为云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占19.7%,居第二。而在去年,华为云还排在第三。

  整体来看,华为云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来自IDC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规模677.3亿元,华为云市占第一。

  “华为云的业务越来越重要了,团队也一直在壮大。”这位人士说,近年来,华为云的调整也比较大,一把手三年换了四次,可见华为对云业务的期盼。

  相比华为云,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布,更引人瞩目。在外界看来,鸿蒙的诞生,是华为应对制裁的抗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公开资料显示,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任正非回应时任华为终端操作系统开发部部长李金喜提问时称,“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四年之后的2016年,鸿蒙正式在消费者业务软件部内部立项,开始投入研发。一年后,鸿蒙内核1.0完成技术验证。而鸿蒙正式通过华为消费者业务的立项则是在2018年3月,自此鸿蒙研发正式提速。

  6月2日,华为正式推出了鸿蒙操作系统,仅一周时间装机量突破了1000万用户。2021年3月,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内部对今年鸿蒙OS的装机量预估是3亿台;在前段时间,王成录将目标提升到了3.6亿这个数字;而在最新采访中,王成录称,年内将有4亿台设备升级鸿蒙OS,这其中还不包含第三方设备。

  如果鸿蒙的装机量足够大,就可以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从而获得向苹果看齐的机会。

  虽然乔布斯说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做的一直是软件,苹果其实也是软件公司,“iPod实际上就是软件,虽然它有一个很漂亮的外壳。Mac虽然也有一个漂亮的外壳,但它是OS X操作系统。iPhone也是软件。”

  但从营收的角度看,苹果又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硬件公司,2016年,苹果手机、PC等硬件产品陷入增长困境,苹果才通过不断布局软件服务产品拉动整体业务增长。翻看苹果软件服务业务历年营收规模,2018年后,增长才持续加速。

  2021年Q2季度,苹果财报显示,该季度苹果总营收达896亿美元,软件服务169亿美元,比上一个季度增长9亿美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目前,软件服务业务已成为苹果所有营收板块中,仅次于iPhone的第二大营收来源。

  不久前,苹果召开的WWDC2021发布会上,苹果展示了多端协作,鼠标可以在多台Mac、iPad之间自由拖动,跨越设备限制。有人调侃,这与华为鸿蒙多设备协同运行思路相近。

  事实上,华为与苹果正变得越来越像,硬件上,都有手机、PC、电视、手表等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软件上,也都做了操作系统等。此外,双方也开始介入汽车领域。

  苹果在2015年便有造车的打算,不断“挖人”组建专业团队,但至今进展不大。早在2009年,华为就已经在内部抽调人手,研发汽车相关业务,2014年之后,华为车联网业务组建,相关研发开始提速。2019年5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

  华为曾多次表示,其战略是“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从已经公布的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全新车联网解决方案HMS for Car来看,华为确实更专注于服务与软件。

  “华为能不能做好服务与软件?”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看好华为的人信心满满,毕竟,每年2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是实实在在的投入,而且华为也有足够的决心来做这件事,在去年的一封内部信里,任正非就表示,“公司不能以简单的活下来为目标,要勇于将鸿蒙、鲲鹏和昇腾等推入竞争。”

  不过,华为并没有在年报中公布自己在服务与软件上的营收情况,业内分析认为,华为的服务和软件业务,目前应该还是以投入为主,想要追上苹果的营收比例,要走的路还很长。

  华为“变软”

  “我们公司在对接华为鸿蒙、鲲鹏生态的应用程序适配的工作中,发现他们(华为)的工作人员比我们还要积极、主动,我们已经就应用软件适配等内容开了好几轮线上、线下会议了。对比其他操作系统,如果现在去找安卓、iOS,恐怕都不会搭理我们。”一位中小型创业软件工程师对燃财经说。

  6月2日晚间,鸿蒙Harmony OS 2.0正式版发布。自2019年8月9日,鸿蒙系统首次亮相后,两年时间,鸿蒙从梦想照进了现实。其实,早在2012年,华为内部就有操作系统的B计划,以防突然被外界“断粮”。2018年3月,鸿蒙通过华为消费者业务的立项。两个月后,鸿蒙内核2.0版本用于终端TEE。

