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明朝的三眼铳独步天下,为何打不过清军?其实它只是个锤子

2021-08-28 17:05:02

明朝灭亡时,崇祯帝登上煤山,眼看京城陷落他愧对宗族,留下“误伤百姓一人”的遗书后,选择自缢,他也给世人留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


作为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常常都有人会将明朝、清朝放在一起对比,明粉和清粉也是各持一词,对比来对比去,无非在比对科技、文化实力。

明朝永乐年间, 明成祖亲征漠北,提出“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方略,神机营凭借火器立下了赫赫战功,神机营亦然成为了明军三大营之一,明朝火器领先于世界,几乎在同一时刻,郑和开始下西洋,明朝的航海势力同样位居世界前列。

这样的丰功伟绩,清朝的洋务运动似乎难以相提并论,清朝编写的《明史》在评价明成祖时期的国力时,也称:“远迈汉唐”。


火药、火枪始终都是世人最在意的一点,都认为清朝若是能继承明朝的军事科技,清末何愁抵御外敌,话虽如此,明朝的三眼铳真的独步天下吗?

三眼铳顾名思义就是用三根单铳箍合而成的一种连发火器,可以发射一次也可以连续发射三次,比起单铳来讲,明朝的火器确实何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

地域不同,兵种不同。明军使用的火器各不一样,南方主要使用鸟铳,北方就以三眼铳作为核心火力,因此就有了南方有鸟嘴致胜,北边有(三眼)闷棍破敌之说。


北方的明军觉得鸟铳操作起来十分麻烦,不如三眼铳方便,但是鸟铳在性能上面确实比三眼铳要好得多。

《天工开物》中记载:凡鸟铳长约三尺,铁管载药,嵌盛木根之中,以便手握……鸟雀遇于三十步内者,羽肉皆粉碎,五十步外方有完形,若百步则铳力竭矣。鸟枪行远过二百步,制方仿佛。

这里提到了鸟铳一个射程问题,明朝一步五尺1.635米,三十步是鸟铳最佳射程,超过了一百步威力就不那么明显了。

《神器谱》中记载三眼铳“用于百步之内为宜”,若是再马上,就要考虑精准度,二三十步方能命中,这也是鸟铳和三眼铳之间的一个区别。


戚继光也曾提到了南北使用火器的差距:北兵不耐烦剧,执称快枪三眼铳便利过于鸟铳,教场打靶,鸟铳命中十倍快抢,五倍弓矢……

鸟铳和三眼铳在威力上面相差无几,但是鸟铳更加精准,为了提高精准度,北兵常常都会在三眼铳中填充好几个钳子。

三眼铳在北方之所以更受欢迎,除了军事装备普及外,还有战斗方面,北方时常都需要御敌,与其打完一枪换子弹,还不如把三眼铳当做锤子来用,进当铁锤可攻,退当快抢可守。

明朝火器繁多,三眼铳在神机营是人人必备的一款火器,但不是主要大型攻击火器,赵士祯在明万历年间改良了迅雷铳,原本迅雷铳只能连射5发,到万历三十年,已经可以连发40多弹,之后又研发出了“鹰扬炮”、“火箭溜”。


既然有这么多的火器,明朝为什么会败给后金呢?

明末年间,天灾居多,阉党、东林党相争内斗,崇祯帝虽然拔掉了阉党,但是没有遏制东林党。

东林党是以江南地区士大夫组成了团队,他们控制着江南的钱粮,明中期就是东林党暗中推动了夺门之变,隐患早已经埋下,阉党被拔,它自然是一家独大,崇祯帝时期,他们依旧不愿放手江南钱粮,导致国库空虚。


而赈灾、制造火器、抵御外敌也都需要大笔的银两,根据记载,明末每年所需军费高达两千万两以上……当然,明亡也不能全怪东林党,崇祯帝虽然大力改革,但是在用人上面疑心较重,革除一大批人,没人又只能扶持太监……

自从明中期“土木堡之变”明朝就走向了衰弱,加上万历帝怠政,各种隐患、冲突也是接连出现,不管拥有多少火器,明亡已经是一种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