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一场瘟疫如何重创一座国际化都市

2020-02-08 12:01:29




1664 年冬,某日伦敦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明亮的彗星。一些伦敦人民对此感到惶恐,认为它是个凶兆。


不久后,伦敦爆发瘟疫。在伦敦东部的圣吉尔斯郊区,起初死于瘟疫者不过两三人,在人传人的添油加醋中,谣言却遍布全城,市民也跟着惊恐起来 ……

其实欧洲对瘟疫一点也不陌生,伦敦也是如此。

自 1348 年发生 " 黑死病 " 之后,瘟疫就不间断地侵扰伦敦。到 17 世纪中期时,伦敦已发生近 20 次大大小小的瘟疫。而这次的大爆发,其破坏力大到让这个国家再也不敢掉以轻心,这场伦敦大瘟疫也成为英国本土最后一次大型的疫情传播。

伦敦老朋友

1665 年伦敦大瘟疫的爆发源头往往被人们认为应该由荷兰背锅。

阿姆斯特丹是当时的 " 世界第一贸易港 ",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也吞吐着来自新旧世界人员与物资。

17 世纪,远洋贸易正在蓬勃发展

而欧亚大陆内的传统贸易也依旧繁荣

无论是来自新大陆还是旧大陆的传染病

都能比以往获得更快速得在欧洲各地传播开来▼

1599 年,阿姆斯特丹不幸爆发瘟疫,疫情持久,等到 1663、1664 年两年,因瘟疫死亡人数达到 5 万人。


但国际贸易的小船并没有因瘟疫爆发而终止。海峡对面的荷兰是英国融入欧洲市场的主要中间商,双方贸易极其频繁,再加上当时阿姆斯特丹港很多患上染上瘟疫的人为了求生,偷偷挤在船舱中 " 空降 " 英国,致病源就这样悄悄播撒到了这个岛国上。

挺近,一天不到就到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NASA)▼

1665 年 7 月,疫病进入伦敦内城区,随着感染人数增多,市面上绝大部分商业活动陷入瘫痪。


而感染了的民众,就在这种恐怖的瘟中痛不欲生。有的人在身上出现或红或黑的凸点、斑点之后头痛呕吐,很快死去,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患病,在街上走着甚至突然倒地而亡,扒开衣服一看全身布满黑色的坏疽斑点,或是坏死的肉结成的一颗颗小瘤 …… 也有的人因病而发狂,痛不欲生中跑出家门在街上手舞足蹈,直到死去 ……

1665 年的伦敦大瘟疫,和地狱也差不了太多了

(Rita Greer 所绘大瘟疫时期伦敦街头)

(图片来自:wikipedia@Rita Greer)▼

此时,富商们和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都已经纷纷撤离,比如英王查理二世带着家人和宫廷前往牛津郡避难。但伦敦市市长、市府参事等主要当局官员留了下来,和少数牧师、医生和无助的民众一起抗击传染病。


查理二世也是回国当国王没多久

就遇上了这样可怕的事件(之前是克伦威尔掌权)

不过这次并不是鼠疫第一次来英国(之前也有过)

(图片来自:wikipedia@John Michael Wright)▼

这场让人生不如死,重创了伦敦社会两年的瘟疫,就是曾多次光临欧洲的鼠疫。


鼠疫主要有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等,此次伦敦鼠疫就是最为常见的腺鼠疫。其中的 " 腺 " 指的就是典型的腹股沟腺或肿大的淋巴腺。

显微镜下的鼠疫杆菌

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抗生素

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公共卫生的改善

(图片来自:CDC/ Courtesy of Larry Stauffer, Oregon State Public Health Laboratory)▼

腺鼠疫这种烈性疾病,一般先通过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等小虫在老鼠中传播,跳蚤叮咬患病老鼠后自带病菌可达三周,再继续叮咬别的老鼠或人。


