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蔡英文一意孤行,台湾与战争的距离还有多远?

2020-04-28 03:01:48





最近两岸的舆论场上战争的氛围特别浓厚,在双方网军不断叫战的情况下,包括一些政治人物与学者专家,也不得不把这个议题列为讨论的焦点。例如,马英九就认为,台湾领导人要有信心与决心不让两岸发生战争,而非只在意发生战争时台湾可以撑几天。而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罗智强则表示,当美中产生局部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再是“擦枪走火”而是极可能发生局部有限的军事冲突,台湾应避免被卷入美中的冲突中。

大陆方面《环球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更是挑动了台湾的敏感神经。这篇文章用了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也”,这个代表过去解放军开战在即的词,已经让人心惊肉跳。4月15日大陆军事专家更发表解读武统台湾触发条件的文章,让武统又成为舆论场域的重要话题。

以战争的性质来说,最近在大陆播映的一部连续剧“清平乐”,剧中主角宋仁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在宋仁宗的眼里,战争是:“将以利物,不以害物;将以救之,非以危之。”也就是战争是为了拯救,而不是为了带来灾难,亦即“帝王兴师,必本仁义。”

反观,大陆过去对外兴师,依照毛泽东的战争观,都是要本着“正义”两字,也就是只有正义之师,才能攻无不克。而这个“正义”和宋仁宗的“仁义”本质上是有所差别的。

“正义”是在人群间适当分配好的东西——如财富、权力、报酬、尊敬,这也就是一种“分配正义”。既然要讲求分配,就是攸关国家、社会的正义问题,所以两岸统独问题未解,对大陆来说,这是一种国家、社会,甚至是历史使命的问题,如果大陆选择“武统”,那也是大陆要解决国家分裂的问题。

“仁义”就有所不同,它是由于孔子和孟子分别提倡的仁和义,两者经常并称,成为中国读书人最主要的价值观。正如文天祥所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所以“仁义”主要讲求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层面,像宋仁宗这样的一个仁爱之君,绝不轻易以国家的力量去解决人民的问题。因此,宋仁宗在位42年除了一次征西夏之外,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大战争。

宋仁宗虽然不是唐宗、宋祖,也不像成吉思汗可以弯弓射大雕,但是中国历史上要评价真正的好皇帝,宋仁宗应该可以排第一。试想,一个皇帝之死,可以让邻国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为他痛哭,中国历史上除了宋仁宗,还有第二位皇帝吗?

现在回头来谈两岸问题,两岸统独的问题,对大陆来说是国家层次的问题,不是个人问题,对民进党当然也是。所以民进党想要独立,首先要想到的是国家问题,其次才是人民。毕竟,战争一来,不会比新冠疫情好过,所以坚持独立,必然要把人民推到战争的风口浪尖,这不像疫情的或然率,而是必然会发生的现实情况。

同样的,大陆解决两岸的问题也是国家层次的问题,过去邓小平认为解决两岸问题可以推迟到50年、100年之后,就是希望把解决统一的“正义”原则,转化为“仁义”的原则,不希望看到国共内战的延续,让人民再次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邓小平的“仁义”之处。

反之,民进党从去年以“抗中”的选战策略继续赢得政权以后,发现台湾人民就是喜欢吃“抗中”这一套,所以选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主政者仍趁着新冠疫情的肆虐,并未让“抗中”的气氛结束,反而继续挑起“抗中”的情绪,避免若防疫失败,可以不用让火烧到自己。

但是,最让人担心的是,如果仅止于防疫的需要,不得不反中来找替罪羊就罢了,大不了就像是大陆所说的,民进党是“以疫谋独”。就怕是民进党最后积极的推出正名、制宪,而演成“以战谋独”的可能性,这才是大问题。如果民进党认为疫情延烧,正是寻求独立的机会,不惜冒着战争的风险也要独立,而把战争距离向台湾拉近,这才是最该让人忧心的事。


切勿以为“武统台湾”只是“光说不练”

随着部署在太平洋的四艘美国航母染疫停摆,关于“武统时机已经成熟”的讨论非常热烈。但也有文章泼了冷水:与1996年“武统”声浪导致台湾军人24小时穿防弹衣候命、民众彻夜排长队签证离台的情景相比,如今的“武统”声浪,对“台独”的威慑力似乎大不如前。解放军战备巡航、越过“海峡中线”训练,犹如一颗石子扔进池塘,一会儿就没了声息。

  对于解放军的军事行动,台湾军方尤其是一线军人感受最为真切,民进党当局一些人可能也明白,但政客们故意不说,甚至有意误导。比如:苏贞昌叫嚣“拿一根扫帚也要跟大陆拼了”,陈宝余声称“听到武统只要三天我就笑了”,王定宇声称“每个阿兵哥背着一台‘红隼’,就可以摧毁一辆坦克”,还有前几天罗致政“立委”和严德发“防长”共同炮制的“中共的(慑台)动作是纸老虎”。于是,大家都觉得很爽,媒体和名嘴们津津乐道,在“批踢踢“论坛里,一些网民干脆讥笑大陆“光说不练”,要“派一架F16V击落上百架共军飞机再回来”。如黄智贤、吴斯怀等呼吁正视“武统”者反而倍受孤立和嘲讽。

