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赵氏孤儿原型故事,因为他父母通奸,竟害死全族

2020-01-10 12:02:27

元杂剧《赵氏孤儿》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相关事件最早见于《左传》,所记不但简略,而且与剧本所述相距甚远。以下从《左传》的视角对“赵氏孤儿”的故事来做个还原。

01

冬日之日——赵衰

赵衰(衰读崔),嬴姓,赵氏,名衰,谥号成季,故史称赵成子。晋文公(重耳)未继位前曾避乱流亡在外十九年,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犨五人一直追随左右。重耳在秦穆公扶持下归国夺位,在五人辅佐下成就霸业,与春秋首霸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晋襄两朝,赵衰皆以正卿身份主持晋国政务,他的功勋和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赵衰追随重耳流亡时,曾寄居翟国(翟通狄,即狄国)十二年。翟人在讨伐一支叫做廧咎如(qiánggāorú)的赤狄部落时俘获了对方首领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叔隗,一个叫季隗。翟国君主把两姊妹送给重耳,重耳娶了季隗,把叔隗送给赵衰为妻。居翟期间,叔隗为赵衰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赵盾。

赵衰在晋国也有妻子,叫赵姬,也是晋文公重耳当年为他亲自安排的婚姻。赵姬为赵衰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赵同、赵括、赵婴齐。

关于这次婚姻,《左传》语焉不详,只说“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就字面意思直接理解的话就是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衰,生了原同、屏括、楼婴三个儿子。

“原”“屏”“楼”都是地名,分别是赵衰三个儿子的食邑,把食邑或封地的地名与人名合在一起是记录古人名字的常见做法。不过赵衰娶赵姬是在他随重耳流亡之前还是归国之后,都难以判断。

重耳归国继位之后,赵姬得知丈夫赵衰的另一位妻子叔隗及其儿子赵盾还留在翟国,便提出将母子二人接回晋国。非但如此,赵姬还因赵盾才能出众而主动让叔隗居夫人之位,以赵盾为赵衰嫡子,自己居叔隗之下,自己所生的三个儿子也居赵盾之下为庶子。赵姬的这一安排完全站在有利于赵氏家族发扬光大的立场,可谓大气十足,赵氏家族后来的发展也果然一如赵姬所愿。

02

夏日之日——赵盾

晋文公死后,晋襄公继位。当年追随晋文公的那批老臣在晋襄六年(前622年)这一年内相继离世,晋国急需补充大批高级干部。一年后,年仅三十余岁的赵盾在晋国另一位政治大佬阳处父的扶持下横空出世,几乎同时接任了正卿和中军将两大职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晋国首席执政。十四年后,赵盾借晋灵公被杀、晋成公继任之机,将庶兄弟赵括列入晋国公族,赵氏家族由此壮大。

赵盾是春秋中早期晋国最具权势的执政大夫,《左传》记载“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太傅阳子与太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意思是赵盾一上台便展开了包括制定典章、修订法律、清理诉讼、追捕逃犯、建立契约、清除污秽、恢复秩序、选拔贤能等一系列治国举措,完成之后便交给太傅和太师,让这些措施在晋国普遍推行并成为常法。

赵盾一生前后事奉三朝晋君,先是晋襄公,再是晋灵公,再是晋成公。晋灵公四岁即位,长大后成了一个顽劣少年,行事乖张且心狠手辣。前607年,晋灵公18岁,他想把包括赵盾在内的一班重臣统统干掉,全部换成自己的宠臣。赵盾侥幸逃脱性命之后准备流亡国外,还没走出国境,晋灵公被赵盾的堂弟赵穿杀死。赵盾返回朝廷继续执政,他从周室把公子黑臀(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的异母弟,晋灵公的叔叔)迎回国内立为新君,是为晋成公。

前620年,赵盾执政初期,赤狄曾入侵鲁国,鲁文公派使者诉诸晋国。赵盾派大夫贾季出使赤狄潞氏(潞国),责备潞氏的相国酆舒。酆舒当时问了贾季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他说:“赵衰和赵盾两人谁更贤明?”贾季回答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意思是赵衰品德温和使人备感温暖,而赵盾性格刚烈作风硬朗有如夏日之灼热。

03

赵朔

赵盾死后,他的儿子赵朔步入政坛,于晋成六年官至下军将(上、中、下三军中的下军统帅)。六年后即晋景三年(前597年),赵朔以下军将的身份参加了着名的邲之战,这是晋、楚争霸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战争,晋国战败。

赵朔的生卒年不详,但《左传》晋景十一年(前589年)记载晋国下军将为栾书,未提及赵朔;晋景十三年(前587年)记载赵婴齐与赵庄姬(赵朔的妻子)通奸,未提及赵朔;晋景十四年(前586年)记载赵同、赵括驱逐赵婴齐,未提及赵朔;晋景十七年(前583年)赵氏被灭族,也未提及赵朔。赵朔在邲之战后便不再见于《左传》,据此大致可以推断赵朔极有可能在邲之战后、晋景十一年前已经去世,所以栾书才被提拔为下军将以接替赵朔之位。赵氏灭门案发生在这之后六年,已经与赵朔无关。