  鸿蒙操作系统负责人王成录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华为很早就开始做鸿蒙了,而不是因为制裁。只是没有制裁,鸿蒙不可能加速,更不可能面世。”

  鸿蒙与Android(安卓)类似,也基于Linux打造。只不过Android是宏内核,由一堆底层特权模式的核心代码,紧密组合在一起,核心代码长,不容易拆开随机安排,导致架构灵活性欠佳。尤其是,面对手机、平板、电视等硬件的适配,需要“虚拟机”的翻译,适配比较低效。
  

  图 / 微博@华为手机
  鸿蒙基于微内核,核心模块独立,优化组合扩展性较好,通过华为方舟编译器技术,摆脱Android“虚拟机”的限制,可对各种硬件高效编译开发。理论上,鸿蒙比Android更为高效、流畅,又比苹果iOS的封闭系统更为开放,兼具Android、iOS的优势。

  与Android、iOS定位不同,鸿蒙在诞生之初,就不局限于手机单一设备,而是面向IoT物联网,作为一个跨设备的操作系统。如王成录所言,"鸿蒙采用全栈解耦架构,用一套代码,满足大大小小各种硬件要求。汽车、电视、手机、手表,甚至小到128kRAM的设备,都可以使用。"

  鸿蒙真的好用吗?近日,燃财经探访了位于建国门的华为线下授权店。这家店门口摆放着带有招募Harmony OS 2.0体验官字样的海报,店内摆放的华为Mate 40系列、P40系列等手机型号均已完成系统升级。

  IDC分析师王希认为,消费者底层需求永远是便捷,鸿蒙主打“快速联动分享,无需下载和学习APP”,UI上新的“文件夹逻辑”和“信息卡片”都是让消费者尽可能减少操作步骤,一旦消费者形成习惯,就会被牢牢吸引在鸿蒙生态中。

  不少消费者体验后表示,升级后新系统轻快、流畅、少卡顿。不过,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鸿蒙系统市场竞争力状况与消费者行为调研报告》显示,超六成用户对鸿蒙系统的兼容性表示担忧,同时亦有大部分用户对系统的普及性以及安全性持保留意见。

  一个繁荣的鸿蒙生态,才能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而鸿蒙生态,需要更多合作伙伴、开发者的努力。此前,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曾表示,华为移动服务(HMS)将能够替代90%的谷歌服务。

  今年6月10日举办的华为HMS全球应用创新大赛上,华为高级副总裁、董事陈黎芳表示,HMS生态与开发者之间是树与根的联系,“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她鼓励全球开发者加入其中,基于华为完整的技术方案支持,“一点接入,服务全球”。

  陈黎芳说,“我的同事告诉我了一个开发者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去年,华为应用市场上,一款名为‘白描’的文字识别软件很火,这个APP本来是开发者为他喜爱读书的女朋友专门打造的,之后也不断的打磨,包括通过华为平台提供的OCR文字识别能力,这个应用不断完善,也越来越受欢迎,目前已经获得了近1400万次安装。”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款原本是为了爱读书人士打造的软件,还“意外”地受到了视障人士群体的欢迎,通过“拍照—识别文字—朗读结果”这种形式,让视障人群更方便地知道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平面文字。“白描”也获得了去年HMS全球应用创新大赛的星光创意奖。

  其实,华为的“软”能力不仅体现在鸿蒙操作系统上,还体现在汽车服务、云计算等业务上。

  去年11月,借着Mate40 系列手机发布会,华为汽车业务打响挺入汽车产业的前哨战。华为多次直言不造车,只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换言之,华为不造整车,而是专注于智能汽车产业相关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做类似于博世这样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Tier 1(车厂一级供应商)。

  同时,不同于博世所在的传统动力、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等优势领域,华为聚焦于增量部件,即智能网联电动车,与Tier 1展开竞合式的差异化服务。具体来说,华为与博世在增量部件领域有竞争,在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等领域又可以与博世等Tier 1厂商展开合作。

  今年4月,华为与北汽旗下高端品牌极狐联合推出智能纯电轿车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华为为极狐提供了整套电动底盘,包括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ADS)、鸿蒙OS智能互联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等30多个智能化部件。

