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形形色色的T-34特种坦克

2021-09-04 17:05:05


已关注


X


为T-34配备火焰喷射器的设想始于1939年,即该型坦克还在测试、有关方面正在商讨A-32(后来演变为A-34)的武器配置期间。1940年11月,苏联国防委员会发布了为T-34研制射程达90米的喷火器的竞争招标。1941年5月,经过国家测试,表现最佳的174厂的设计被苏军正式列装,定型为ATO-41坦克喷火器。1942至1943年间,技术人员又对该型喷火器进行了改进,令其射程提升到了130米。这种改进版就是所谓的“ATO-42坦克喷火器”,拥有更大的燃料容器和更多的高压空气瓶,相关附件也做了若干调整。1943年春,183厂研制成功了更新式的ATO-43坦克喷火器,该型喷火器利用坦克发动机的废气喷射燃烧油料,从而大大减少了压缩空气瓶的数量。

OT-34喷火坦克的样车于1941年6—7月间完成,并通过了测试,但因战局紧迫而没有投产。直到1942年中期,苏联军工生产从混乱中恢复过来后,这种型号才正式下线。该车由“红色索尔莫沃”工厂生产,各种型别和安装各种炮塔的T-34都被安装上ATO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当T-34-85投产后,基于该车的OT-34-85也开始生产。


(上图)1942 年春天,在哈尔科夫附近投入战斗的T-34 喷火坦克。可以看到其发动机盖上铺了一面对空识别旗,车体后方还拖着用途不明的粗大链条。

ATO-41喷火器的燃料容器容积为105升,可实施10次喷射,不同型别的喷火器全重在130—150千克之间不等,喷火器安装在机电员位置上,因此主炮弹药基数未受影响。1943年后,苏军逐步开始为坦克普及无线电设备,由于机电员战位被喷火器占据,OT-34-76的电台不得不被安装到炮塔内,由车长操作,为此,生产厂还将车体右侧的无线电天线基座转移到了炮塔后部。

与此同时,在1942年出现了另一种T-34喷火坦克。在这种车型上,喷火器被固定安装在车体两侧后部的钢制箱体中,结构与榴弹发射器类似。坦克的每侧有5具火焰发射管,可从车内用电击发,从而实现单管发射或齐射。该型喷火器射程达60—90米,威力与普通喷火器接近,但只能覆盖坦克侧后的区域,也无法实现精确瞄准射击,这一切,都让它成了一种防御性武器,并失去了得到推广应用的机会。


(上图)于1944 年年初拍摄的照片中, 一种T-34 喷火坦克正在接受国家级测试。该车由112 工厂组装,但炮塔则由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提供。注意第二张照片中位于炮塔后部舱壁上的无线电天线。

战时,苏联共生产了1170辆OT-34喷火坦克,新型的OT-34-85喷火坦克产量在400辆以上,其中210辆在1945年上半年生产。

另一种较为重要的T-34变形车是加装了扫雷滚的坦克,该车在1943年首次投入实战。在这种车辆上,有2组钢制扫雷滚轮安装在大型钢制支架前端,支架则通过坦克首下装甲上的特制基座与坦克相连,支架上部还有固定钢缆与坦克首上装甲板上的牵引基座相连。

这种扫雷设备被定型为PT-3型,全重5.3吨,由图拉生产,而其前身PT-1和PT-2则未能投入量产。PT-3于1943年4月投产,并于当年8月装备了沃罗涅日方面军的一个工程坦克团,投入库尔斯克区域的作战行动。T-34-76和T-34-85都能加装这种扫雷滚。


(上图)安装PT-3 型扫雷滚轮的T-34-76 ,照片摄于1943 年的库尔斯克战役期间

相比之下,指挥坦克的数量就要少得多。指挥坦克装备了RSB-F等远程无线电设备,供集团军和军级指挥员使用。根据掌握的资料,指挥坦克仅在1944年年初到1945年年中小批量生产了200辆,全部利用T-34-85坦克改造。也有部分指挥坦克在炮塔顶部增设了天线基座,这种外貌表明车内增设了额外的无线电设备,这些设备一般由车长和机电员操作。其中一台该型指挥坦克样品被保存在装甲兵学院,如果该车是战时交付的,从车辆生产序列号来看,它可能属于1944年春季前生产的车辆。这一点可以从1944—1947年装甲兵学院获得的车辆编号范围中得到验证。有时这种车型也被称为T-34K,但无法确定是制式编号还是临时称谓。

