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奥运冠军劳丽诗和郝海东为何被键盘侠谩骂?

2020-06-02 03:01:30

奥运冠军劳丽诗:闫芳隔屏震倒我,释延孜打假拳王为提升自豪感?




最近,奥运跳水冠军劳丽诗不惧网络喷子围攻,舌战键盘侠一事,引发了广泛热议。

翻看其社交媒体可以发现,她确实很关心社会时事,比如,她曾两次对当今武林的骗子大师,以及比武造假行为,进行过批判。

第一条,是一位网友当时发了一段太极大师闫芳“隔山打牛”的内容,在转发了这位网友的评论“太极神功,脸大生风,这帮孝顺子孙又在哄弱智老奶奶;好奇这帮家伙天天这样骗,不违法吗?”后,劳丽诗则如此评论说:

“确实厉害,隔着手机屏幕我都被震倒了”。



第二条是《界面新闻》报道称:“近日,51岁少林弟子释延孜43秒KO坦桑尼亚拳王盖博瑞引发热议,有人质疑拳王真实身份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留学生。对此,校方回应盖博瑞已于2018年初离校”。

“盖博瑞称其就打了10场比赛,在中国打6场输5场,不是“高手”。赛事主办方承认选手挑选审核存在纰漏,会去确认选手身份,给公众一个交代?”

劳丽诗对此则评论说:“这假打是为了什么?提升自豪感吗?”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ApozlQSXvxM"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崔永元力挺奥运冠军劳丽诗

仅从这两条对“武林打假”的关注上,就能看出作为一名公众人物的奥运冠军劳丽诗,有着这样的特点:

一是关心社会,也敢于直言积弊。

假大师,比武玩假,这本是武林中事,可跳水前奥运冠军的劳丽诗,却也很关注,并敢于直言,进行批评。

二是劳丽诗的语言很有趣:幽默感强。

对闫芳大师的隔空打牛,“隔着手机屏幕我都被震倒了”——劳丽诗把闫大师的神功,给描绘得惟妙惟肖,却更具讽刺意味了。



当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劳丽诗还是小心点吧,像闫芳之流的神功大师,如果真的会此功夫呢?她要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真能发功,劳丽诗岂不要小心为是?

三是劳丽诗显然有很强的正义感。

对于“少林实战第一人”的释延孜秒杀“非洲拳王”,最终确认为打的是留学生——这些为了钱而组织赛事的无底线商业机构,劳丽诗在评论时一语中的,直指其本质:假借提升自豪感,进行道歉绑架,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已!

一个人,既有天然的良知,且作为公众人物,更有了维护正义、揭露假恶丑的自觉性——如劳丽诗这样,当然显得更可爱了,所以,才会有很多的人在网上支持她,更有人称她是一个“奇女子”了!











新京报:奥运冠军劳丽诗硬怼键盘侠:这一“跳”,漂亮



▲劳丽诗微博截图。继郝海东、叶钊颖之后,又有运动员遭到网友的围攻,她就是前跳水世界冠军劳丽诗。

“因为转发条微博,被各种指责,有指责我读书少的、有指责我脑子进水的……哈哈哈,突然很开心,因为没有活成你们喜欢的样子,要是活成你们这些人赞美的样子,我立马从十米台跳下,跳水池没水的那种”。

劳丽诗发的这条微博,充满智慧和力量,但是在很多网友的撕咬面前,她也只能且战且退,忙着拉黑那些语言极端的人。

劳丽诗和贾樟柯遭遇的“网暴”

劳丽诗是中国体育界的功勋运动员,曾夺得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退役之后,她和很多冠军一样,曾转型到公家单位上班。

后来,她决心离开体制内,也离开自己的“冠军光环”,辞职做一个网店店主。

就在前不久,劳丽诗还参加一个直播带货活动,帮忙推销家乡的产品。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家乡,劳丽诗都尽了一个公民的本分。



▲劳丽诗。资料图。

她有时候会转发一些社会新闻,甚至对一些丑恶现象进行批评,也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好——在这个意义上,她还是那个跳台上的女皇,保持了奋斗的精神。

那些围攻她的人,可能没有耐心做一个简单的搜索,而是一言不合,上来就开骂。某些社交、信息平台上这样的舆论氛围,无疑让人担忧。

就在昨天,一个电影公号也注意到了这种网络暴力现象,发了一篇文章《网暴他们?我不同意!》,颇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担忧——也因如此,文章传得挺广。