鼠疫虽然鼠疫

但是传到人身上却主要经过跳蚤这个环节

而鉴于当时的卫生水平和意识

人类社会面对鼠疫几乎就是毫不设防

(图片来自: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CDC ) / Janice Carr)▼

在被感染的同时或感染后一天内,病人常在股、腋、颈等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并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的症状,有的人会出现四肢坏疽、全身布满黑点等反应。在没有抗菌药物之前,腺鼠疫的死亡率在 70% 左右。


瘟疫中的法国马赛

死亡不分贵族和平民(都没有多少卫生意识)

(图片来自:wikipedia@Robert Valette)▼

鼠疫大规模爆发需要一定条件,而这些条件,当时的伦敦都满足了。


鼠疫背后的伦敦

16、17 世纪,圈地运动、价格革命下的伦敦人口不断膨胀,流民也因此增加。很多人为了求生而涌向大城市,作为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伦敦,便是目的地之一。

1563 年,伦敦人数 9.3 万,1580 年达到 12.3 万,到了 1632 年涨到了 31.7 万,1700 年时破了 70 万大关,这在当时的欧洲,已经是非常恐怖的数字。

当时的伦敦比现在要小得多(现在伦敦核心地带)

但迫近百万的人口在当时已经是一线城市

(Wenceslas Hollar 所绘 1665 年伦敦地图)

(图片来自:wikipedia@Wenceslaus Hollar)▼

但是大量的进城人口都属于社会底层的贫民。他们生活在拥挤、潮湿且卫生状况恶劣的贫民区,和掌握大量财富的少数贵族阶层形成鲜明对比。


1600 年时,伦敦贫困堂区的人口数是富裕堂区的近 5 倍,1660 年甚至可达 8 倍以上。1688 年时,占英国家庭总数 1.2% 的贵族和士绅家庭的收入占国民家庭收入的 14.4%,但 " 底层劳动阶层 " 人数(不包括熟练工)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收入却仅仅占 20.7%。同时,这种家庭往往入不敷出,饮食主要靠 " 穷人的食物 "(各种豆类、卷心菜、胡萝卜、野菜等等)。

这些底层人民营养跟不上,自身免疫力底下,便是疾病快速扩散的基础人群。

当时的伦敦虽然是个人口快速增长的大城市

但出了市中心,向外也是和农村区别不大

" 城乡结合部 " 占了相当的比例

(17 世纪初的伦敦城)

(图片来自:wikipedia@Claes Janszoon Visscher II )▼

另外,16 到 17 世纪这段时期,也是伦敦一个 " 脏乱差 " 的时期,这为鼠疫大爆发埋下了更重的隐患。


穷人们住的狭小公寓逼仄潮湿,没有卫生设施,也就难以保持环境整洁。出了门,这样的景象也很常见:蜿蜒的街道的中流淌着一道道黑色的污水,旁边稀稀拉拉分布着被随意扔出窗户的垃圾和动物粪便,嗡嗡的苍蝇绕着圈飞舞。

这段时期内,伦敦正在完成从使用木材做燃料变为煤炭做燃料的过渡时期,煤炭渐渐被民众以及工厂用作生活燃料和工业燃料。工厂生产和生活效率提升了,但燃煤同样给伦敦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伦敦人开始习惯闻到炼油厂、工业煤烟的味道,以及泰晤士河边上的屠宰场、垃圾站以及垃圾污散发出的混合气味。

在大规模瘟疫之后(可能)

伦敦还发生了着名的大火灾 ( 1666 )

非常的祸不单行(但也为城市改造创造了空间)

(图片来自:wikipedia@Rita Greer ) ▼

水污染同样也很严重。泰晤士河是伦敦的生命线,绝大多数大多数伦敦人的生活用水来源于此,然而此时这条河也已经被严重污染。不仅沿岸工厂将污水排放进去,民居、来往船只产生的废物也灌了进去,让泰晤士河又脏又臭。


当然,泰晤士河的这种形象与伦敦的大都市地位不符合,政府便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治理,但效果并不明显。人们还是只能在被污染了的河水里取水喝。

这种情况下,富人吃水吃坏了肚子可以花钱看病就医,底层贫民们这种本身的脆弱群体可就无力负荷医治自己这种 " 额外支出 " 了。

泰晤士河里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总之是喝不得

(19 世纪漫画,当时工业化进程中的泰晤士河更糟糕了 ...)