“装甲宣传车”是另一种特殊的变形车,由于这种车型的批量生产记录无从考据,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它有可能是战地维修厂改装的产品。这种车辆在炮塔两侧各安装了一具大型扩音器,其侧面由车体两侧安装的装甲板保护,前部则安装了水平百叶窗形状的装甲板。除此以外,宣传车与标准型坦克并无区别,安装扩音设备并没有影响车辆的战斗力。根据掌握的资料来看,1944年夏季曾有一辆宣传坦克被投入实战,该车由被俘后加入“自由德国委员会”的前德军坦克兵操纵,在战斗中向德军防线播音以鼓动德军士兵放弃抵抗。

另一种罕见的变形车是TM-34坦克架桥车,仅由列宁格勒的27厂生产了少量。该车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苏联战前设计的T-28坦克架桥车,但最终没有被苏军列为制式装备广泛采用。当地工厂利用无炮塔的翻修战损车辆和有炮塔的新车改造了一批TM-34坦克架桥车,于1942年11月交付部队,随后参加了列宁格勒方面军在1943—1944年的作战行动。

从1943年开始,苏联逐步利用战损车辆改装了大批T-34T坦克抢救车(其中T是俄语“Tyagach”, 即“牵引”或“拖拉”的缩写)。该车的工作是为装甲战斗车辆提供技术保障支援,并牵引回收战损或淤陷车辆。T-34T基本上是利用已无战斗价值的战损车辆改造而成的,特别是那些在战斗中被打飞了炮塔的坦克。由于中弹和爆炸的巨大冲击力,它们的车体出现了变形扭曲,已无法安装炮塔座圈,即便勉强装上,座圈也会诱发包括炮塔卡死等故障。

T-34T主要由集团军和方面军所属的后方维修车间改造,并装备了特殊设备和各种外设装置,如起重机等。炮塔座圈的开口最初用防水帆布遮盖,其后逐渐加装了木材或装甲盖板。其中加装装甲盖板的车型较为常见,盖板上还安装了坦克炮塔舱盖,便于乘员出入。此外,战时生产的坦克抢救车还可能计划加装标准的坦克车长指挥塔——不过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低。战后,苏联又利用这些车辆改装出了SPK-5型履带式起重机。

有趣的是,由N.G.祖巴列夫(N.G. Zubariew)领导的设计组早在1940年4月就研制成功了T-34坦克抢修车,该型车的研制计划被称为“42号机械”。1942年9月,183厂以“42号工程”的代号生产了2辆样车。但由于战事急迫、战斗车辆生产压力很大,“42号工程”最终没能量产,苏联转而利用战损车辆底盘来改造坦克抢修车。

此外,苏联在战时还研制了其他类型的试验车,如具备潜渡能力的坦克,这种试验车最初的样车没有编号,其后研制的第二种样车被命名为SG-34,第三种样车则称为PTH-34-85。为获得潜渡能力,这三种样车都进行了进气系统和车身水密性的改造。此外,军方还试验了其他多种改造潜水坦克的手段。


(上图)1944 年下半年时一辆被德军摧毁的喷火坦克。这辆坦克为1944 年春夏生产的极晚期型,这一点可以从该炮塔上的吊钩和MK-4 型潜望镜上判别出来。

1944年下半年研制的T-34-100是提升有炮塔型T-34坦克火力的终极尝试,但该车最终只停留在样车阶段。当苏联开始利用100毫米炮改进SU-85坦克歼击车时,为T-34-85安装同口径的火炮的想法也应运而生,这种大幅度提升火力的坦克预计取代T-34-85。但当1945年下半年T-34-100的样车准备就绪时,更先进的T-54坦克正计划投产,于是该计划被彻底放弃。T-34-100只有2辆样车,其中一辆利用112厂生产的“蘑菇形”炮塔T-34-85改装而来,换装了LB-1型火炮(与前文提到的LB-1型85毫米炮并非同一种武器,只是编号碰巧相同)。另一辆则对车体和炮塔结构做了较大改进,车体上部被加宽形成类似T-54车体侧面的突出部,以便容纳直径加大到1.7米的炮塔座圈,至于炮塔则变得更大、更扁平。两辆样车于1945年2—3月间制成,并于当年4月通过国家测试。

基于T-34底盘的另一种变形车是自行高炮,苏军野战维修车间可能在战时改装过这种车辆。1945年春,曾有德国飞行员报告称遭遇了一种名为“‘克里斯蒂’底盘的家具搬运车”的自行高炮。由于高射机枪尺寸较小,德国飞行员看到的车辆极有可能安装了37毫米高炮,战斗室四周有装甲板保护,与德军以4号坦克为底盘的“家具搬运车”自行高炮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