文章讲述了几位知名人士的遭遇。贾导因为拍摄一部纪录片,反映一个城市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被一些人在网上持续攻击。

作为一名知名纪实片导演,贾樟柯关注的题材多为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极为写实,往往通过展示社会和生活中比较真实粗砺的一面,以引起广泛的注意,来促进改进。

但在有些网友(数量相当庞大)看来,这就是“负能量”,是“消极的情绪”。他们要么不承认这些“阴暗面”的存在,要么认为没必要说出来。

▲公众号文章截图。持这样的看法,当然也没问题。但这些人并不满足于讨论问题,也可能不会或者不愿意讨论问题,而是上来就开骂,甚至对当事人展开“人肉搜索”,给“工作单位打电话”,给他们带去线下的骚扰。

他们通常都是“集团作战”,对事情缺乏基本了解,也不关心“证据”和“逻辑”,而是以情绪宣泄和谩骂为主。

吊诡的是,他们虽然口口声声要求别人要“正能量”,但是自己发言的时候,语言风格却往往是恶毒的、有攻击性的,有时候威胁对方人身安全,比如“被泼硫酸也不冤枉”,还有nmsl和各种咒骂……有些话其实已逾越了法律界限。

面对网暴,需要大声反对

但由于这些人数量庞大,大多数发言也不实名,要起诉他们几乎也不可能。

面对这种集团作战的“网络暴力”,即便是贾樟柯这样有意志力的人,也不得不退避三舍,“我对形成共识越来越没兴趣,太消耗创造力”,言语中表达了隐退的意思。

更多的普通人,则出于一种恐惧心理,把自己的微博设置为“半年可见”甚至“三日可见”,只能自求多福。

之前还有大V建议,删掉以往的微博是当下的“避杠避喷指南”——你也说不准,你哪句话就被喷子“挖坟”和过度解读了。

个中顾虑不是杞人忧天,连张文宏建议孩子早上不吃粥都能被说成“崇洋媚外”、被很多人攻击,你很难对网络暴力克制抱有期待。

郝海东、叶钊颖和劳丽诗,比普通遭受到网络暴力的人表现得勇敢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已自食其力。

网友指责郝海东住别墅,他还能理直气壮地说,“郝海东挣的钱想怎样花就怎样花”。劳丽诗也一样,她的生活更加普通,但也是在自食其力。另外,他们在当运动员的时候,就更有个性一点,这种性格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战斗力。

遗憾的是,理性、温和的人,通常都只代表自己发言,不愿意卷入网络论争,或许正是因为如此,那些“网络喷子”才长驱直入。

这两天有不少人在支持劳丽诗,这是好现象,优秀的运动员,“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是美丽的一跳,配得上我们的掌声。

但我们也不能只满足于做一名观众。面对这样的网络暴力,我们必须像前面提到那篇文章那样,大声说出“我不同意”。

相关报道:微博战神郝海东的后场战事 他做了什么要被全中国人谩骂?

5月2日,午后。

当距离50岁还有7天的郝海东把——中国青年报的《寻找林昭》转发微博上,并抒发自己感悟的时候,他可能并没意识到自己的微博,即将要从局部冲突变成全面战争。




图片来源:5月3日,微博@吴其伦

从这一天开始,从转发这一条微博的那一秒开始,郝海东就从前国脚的身份变成了恨国党、王八蛋和该死之人。



5月2日,转发后的微博留言。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网络世界是虚拟世界,像郝海东这种公众人物,转个微博,一瞅人民群众不爱看,那删就完了。毕竟互联网是速朽的,人过两天就忘了,就不记得了。

但郝海东不介,谁骂他,他就跟谁怼,毫不示弱。双方就这么你来我往的骂,截至5月29日已经整整干了一个月。

而如今,战火还在继续延烧。

01.

郝海东的后场战事:从局部冲突到全面战争

50岁郝海东现在面对的这场后场战事,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这场战争的起因如今看来相当荒诞:

只是因为郝海东写了点读后感。



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赛场上的郝海东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2月16日,在西班牙的郝海东看了@幻想狂刘先生《萨尔浒之战四百年祭》这篇文。他有点感悟,就跟微博上抒发了一下自己的观点,大概就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和“人间王朝定有兴衰”的意思。



