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慈禧向十一国宣战的真相

2020-01-12 12:01:01



近现代史前沿

转自好奇挖掘组

长期以来流传着一个说法,称慈禧在1900年曾一怒之下向11个国家宣战,即英、美、法、德、日、俄、意、奥、西班牙、比利时、荷兰。

从文献资料上看,慈禧向11国宣战的说法,是源于她曾下达《宣战照会》与《宣战诏书》。不过只要读读这两份文件,就不难发现那只是“照会”,并非宣战照会,诏书也非宣战诏书,这是有本质上区别的。事实上,慈禧始终于庚子年,都未曾正式向列强宣过战。


所谓的《宣战照会》是指清廷于1900年6月19日发给列强驻京各使馆的一份文件。据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的《义和团档案史料》记载,内容为:

中国与各国向来和好,乃各水师提督遽有占据炮台之说,显系各国有意失和,首先开衅。

现在京城拳会纷起,人情浮动,贵使臣及眷属人等在此使馆情形危险,中国实有保护难周之势,应请于二十四点钟之内带同护馆弁兵等,妥为约束,速即起行,前赴天津。

清廷文件中“各水师提督遽有占据炮台之说”,指的是法国总领事杜士兰送达慈禧之手的一份照会。杜士兰在照会中要求中方交出大沽口各炮台,否则武力强占。

换句话说,列强送来一份照会,以不相信清军能保护其驻北京使馆之人免遭义和团伤害为由,向清廷索要大沽口等各处炮台。清廷不愿将军事重地交给列强,又不愿与列强开战,于是提出另一解决办法,希望列强将驻京使馆之人暂时撤至天津,由列强自行保护。清廷发出的这份照会,当中并无一字半句涉及宣战。

且按照国际法,两国宣战必互撤使团。清廷仅提议列强将驻京人员撤至天津,并非驱逐出境,显见清政府无意与列强绝交,更无意向列强宣战。列强接到这份照会后,也未将之当成宣战文件。

至于所谓的《宣战诏书》,是由清廷在1900年6月21日发布的《谕内阁以外邦无礼横行当召集义民誓张挞伐》,内文有这样的字句“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但此文的核心内容仍是号召所有大清人,都站出来为保卫国家而战。这份诏书,重点它是向内阁颁布的,内容只传达到至内阁及部分地方督抚一级。所以,清廷其实是在做“内部动员”,而非“对外宣战”。

至于列强,他们更是从未收到过这份所谓的《宣战诏书》。

这份“内部动员诏书”,仅能证明以慈禧为首的清廷高层,确实一度有与列强开战的想法,所以先在内阁向重臣们动员一下。但很快就受到以李鸿章为首的地方督抚的抵制。所以,在8天之后,6月29日,清廷再下谕旨《军机处寄出使俄国使臣杨儒等电旨》给清廷驻各国使臣,向他们强调此次战事,决非朝廷所愿。


到了7月,清廷在致日、英、法、德、美五国的国书中,再度重申清廷没有对列强宣战,以及战端乃列强攻占大沽炮台所引起。已了解《万国公法》的总理衙门,也是按照国际法为指引。所以,朝廷是非常清楚如何才算对外宣战的。甲午战争时的对日宣战诏书,就是一种证明。

清廷在给列强的国书强调自己没有对列强宣战,是有国际法为依据。所以所谓“慈禧向全世界宣战”、“慈禧向十一国宣战”是不正确。慈禧虽然被一些人认为昏聩无能,但她并非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