  其中,华为HI(Huawei Inside)的三大计算平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计算平台分别对应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在造车新势力搅局,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有业内人士认为,华为HI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汽车界的Android操作系统。
  

  图 / 微博@华为中国
  华为云计算业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华为云增速达168%。在华为的几大业务中,华为云增速最快。

  但在外界看来,近年来,华为云一直在动荡中,2020年1月,Cloud&AI升级为华为第四大BG,但在今年4月2日,华为宣布,取消Cloud&AI BG,更名为“Cloud BU”。

  4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华为在内部宣布了华为云的最新人事调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被任命华为云董事长,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云CEO。

  5月18日,华为内部又发文进行多项人事调整。余承东的华为云CEO一职被免去,改任新成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原有的消费者BG CEO职务仍然保持。张平安被任命为华为云CEO。

  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中,BG(业务群)的层级高于BU(业务单元),华为云的重要性是否降低了?面对外界的质疑,徐直军在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回应称,强化软件能力,减少对芯片的依赖,提升软件和服务占比是华为未来战略之一。同时,云计算核心也是软件,对华为云不断调整,是为了实现强化软件能力,提升软件收入的增长。

  “华为非常重视云计算业务,华为云的团队一直在壮大,国际化也进展非常快。”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称,华为云的业务比较成熟,而余承东擅长开拓新市场,所以,把他从云业务调去车业务,更能发挥他的能力。另外,无论是云还是车,都属于服务与软件的业务,华为的战略重心,并没有偏移。

  硬件重伤

  去年年底的内部会议上,任正非很明确的表示,华为正在从“硬件先进公司”向“软件先进公司”转型。

  众所周知,华为起家于通信设备,硬件既是华为的基因,亦是其根基。无论是5G,还是手机,华为此前为人称道的产品,均是硬件。

  华为成立于1987年,从交换机销售代理开始,然后自己做研发,逐渐发展成为通信设备巨头。数据显示,2010年,华为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2013年,华为营收超越爱立信,在收入层面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

  业内人士介绍,在3G之前,通信技术、通信设备都被国外企业垄断,直到华为等公司的崛起,我国才逐渐拥有话语权。4G时代,大家差不多,进入5G时代,我国开始反超。目前中国已经完成81.9万基站的建设,占世界5G基站的70%。

  在全球通讯设备市场之中,华为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正非曾经自信的表态,全球会有超过135个以上的国家选择华为的5G设备。可惜,华为通信设备全球化的良好发展势头,受到了美国的恶意打压。

  在一轮接一轮的制裁下,华为通信设备的海外业务受了不小的伤。比如,不少国家不再采购华为的设备;另外,华为5G基站核心芯片采用7nm制程工艺,也无法继续通过代工厂代工生产。国内的情况好一些,有消息称,运营商在内的To B业务有替代方案,华为的备货可以支撑数年时间。

  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者业务,受伤更严重。此前,余承东在朋友圈发声称:“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美国对华为进行了四轮制裁,一轮比一轮狠毒,把华为消费者业务逼到极端困境,无法发货。”

  2003年,华为就已经成立了手机业务部,但2011年以前,华为走的都是运营商定制机路线。2011年之后,华为开始推出自有手机品牌,并在2020年Q2季度,做到了全球第一。根据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以微弱优势力压三星,首次成为了全球出货量季度冠军。

  过去20年,华为手机业务一路从“中华联酷”,厮杀到“华米OV”,再到超过三星苹果,可谓战功赫赫,消费者BG业务营收也因此超过其他所有BG业务营收,对华为总营收的贡献超过一半。

  在海外市场,由于华为手机无法继续使用谷歌服务,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导致欧洲市场的占有率急剧下滑。据了解,谷歌移动服务(GMS)包括云服务与一系列应用程序,如商店、邮件、搜索、地图、视频应用等,很多应用脱离GMS或将无法正常使用。

  国内市场也无法幸免。因为制裁,尤其是从去年9月14日开始,芯片供应出现了障碍和困难之后,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严重缺货,一度让出了35-40%的市场份额。
  