2月16日,新浪微博@郝海东

图片来源:微博

历史本来就是男人的八卦,没事点评点评江山并不是郝海东的专利;而他的读后感并不是什么高深的见地,或是什么独特的视角,就是是个人就明白的理儿。

但,谁也没想到,就因为这句阅读感悟,被网民认为这是郝海东在影射中国、唱衰中国、冒犯中国。因此,该条微博留言板迅速遭到大量网民围攻,形成局部冲突,一时间蔚为壮观。

也就是从2月16日这一天开始,郝海东开始把攻击他的人称为脑残、喷子、苍蝇和蛆与他们开战。



2月16日,新浪微博@郝海东留言板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尽管由《萨尔浒》引发的局部冲突在通向网络全面战争的路上,郝海东曾几次试图用真诚的口吻与反对他的年轻人探讨、和解。

但从评论看,大部分年轻人并不买他的账,觉得他说的应试教育是公知玩剩下的玩意儿。

甚至一些年轻人回怼郝海东:“当代年轻人都很会独立思考,倒是你这个老一辈的人,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不知天高地厚。”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郝海东

因此在4月中旬,面对网民持续的攻击和声讨,郝海东夫妇玩了一出黑色幽默。

他们用打羽毛的方式表现他们与口臭者不两立的心气儿:俩人一块儿用铁拍子的声音,回应那些诅咒他们即将死于非命的口臭网民。



多大仇啊?想人死?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叶钊颖

郝海东和网民的战役就这么稀稀拉拉地从2月一直打到咱开头说的5月2日转发《寻找林昭》。

通过他微博留言数量的变化,就能很清晰地体会到从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的激烈程度,按照现有数据统计:

从转发《寻找林昭》开始至5月23日(5月2日至5月23日)郝海东共计发布70条微博,平均留言数1855.36条;而在他转发《萨尔浒》之后至转发《寻找林昭》(2月16日-5月2日)之间,其29条微博的平均留言数仅为987.31条留言。

那么可能有人就奇怪了,为啥转发《寻找林昭》这篇文之后,郝海东微博留言数上涨了近一倍呢?



因为《寻找林昭》这篇文章方方在4月30日正好也转发了,所以很多网民就认为郝海东是在支持方方,是向“诽谤政府的叛徒者”示好,是穿同一条裤子的“卖国贼”。

这一下,这场赛博战争不在仅仅只是意见上的争论了,已经上升到了政治理念的高度了。

于是网民抛开问题本身,从人生境遇、个人品德、专业能力等数个维度的诘问迅速包围郝海东,对他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击。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5月5日,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因为生活不如意才发表意见,郝海东特意晒出自己的豪宅,意在证明自己活得不赖。

当面对网友找攻击点——钱从哪来的诘问时,他就说自己挣的。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郝海东

这网民一看,哟还真挺有钱,日子不赖,于是就对郝海东发起三段道德绝杀:那你2008年汶川地震捐没捐钱?

结果得到的回答是:捐了。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郝海东

诸如此类的对攻,在全面开战的一个月里中不胜枚举。

网民势众、气势汹汹,用的是人海战术、讲究轮番立体打击司令部;郝海东虽然势孤,但用的是防守反击,重点防御,罅隙出击,也是不向霸王让寸分。



截至5月28日,这场战争还没结束。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郝海东

双方你来我往,打得鸡飞狗跳,纵观战场那是相当乱套。

但就在我兴冲冲地吃着瓜,看着两拨人留言板上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

那就是,不知不觉中郝海东咋就突然被挂上了这么多Debuff啊?

02.

被上Debuff的郝海东

现在,反对派网民就认死了郝海东屁股歪了,于是加大攻势给他上了一些Debuff。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方方的舔狗、恨国党、慕洋犬、文盲装公知、汉奸等等。字里行间俨然一副为国锄奸,他不闭嘴死不休的架势。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善用新浪微博的创建新鲜事功能的人,还给郝海东的每一条微博下面都归了类,结结实实地给他戴上了帽子。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郝海东

一时间,嘲笑、辱骂、轻视郝海东突然成了一种互联网正确,年轻人通过各种梗、段子来解构他,他不再立体,变得只有一面——他们的对立面。

人们在屏幕前看着郝海东被梅西过、被苏牙穿裆的娱乐节目哈哈笑,品味着他吹牛翻车后的快乐。



GIF来源:B站

人们把2010年郝海东在一档节目中那句“C罗火不过3年”的评价,做成表情包,当成笑点,但却对他说的前提“如不改变踢法”选择性遗忘。



图片来源于虎扑

就连郝海东之前每次跟明星见面,都会送他们一张《郝海东进球百大集锦》的习惯也被网民拔出,当成了他眼界小、不知天高地厚的佐证。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郝海东