  对于“武统”,台湾整个社会似乎抱着点无所谓甚至戏谑的心态来看待和讨论这个本该严肃的话题,大陆舆论场喊得很响,但台湾舆论场就不那么热闹,媒体多是炒作一下“中共武力犯台之心不死”。过后,他们的关注点又转到“敦睦舰队”染疫、网军与谭德塞的“口水战”、华航改名和“罢韩”案等等。这些话题更具有刺激性和戏剧性。

  岛内现在怀疑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能力的人越来越少,但为何会出现对“武统”无感的现象呢?除了不愿意面对“武统”议题之外,恐怕更多还是因为判断大陆不会真正动手,现阶段两岸关系不好并不导致台海危机,也不会真正损失自身的利益。综合岛内各方反应,主要有以下六种看法:

  一是大陆自己不想打。“不放弃使用武力”是防守性的,台湾只要不宣布“台独”就不会触动《反分裂国家法》,“打不打看台湾”。

  二是两岸关系时好时坏是常态,大陆搞“武吓”最终都以和平结束。绿营名嘴董立文的观点就很具代表性:我们都是被“武吓”长大的,“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都听了二三十年,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三是两岸有着巨大的利益交集,两岸每年有2000亿美元的贸易量,台湾离不开大陆,大陆也离不开台湾。郭台铭去年参选前还口出狂言“是我给了大陆人饭吃”。

  四是美国人会制止大陆“武统”,大陆的实力不如美国。

  五是台湾主流民意反对统一,大陆追求“民心契合”和“经济社会融合”,现阶段“武统”明显不符合大陆的对台战略。

  六是大陆自身问题重重,在中美斗争中处于劣势,对台动武会导致自己“崩溃”。

这些观点往往由民进党当局及部分政客策动,媒体和网军接力传播,再由社会各阶层民众自行“脑补”,在岛内很有市场。有的人还认为,大陆“动武”针对的是“台独”分子和外部势力介入,再说“台独”又不是写在脑门上,更何况现在大陆也没有更多办法来惩戒“台独”。香港中评社文章即指出,大陆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定位的,一直期待两岸同胞能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这也是在波涛汹涌的“武统”声浪中,解放军之所以至今没有启动“武统”的原因之一,并非某些台湾网民所理解的“台湾有美国、海峡天堑保护,大陆军力不如美国,承受不起战争后果”,等等。

  台湾社会对“武统”缺乏应有的敏感和全面认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美国强势插手台湾问题。随着美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和运用“全政府”策略遏制打压中国,美“以台制华”变本加厉,出台系列涉台法案提升美台实质关系,拉台湾加入“印太战略”,派军事力量常态化进入台海,针对解放军“慑独”行动开展反制骚扰。这不仅给民进党当局壮了胆,也给台湾民众发生了“美国会武力助台拒统”的错误信号。最近20天内美军机已经12次在台海周边进行侦察活动,民进党当局据此声称,美国将进一步深入参与"护卫台岛"。

  其次是民进党当局的错误引导。蔡英文上台以来,加速推进“台独”进程,制造“反中”社会氛围,在战略上完全倒向美国。再次当选后,更是得意忘形,鼓吹“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声称“台湾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大陆开展了战备巡航、海空演练等系列慑台行动,民进党当局采取了防空、试导等军事动作反制,还采取信息过滤、淡化处理等方式消解威慑影响。

  再次是媒体和名嘴的歪曲解读。长期以来,众多台媒对大陆建设成就避而不见了,反而一再鼓吹“中国崩溃论”,宣扬“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处于下风,经济要崩坏了”,“中国扛不过疫情的冲击”,“中国大陆不可能继续强下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台湾社会“拖以待变”的心理。绿媒和网军还大肆吹嘘台湾的“不对称战力”,贬损 “大陆根本没有能力武统台湾”,渲染“美军战时必定驰援”,致使台“倚美谋独”的心理加剧。

  当然,两岸关系长期的和平态势以及大陆的惠台利民政策客观上也助长了一些台湾民众长期“维持现状”与“和平分裂”的心理,甚至幻想以不统不“独”拿长期“统战红利”。

  如果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善意作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对大陆的慑“独”无动于衷,任由民进党当局以“民意”为由搞“反中拒统”“倚美谋独”,那么台海安全风险随之抬升。近期,解放军火箭军退役专家杨承军分析了对台军事行动的六项触发条件:第一,台当局公然宣布“独立”时;第二,台当局组织“独立公投”、使祖国面临分裂时;第三,台岛有外军部署时;第四,台重启核武研发时;第五,台军使用军事手段攻击大陆时;第六,岛内发生大规模动乱时。杨承军认为,只要出现以上任一情况,北京都会迅速决断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但上述6个条件还不足以概括《反分裂国家法》的情形,也不能涵盖擦枪走火的突发情况。台海现状不可能永久维持下去,“台独”越嚣张,大陆使用军事威慑手段的强度肯定会随之升级。一旦威慑手段不足以遏制“台独”冒险,大陆判断“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民进党当局包容“以民意为挡箭牌”的祸心,台湾民众切勿受其蒙蔽,错误理解大陆传递的军事威慑信息,以为“武统”只是“光说不练”,吓吓人而已。(作者 袁周 特约军事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