  一年时间,华为手机业务从巅峰迅速跌落,市场份额仅剩下4%。燃财经走访多个华为线下门店发现,不同门店均面临部分手机型号缺货的状况。荣耀还因此被迫从华为剥离,成为一家独立公司。

  根据年报,华为主要业务包括三大块,分别为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华为进入通信市场最早做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硬件设备,运营商业务一直为华为贡献营收大头,占比超55%,2017年后,消费者业务逐渐开始发力,占比不断攀升,逐步超越运营商业务营收。

  2020全年,华为总营收8914亿元人民币,运营商业务占比34%,企业业务占比11.3%,消费者业务占比54.2%。而华为云的营收计算在企业业务之中,并没有单独列出。

  也就是说,硬件业务占了华为总营收的90%左右,尤其是消费者业务,更是华为的现金牛,也是华为每年可以在研发上投入200亿美元的底气,一旦相关营收下滑,对华为整个战略布局,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燃财经,“华为的硬件拿不到上游厂商的供货了,只能做软件服务,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总不能经营不下去。”

  汽车行业人士张翔告诉燃财经,华为介入汽车领域很好理解,华为需要找到一个新的现金牛。做智能汽车一体化解决方案,涉及汽车行业的一些核心技术,的确利润率、价值较高。据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预测,未来汽车业务可为华为贡献500亿美元的营收。

  “服软”不容易

  在外界看来,华为的服务与软件做起来后,就可以跟苹果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据了解,苹果软件服务业务包括消费云服务、媒体、音乐、电视、应用商店以及其他软件的销售。截至2021年Q2,苹果平台付费用户超6.6亿。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燃财经,"华为的软硬件生态与苹果不同,苹果软硬件都是自己的,可以做闭环;华为因手机自主制造能力受限制,只能更多讲开放,与软件服务做连接。也就是说,华为需要拉拢更多合作伙伴,而苹果则不需要。"

  芯片难点在于技术,但发展鸿蒙在内的软件服务业务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市场推广和生态建设。一位华为员工也表示,在内部看来,鸿蒙操作系统很有“钱”景,但业务更多压力在前端(市场)。

  生态不仅包括开发者还包括其他手机等硬件厂商。一位开发者告诉燃财经,鸿蒙的缺点显而易见,现在开发者太少,社区太小,Troubleshoot(设备故障排除分析)和 Case(案例)太少了,开发起来有阻力。

  “开发者选择一个平台,如果考虑平台用户多少,主要是出于商业价值的考量;如果开发者考虑平台上开发者数量,则是出于成本的考虑。”这位开发者说,开发者数量越多,前人的经验积累越多,开发的成本越低。如果开发者数量太少,一旦遇到问题,很可能难以解决,无形之中,就会增加开发者的开发成本。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苹果iOS全球开发者数量为2800万,Android生态全球开发者数量约5900万。而华为鸿蒙开发者的数量,截至2021年5月底,注册开发者数量才超400万。

  另一个维度,也能体现出鸿蒙与iOS、Android生态的差距。2021年Q1,Android应用商店大约拥有348万个应用程序,苹果应用商店约有222万个iOS应用程序。而华为移动应用数量只有13.4万多个。

  “苹果每年的开发者大会都在为开发者解释两个问题,平台生态技术和赚钱能力如何强大。华为强调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但说服能力欠火候,华为必须拿出更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场景,说服开发者。”前述开发者说。

  另一位开发者告诉燃财经,鸿蒙定位于互联互通场景,其独特性的确可以驱动开发者开发一款独占应用。“但更多的还是开发安卓时,顺带开发鸿蒙。”

  因此,鸿蒙需要在教育、会议场景之外,找到更多、更合适的应用场景,只有独特的应用场景才能进一步刺激开发者加入。

  今年年初,鸿蒙操作系统负责人王成录在接受采访时称,16%的市场占有率是鸿蒙生态繁荣与否的一个分水岭,鸿蒙要跨过这道坎。华为最新的目标是,2021年底搭载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4亿台。另据相关数据披露,华为智能手机在全球的保有量约7亿台,也就是说,要有超过一半的设备升级鸿蒙系统。