而郝海东在微博上转载用了23次的“雪崩雪花论”也成为了“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雪花走天下”的佐证。



图片来源:B站

随着战况日渐激烈,郝海东之前的口无遮拦,都变成了批评者的论据。

在微博上一条数据很漂亮的批评者视频中,作者提到郝海东自夸的成绩不算啥;能有今天的成绩并不是靠他自己,而是靠人民群众的负重前行和时代的繁荣昌盛。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虽然我不常看球,但有关他的成绩,我是记得真切的。

2002年世界杯总决赛那会,郝海东是那时中国队的绝对主力。为了看中国队比赛,好多学校都放假不上课了,专门看他们踢球;那会儿虽然体育媒体说胜一平一负一进十六强,但家里人都觉得进入小组赛就已经很幸福、很争脸了。



那时中国队出线,北京好多球迷都举着旗子跑到天安门欢庆了,人人都觉得这是中国足球的开始,一切很有希望。

图片来源于B站

他是有能力的,1992年至2004年服役期间,郝海东共代表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出场115次,射入41球,其中在国际足联A级赛事中打进39球,至今在国足总进球数仍位列第一。

他也是敬业的,2004年亚洲杯决赛对阵日本,郝海东带伤上场奋力搏杀。

因此,即便中国足球再不济,是深山一小破庙,郝海东的成绩与功劳,只是因为意见不同,就要这么云淡风轻地把记忆清除不说,还要被骂臭,一想就着实令人悲伤。



2004年亚洲杯决赛上的郝海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人还不知道,在新冠疫情激增的时候,郝海东也曾点赞了一条中国控疫有信心的微博,也和你我一样关心着中国。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郝海东

03.

你们想要只有一种声音的微博吗?

有关郝海东的好,网民并不记得。或者说,是他们拒绝相信人是多面,坚信不是好就是坏,只愿意相信愿意相信的:

他们愿意相信2月份郝海东转的《萨尔浒》意在唱衰中国,愿意相信4月份转的李医生微博是无视中国政府控疫努力的恨国党行为,更愿意相信5月份转的那篇方方看过的《寻找林昭》就是选边站,选择里通外国。



2015年获得诺奖的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记录了前苏联时代个体的伤痛。

因此被一些人视为给境外势力递刀子,是彻彻底底叛国,因此遭受舆论的辱骂与恐吓。

图片来源于Nobelprize.org

现在,针对郝海东的战争,已经不再单单是嘲讽、调侃这么简单了,已经上升到了一种无道德式的网络攻击。

5月9日,是郝海东50岁的生日,但即便这样过得并不安生,一些激进的批评者,直接在其生日留言板中进行恶臭攻击。



图片来源:微博@郝海东

随着时间推移,祸不及家人的基本道德守则也已失效。

他的爱人,中国一代羽毛球队标杆人物叶钊颖,因为看不惯网民对郝海东的辱骂,帮着说了几句话,结果也遭致语言性侮辱,极为不堪。



图片来源:微博@叶钊颖

如果说帮腔的被骂还算意料之中的话,那么连郝海东夫妇转过的文章作者也遭受指摘就有点过于魔幻了。

《萨尔浒之战四百年祭》的作者@幻想狂刘先生,在“郝海东战争”爆发之后,遭到最多的质疑就是——你写这到底啥意思?





图片来源:微博@幻想狂劉先生

郝海东夫妇遭遇网暴并不是孤例,一直以来常常在微博转发社会议题的雅典奥运会女子跳水冠军劳丽诗,也被网民围攻,和郝海东一块被称为恨国党。



图片来源:微博@劳丽诗

从网民的攻击行动中不难看出,反对派网民大多厌恶对中国的批评,他们认为所有负面社会新闻都是消极的,是反党反华的;他们觉得社会不需要批评,社会需要赞扬,需要无时无刻正能量滋养。

郝海东夫妇、劳丽诗他们还在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在微博上写下自己的感悟。但有一些人,早就因为自己的观点不讨喜,消失在了微博之中,比如:崔永元、柴静、刘瑜……皆如是,他们曾受过网络暴力,也都离开了。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突然,我觉得有些荒诞又有一点悲怆:为什么这些同样是希望把事情变得越来越好的人,却始终无法和解、讨论,甚至还要恶语相向、相互攻击呢?

如果人们要的只是微博上只有一种声音,那么我们以后还有必要上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