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宋高宗退位之谜:“创一代”们该如何退场?

2021-08-17 17:05:03

 


作为南宋的第一代领导人,宋高宗赵构的退位,来得有些突然。

那是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赵构自抗金前线返回临安没多久,便透露出了要退位的意思。当时有大臣提出反对,认为突然退位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毕竟宋徽宗仓皇禅位的悲剧还在那儿摆着呢。但赵构没有理会。这年五月二十八日,他立赵昚(shèn)为皇太子。六月十日,他下诏宣布退位,次日,赵昚登基,即为宋孝宗。


宋孝宗

为什么赵构突然要禅位呢?按他自己的说法,“朕在位三十六年,今老且病,久欲闲退,此事断自朕心,非由臣下开陈,卿等当悉力以辅嗣君。”归纳一下,大概两层意思:一是年纪大了,体弱多病,也该退位了;二是当皇帝太操心,他想过过清闲日子了。

可是,这两个理由,似乎都不太成立——

在两宋皇帝之中,赵构是最长寿的,活了八十一岁。退位之时,他才五十六岁,身体也不像有什么大毛病。淳熙二年(1175),宋孝宗曾与大臣们聊起太上皇赵构的退休生活,他说:“前日诣德寿宫,太上饮酒乐甚。太上年近七十,而步履仗食如壮年时。每侍太上行苑囿间,登降皆不假扶掖。”你瞧,七十岁还如此矫健。

而且,退休后的赵构,并没有真的追求清闲,反倒是特别爱管“闲事”。他曾经要求孝宗把一名因贪污而免职的知州官复原职,孝宗没照做,赵构大怒,在家宴上对他一顿痛批。第二天,孝宗告诉宰相说:“昨日太上盛怒,朕几无地缝可入,纵大逆谋反,也要放他。”后来孝宗与金的议和诏书中也承认,“朕以太上圣意,不敢重违”。

可见,赵构既没有身体大碍,又不舍得真正放权,那么他禅位的动机究竟为何呢?

难以承受的皇位之重

在赵构决定退位的前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金朝皇帝完颜亮单方面撕毁合约发兵攻打南宋。

此事给宋高宗赵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为了这次和议,赵构付出了巨大代价——他在宋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并按照金人的要求,自废武功,处置了当时最优秀的一批抗金名将,包括诛杀岳飞,屏退韩世忠、刘锜等人,此后又专宠秦桧,在群情激愤下,纵容秦桧篡改历史,胡作非为……结果现在,和议失败了,赵构的心情必然相当复杂。

金人入侵之前,完颜亮曾派使节到南宋,通知钦宗已死的消息,并当着南宋群臣的面大骂宋高宗无德无能。没想到,宋高宗当场情绪崩溃,丢下众人“号恸”而走。当大臣们找到他时,发现他正躲在屏风后面涕泗横流。


后来金兵南下,战局稍有不利,赵构就想跑路。他曾下御批说,“如更一日虏骑未退,且令放散百官。”不过这个御批马上被宰相烧了。宋高宗又把爱将杨存中召来,跟他商量“散百官,航海避敌”,毕竟海上逃亡他是有经验的,不过这次逃跑计划,在大臣们的阻止下,最终没有实施。

好在后来金军内部发生兵变,完颜亮被杀,金朝短时间内对宋廷不再构成威胁,赵构也就不必急着跑路了。但是,经过这么一出,赵构面对皇位的为难情绪又进一步加深了。接下来该怎么处理这烂摊子?金兵再打过来怎么办?……思前想后,他决定禅位。


在禅位仪式上,赵构说了一句话——“朕在位久,失德甚多”。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场面话,但不管有没有诚意,此时的他,已经难以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翻盘了。

宋孝宗即位后,立刻展开抗金活动,并为岳飞平反冤案,而一向强势干政的太上皇赵构并未阻止。又或许,这也是他的本意?

异乎寻常的政权交接

赵构盛年禅位,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提——这次政权交接,其实异乎寻常。因为赵昚的身份很独特。

前面我们讲过,赵构唯一的儿子因受到惊吓而早夭。在后来的逃亡岁月中,赵构本人也因受到惊吓而丧失生育能力。所以最终被选定为皇位继承人的,是赵构的养子——赵昚。

赵昚乃宋太祖赵匡胤之后裔,六岁时被赵构收养,此后一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众所周知,大宋江山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但从“烛影斧声”后,政权便落到了宋太宗赵光义及其后代的手中,包括赵构本人也是太宗一系的。按照血缘亲疏,赵构应将皇位传给太宗的其他裔孙。然而,赵构经过反复比较和考量,最终选择了赵眘。


宋太祖

赵构选择传位赵眘,除了认可和赏识之外,后世认为可能还有一些难以启齿的原因——“靖康之难”中,除宋高宗侥幸漏网外,徽、钦二帝的近支宗室悉数被金人掳掠,终生未能归国。但事实上,早在绍兴十三年(1143),金人就“有归钦宗及诸王、后妃意”,但赵构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始终没有做出回应,也就不了了之。这一自私之举,无疑伤害了宋太宗其他裔孙的感情,所以赵构从心底里是害怕太宗后裔得势的。于是,传位于根基薄弱的赵眘,也算是赵构的自保之策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改弦更张,舍近求远的行为,必然招致各种非议和阻挠。在这种情况下,赵构也只有盛年禅位,然后以太上皇的身份镇压幕后,才有可能确保政权交接的稳定。

由此可见,宋高宗赵构的禅位,其实饱含各种难言之隐——既有为私利,也有为大局。尽管后世对赵构的品行才干等颇多非议,但如果退回到绍兴三十二年这个时间节点,赵构的选择,未必是个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