  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燃财经,“16%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国内的华为手机能升级鸿蒙的全部升级,在国内市场的占比也只有10%左右。”因此,对于鸿蒙来说,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就显得尤其重要。

  截至2021年5月,全球操作系统iOS占比26.74%,Android占比71.72%,其他类别仅占0.81%。有行业人士认为,8%是操作系统的生死线,华为通过更换电池等服务延长存量手机使用寿命,把应升级的用户都升级后,再加上新兴市场和新进入硬件企业,可以过8%生死线,但16%能不能过不好判断。

  前述业内人士则表示,华为未来还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不能继续生产新的手机,那么目前保有的用户,也会慢慢转向其他手机品牌。目前来看,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对于搭载鸿蒙系统的意愿并不高,因为,对这些手机厂商而言,如果国内操作系统转向鸿蒙,如何处理与美国芯片供应商,还有谷歌和安卓的关系,都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6月4日,华为称,已先后两次将鸿蒙的基础能力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形成OpenHarmony开源项目。这意味,其他手机厂商可根据鸿蒙开源项目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

  健身企业创始人李梅告诉燃财经,不久前与某智能屏幕洽谈业务,谈及能否使用鸿蒙操作系统解决手机、智慧屏幕跨屏问题,该智能屏幕厂商十分犹豫。“他们担心的点在于,使用鸿蒙后自己的产品有没有可能被(海外市场)封禁。”

  鸿蒙的路不好走,汽车服务这条路也很难。

  目前,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电动汽车SF5,也陆续进驻华为授权门店,进入交付订单阶段。而华为与北汽合作的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实际交付时间或在今年Q4。

  

  图 / 微博@华为中国
  小红书网友Legion引述华为同学的话称,目前华为高阶自动驾驶只是在特定路段行驶,全面推行还有距离。

  试驾过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前期工程车的刘鹏告诉燃财经,“因为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还要等段时间才能试驾量产车,大家都不清楚华为解决方案落地的具体表现。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华为HI版,其实,极狐阿尔法S普通版销量欠佳,赛力斯销量也很一般。”

  而且,华为也不是它们的唯一选项。除了与华为合作,北汽极狐还与百度Apollo合作发布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将采用百度的第五代Robotaxi技术。

  汽车行业人士张翔表示,“部分厂商对华为抱有戒心,因为汽车行业有个潜规则,供应商不能造车,与客户产生竞争。华为进入汽车市场时间太短,产品渗透率很低,客户积累少,应用面窄,还需要经验积累。”

  没有足够大的合作伙伴或用户群,就意味着没有充足的行车数据。而数据是自动驾驶的关键和基础,庞大的数据量才能不断提升汽车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中汽协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曾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数据已经成为汽车企业最大的资产”,不能与头部汽车厂商合作,这部分数据积累就很慢,这会成为华为汽车服务软件能力提升的壁垒。

  一般而言,汽车迭代周期最短需要两至三年,是手机迭代周期的三倍,且短期内不会产出可观利润。

  同样,云计算业务暂时也无法“赚大钱”。阿里巴巴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营收达161亿元,调整后EBITA盈利2400万元。这是2009年成立以来,阿里云首次实现盈亏平衡。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云计算是阿里巴巴的长期战略,我们已经投了十一年,未来会继续加码技术投入,深耕产业数字化。”

  阎力大也明确表示,华为云不走烧钱模式,利润和规模一定是平衡发展。因此,华为云想要获得可观的收益,依然需要长期的资金、资源投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华为目前采取的是硬件开放,软件开源模式。换言之,把云作为未来开发软件的系统终端,为华为未来开辟新赛道。但是,目前即便是云创新也离不开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的支撑,目前中国的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面临非常严重的卡脖子问题,全球主要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全球三大开源基金会都被美国垄断,未来想要突破工业软件和基础软件卡脖子,或需要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资料:

  《对话华为王军:华为造车,被误读的,该澄清的》,来源:财经

  《对话华为鸿蒙掌舵人王成录:真正的第一,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第一》,来源:晚点LatePost

  《细说鸿蒙》,来源:国际金融报

  《新造车势力让华为走开》,来源:字母榜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梅、刘鹏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