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蒋介石在延安:胡宗南陪同,蒋介石看到毛泽东窑洞的书桌,沉默了

2021-08-03 17:05:07



1947年8月7日,蒋介石乘美龄号抵达延安,住进了当时条件最好的外交宾馆。

很多人对蒋介石曾到过延安表示惊奇,事实上,他和当时许多的人们一样,对延安充满着好奇,尤其是那里还住着一位他打了十几年也打不倒的死对头毛泽东。

自1947年3月13日起,胡宗南集中7个师的优质兵力,大举进犯延安,胡宗南以绝对的空中优势和机械化的步兵优势,在3月19日占领了延安。


“胡部进占延安城”的电报发到南京的总统府,蒋介石大喜过望,南京、西安大街小巷悬挂国旗,各种广播、报纸等宣传机器大肆报道,“陕北大捷”犹如给国民政府注入一剂强心针,感觉肃清共-党指日可待。

胡宗南在给总统府的电报中说是“经过7昼夜的激战”“俘虏敌5万余人”,事实上这纯属子虚乌有,他不过是为了夸大一下这次所谓的“胜利”,为自己捞取荣誉和好处而已。后来事实表明,国民党口中所说的“陕北大捷”不过是毛泽东的战略转移或者说是战略后退,国民党的飞机轰炸,一共也没有死几个人,所谓的损失不过是地面上的一些窑洞建筑等,中央、部队和重要物质毫发无损,胡宗南占领的不过是一座空延安城,这叫什么胜利,这又算得了什么失败呢!


中央撤离延安前,毛泽东说:

“这些东西是我们生产的,我们样样自己动手,做到了丰衣足食。可是胡宗南不让我们过好日子,来打我们。他要来延安,请他来吧!我们把窑洞扫干净,桌子椅子放端正,茶壶茶杯摆整齐。告诉胡宗南,延安是我们的,我们还要回来!”

他又做同志们的工作,说大家对延安有感情,舍不得,感情上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能舍不得几个窑洞,将来南京、上海、广州都是我们的,你们舍不舍得呀!

延安大捷的的确确让国民党兴奋了一阵子,蒋介石和许多的人们一样,对延安充满了好奇,准确地说,他想了解老对手毛泽东到底生活在一个怎么样的环境里,这是蒋介石萌发去延安实地看一看的根本原因。

当蒋介石的飞机降落在延安简陋的飞机跑道上,随着飞机降落卷起的尘土缓缓落下,蒋介石开启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延安之旅,他是在胜利的激昂心情中踏上延安的土地的,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到年底,红军就更名为解放军,毛泽东发出“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两年之后的1949年12月10日,他就永远告别大陆,暂安台湾一隅了。


其实在胡宗南收到蒋介石决定来延安的电报时起,为了能让委员长在延安不至于太过受委屈,胡宗南从西安运送抽水马桶、脸盆、沙发、席梦思床,包括各种食材,甚至还有一位会做宁波菜的厨师到条件极为简陋的延安。警务安保工作更要做到滴水不漏,从延安城外围,一直到内城和驻地,不能出一点儿差错,为了委员长的安全,延安城成了铜墙铁壁。

经过胡宗南空军的轰炸,加上人口的稀少,延安城显得有些荒凉,第二天,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共产党的中央驻地看看,在严密的保护下,蒋介石走在延安的街道上,延安条件的艰苦和物质的匮乏还是严重超出他的想象。他的表情看上去是轻松的,但显然又是在思考的,不难想象,他在想这支泥腿子部队,穷到如此的地步,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硬是打不垮呢?


蒋介石来到延安礼堂,这里召开过数不清的会议,办过数不清的学习班,举办过演出,具办过舞会,着名的《黄河大合唱》的排练和演出都是在这里进行的。蒋介石步入礼堂,他惊呆了,说是礼堂,里面的硬件简陋到不像话,有几件乐器显然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这么制成的,用洋漆桶制成的贝斯,用搪瓷缸子加铁勺制成的打击乐器……

礼堂里的黑板不是一般的黑板,而是用黑灰涂抹出来的,桌椅也很不合尺寸,蒋介石试着在一个板凳上坐下去,但很快他就起来了,因为窝着实在是太难受了,坚持不了多大一会儿。

蒋介石终于来到他真正的目的地,就是枣园毛泽东所住的窑洞里,窑洞简陋而整洁,光线并不好,只是在门边和靠窗的一部分光线还够用,窑洞里有一张农村常见的最普通的榆木板床,床上还有简单的衾褥,窗下是榆木桌椅,看上去都有些年头了,桌面上坑坑巴巴的,就算是国民党最下级的军官的办公设施都要比这强十倍。蒋介石看着这套桌椅,他嘴唇动了动,想说话,但一句话也没有说。


毛泽东是国民政府多年通缉的“要犯”,这位被通缉者就是在这个窑洞里对军队发出指令,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出一篇篇的战略部署的。蒋介石在思考,这是一个具有怎样内心的人,可以在如此的条件下做到这一切。

他来到院子里的树下,看到一辆纺车,问身边的人:“毛泽东要这个东西做什么?”

胡宗南回答,因国军围困,外部物资无法运抵延安,这东西用来纺棉纱用。蒋介石点点头,他坐下来,想体验一下纺棉线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也许他是想体会一下毛泽东的心境吧,纺车只转动了一下,棉线就断了。于是他站起来,开始往外走,随行人员指了一个方向说:“那些是周恩来、朱德等人的窑洞,还要不要去看。”蒋介石拒绝了,可以想象,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样子。

在延安城里各处参观时,蒋介石话语很少,他只有在实在疑惑不解时才会发出询问,但大部分的问题,随从们并不知道如何作答。作为占领方、胜利方,这天的参观全程找不到胜利的喜悦,这一天是在惊讶、懵圈、略有些尴尬和相对沉闷的气氛里结束了。


当天晚上,蒋介石和胡宗南研究接下来的战斗部署,原本在接到陕北大捷的电报时,他给胡宗南的嘉奖电中,指示要求胡部在7月底解决所有问题。这晚,他说:

“本令7月底彻底肃清,现在决定延长一个月,8月底定须肃清。”

为什么延长一个月,在看到延安城真实的样子之后,蒋介石的这个决定和指令多少显出了一丝的不自信,个中缘由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占领延安原本是令蒋介石振奋异常的消息,但是他实地看过之后,心情无法轻松起来,第二天,他就飞回南京了,显然,延安带给他的感觉并不好,马上离开这里,似乎才能摆脱掉什么一样。


蒋介石回到南京不过半月,胡宗南整编36师6000余人在沙家店被围歼,旅长刘子琦被俘,他也是蒋介石刚刚在延安接见过、称赞过的。就这么半个月,国军在陕北的作战从战略进攻成了完完全全的战略防御。

1947年下半年,不光是陕北,国军76师几乎所有高层军官被俘或被歼,全国几乎呈现一边倒的景况,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布,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口号,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仅仅用了5个月时间,解放军完成三大战役,随后渡过长江,蒋家王朝无招架之功,更无回天之力。延安时期的2万人对32万人的周旋,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换了天日。


蒋介石在延安城里的少言寡语,尤其是他看到毛泽东书桌事的复杂和沉默,他一定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冥冥之中,或许他早就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