(图片来自:wikipedia@William Heath)▼

在这种不卫生的生活环境中,在城市环境承载力超负荷的情况下,在底层民众自保途径并不多的现实里,鼠疫爆发了 ……


慌乱中的政府

其实在荷兰爆发瘟疫的时候,伦敦就已开始行动了,比如进行船舶检疫,分配了两艘海军舰艇拦截进入泰晤士河口的船只。来自受细菌感染港口的船只必须停泊在坎维岛(Canvey Island)停留 30 天待检验,才可以前往上游。

从没有瘟疫的港口出发的船舶,以及经检疫后获得了健康证明的船可以继续航行。另外,英局还在蒂尔伯里(Tilbury)和格雷夫森德(Gravesend)的泰晤士河对岸的堡垒之间建立了第二条检查线,仅允许带有证书的船舶通过。

虽然官方有所准备,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相当粗糙

而且也可以有其他来源,走私也难以控制

(图片来自:google map)▼

随着鼠疫的恶化,隔离期延长至 40 天,检疫地区也继续扩大。


然而,细菌仍然传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于是瘟疫高峰中,伦敦市政府开始聘用公立医生为大众服务,并有组织处理尸体以防情况进一步恶化。

虽然损失惨重,但社会还保持着基本的组织能力

否则就彻底没救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

但民众的恐慌情绪并不会轻易消散。市民害怕直接接触病原体受感染,将病死的尸体草率丢在马路旁,吸引老鼠光顾。啃食了尸体的老鼠和它们身上的跳蚤又带来下一轮传播。


另外,伦敦还在尚未确定源头之时就严格下令扑杀所有猫、狗,然而这个决定被证明很愚蠢:真正的罪魁祸首——老鼠,数量反而因为天敌猫、狗不在而变得更加不受控。

这时候猫还是比较管用的(某些种类的狗也捕鼠)

以及鼠疫对老鼠也不友好

在路上碰到老鼠尸体要格外小心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Croato)▼

另一个处理方式是,当局发出指示要在城区内不停地放火,想利用高温来清洗城市空气使之变得洁净;在市民层面,政府则强烈敦促民众吸烟后吐出烟雾,希望凭这些物质抵御细菌在市内的散播。


到 1665 年初冬,伦敦的死亡人数开始减缓;1666 年 2 月,国王和他的随从回到了家,其余躲开的人也陆续回归。

1666 年 9 月 2 日,伦敦发生火灾,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地区。同时也有些人认为,是大火将鼠疫终止了。不过也有种说法是鼠疫在大火发生之前已基本消退。

伦敦大火中被焚毁的旧圣保罗大教堂

(图片 @Thomas Wyck)▼

瘟疫的爆发直接造成人口死亡近 10 万,约为当时伦敦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但因鼠疫而亡的人的分布也呈现了显着特征——脆弱的底层穷人是最大受害群体。


伦敦贫富居住区域划分较为明显,多在西郊和城市中心的富人区疫情较轻;然而在伦敦的东、北郊和泰晤士河沿岸的贫民区,疫情则相当严重。如 1665 年,维特福瑞斯区(穷人区)与圣 · 邓斯坦区(富人区)因鼠疫而死的人数之比为 3:1,俨然 " 穷人的瘟疫 "。

除人口损失外,瘟疫也严重扰乱了伦敦社会,无数人流离失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遭到破坏,整个社会一片狼藉 ……

但灾难平息后,人们的意识也发生巨大变化:除心有余悸外,很多普通民众也开始在政府宣传下有意识地审视 " 人与自然 "、" 我与大众 " 的关系,有了更高的社区、环保和公民意识。

这应该也是此后大型流行病未光顾伦敦的因素之一吧。

参考文献:

汪新娟 . 1665-1666 年伦敦大瘟疫的历史考察 [ D ] . 曲阜师范大学 ,2011.

许志强 . 笛福的瘟疫伦敦 [ J ] . 书城 ,2012 ( 04 ) :90-9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at_Plague_of_London#Preventive_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