04

放逐

当年赵盾死后,赵括成为赵氏家族的族长。邲之战,赵氏家族的男子们都上了战场。赵朔作为下军将自然不必说,他的三个叔叔赵同、赵括和赵婴齐也都在军中。所谓上阵父子兵,这在春秋时期是普遍现象。士大夫们各有自己的食邑、领地和家族,参战既是为国,也是为家。邲之战,晋、楚两国各有主战、主和两种不同声音。为防不测,细心的赵婴齐预先安排人员在黄河岸边备下若干船只以备撤退之用。当晋国败退,赵婴齐的部队因此得以保全。不过他的这一举措并没有惠及赵同和赵括,他的两个哥哥因此对他不满,这为日后赵婴齐遭驱逐埋下了伏笔。

《左传》成公四年(晋景十三年,前587年)用一句话记下这幺一件事:“晋赵婴通于赵庄姬”。意思是赵婴与一个叫赵庄姬的女子通奸。赵婴即赵婴齐,也叫楼婴。赵庄姬是赵朔的妻子,也就是赵婴齐的侄媳妇。赵庄姬与赵朔两人是夫叔与侄媳关系,如今却搞在了一起,这是赵氏家族中的丑闻。当然,由这件事也可以推断赵朔此时已死,否则事情不合情理。

丑闻爆出之后,赵同和赵括以维护家族名誉为由,决定放逐赵婴齐。其实三兄弟中赵婴齐是最有能力的那一个,他试图挽回被逐的命运,劝说两位兄长:“各大家族都盯着咱们,随时想取代赵氏在朝中的地位。我在,栾氏家族才不会兴风作浪;我如果离开,两位兄长将来境遇堪忧。况且大家各有其能,我的私生活虽不检点,但我能够保护家族,两位兄长却未必能够。你们放过我又有什幺害处呢?”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赵同、赵括没有听弟弟的,将他放逐至齐国,算是成功达到了排挤亲兄弟的目的。

05

灭门

情人被赶跑,赵庄姬不干,她要报复。赵姬不但是赵朔的妻子,还是晋国现任君主晋景公的妹妹。丈夫赵朔死后,她带着年幼的儿子赵武搬进宫中居住。(“武从姬氏畜于公宫”——《左传?成公八年》)赵武跟着母亲姬氏生活在晋景公的宫庭中,这也再次说明赵朔已死。

晋景十七年(前583年),也就是赵婴齐被逐三年之后,赵庄姬向哥哥晋景公告状,说:“赵同、赵括两兄弟将要作乱。”栾氏和郤氏两族巴不得赵氏被灭,两家的头面人物都出面作证说确有其事。此时担任晋国正卿和中军统帅的是却氏家族的郤克,栾氏家族的栾书是下军统帅。这两位最具话语权的人物出面佐证赵庄姬的举报,不由晋景公不信。晋国于是下令清除赵氏,赵氏几乎满门被灭,赵朔唯一的儿子赵武因为随母亲赵庄姬居于宫内,从而得以幸免,这就是所谓赵氏孤儿。

06

赵武

赵氏被灭之后不久,同情赵氏的晋国大夫韩厥向晋景公进言,说:“以赵衰的功勋,赵盾的忠诚,赵氏若就此绝嗣,会令好人惧怕。上古三代贤明君王皆可保有数百年天运,当中难道就没有邪恶的君主吗?都是有赖于先祖贤明才得以免于亡国。《周书》说‘不欺侮孤独鳏寡’,就是为了彰显道德啊。”晋国于是立赵武为赵氏继承人,归还其田产,赵氏家族就此恢复。

若干年后,赵武长大成人,步入晋国政坛,一直当到中军元帅,官至正卿,集晋国军政大权于一身。赵氏一族在赵武手中再次复兴,从此屹立不倒。一百多年后韩、赵、魏三家分晋,赵氏后人成立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是后话。

07

司马迁说

元剧《赵氏孤儿》的剧情主要基于《史记》、《说苑》等战国之后形成的史料记载而来,与《左传》所说出入极大,《史记?赵世家》中提及的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等关键人物在《左传》中完全不见踪影。后世史家多认为司马氏写作的材料主要取自战国,有赵氏后人为先祖粉饰之嫌,故其人物、情节多不可信。我个人则认为,相比《史记》而言,《左传》叙事主要基于为《春秋》作传,其记事风格简洁明了,成书更早于《史记》一、二百年,可信程度显然更高。而司马氏写史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上迄三皇五帝、下至秦皇汉武,时不论早晚,地不论远近,所有事件在他笔下都能还原得纤毫毕现、栩栩如生。有人说司马氏是以文入史,不过越是如此,我反倒觉得离事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