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李大钊生前唯一视频影像曝光,他才是《觉醒年代》里最刚的人儿

2021-07-06 09:36:25

一部革命历史电视剧,引无数网友直呼“上头”、“哭了哭了”。

它到底好看在哪?

近10万人在豆瓣上打出了9.3的高分,是近年来质量屡屡滑坡的国产剧中的一股清流,有网友称其是百年前的“超燃创业史”。


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毛泽东、辜鸿铭等等,在镜头语言的帮助下有血有肉的聚集在《觉醒年代》中,重现一个混沌时代的完整风貌。

看完此剧后,很难不被李大钊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尤其是他每一次演讲激情澎湃,极具感染力。

剧中,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李大钊都会出来振臂一呼,号召各位国人同胞一起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随着该剧的热播,一段珍贵影像也随之曝光——李大钊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激情澎湃地演讲,台下传来阵阵欢呼声和掌声。

这也是目前仅存的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仅仅10秒,却如获至宝。

在演讲的最后,他激情澎湃地说:

“愿你们积蓄力量援助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由于俄国无产阶级的帮助,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一定会争得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万岁!共产国际万岁!”

他鼓励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1927年,他惨遭反动军阀杀害,临刑时毫无惧色,牺牲时年仅38岁。

他像一座灯塔般,在混沌的世界里散发着闪耀的光芒;在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中筑起坚强的力量。

五四青年节,让我们透过电视剧《觉醒年代》,再次走进李大钊们的精神世界。

01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舞。

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欢呼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欢呼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满怀信心地预言: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这样的自信不是来自于空想,而是来自于实践。

五四运动爆发,让李大钊更加坚定了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要团结全民族各个阶级的力量。

他不仅带领青年学子在北大办读书班,积极改造青年人的思想,还深入农村,喊醒那些“认命”的农民。

谁能想象,那个握着毛笔的李大钊,下地拉犁也是一把好手。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李大钊的真实写照。

他亲身走访工厂、码头,倾听基层劳工的声音,痛心于底层人民的水深火热,即使站在高处演讲,他也会俯身微笑。


他会带领学生们去长辛店调研做工,过年请工人到家里包饺子,与劳工打成一片,给这些底层穷苦人民带来力量。

作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拿着高薪水,但他对底层人民有一种天然的阶级情感,并共情于他们。

李大钊始终告诫学生,做学问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应该双脚踏入泥土里。


蔡元培第一次带青年毛泽东去见李大钊的时候,他正在北大图书馆里爬上爬下整理书籍。这位“图书管理员”并非坐在椅子上指挥若定,而是愿意躬下身来真抓实干。

当周恩来带着天津岳西邀请李大钊到天津演讲时,女同学羞愧地表示“经费不足”,李大钊爽朗笑答:“好吧,我自带干粮。”

一句话逗得同学们立刻放松了下来。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在戏院撒传单。

舞台上演的是京剧名段《挑滑车》,金兵围困牛头山,岳飞麾下名将高宠连挑十二辆滑车,终因马匹力竭,英勇战死。

台上的精忠报国,台下的看客醉生梦死看戏中,撒传单的陈、李二人壮怀激烈。

他们这样的教授,本可以过什锦年华的生活,是什么驱使他们“肉身投馁虎”,宁可被抓进监狱、断送生命也要振臂一呼?


我以为,就是“爱国”两个字。

鲁迅出场时的“人血馒头”,李大钊江南之行看到的跟公鸡成亲的小新娘,法租界里蛮横的外国人,长辛店的工人,海河边饿死的同胞,义愤填膺的义和团老战士,安源煤矿拿着破碗接雨水的小孩……

这些视觉元素,如果它不惨痛,何必有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拯救这个国家?

如此,才能知道先生们的伟大。

02

这些低调内敛的伟人,内心藏着滚烫的革命火焰,但他们同时也是平常人。

李大钊刚回国,看到街边抱着孩子乞讨的妇人。只是因为孩子父亲的那句“死也要站着死”,他便当掉了所有家当带孩子看病。

在雨中,李大钊向妻子赵纫兰承诺,等到天下传来琅琅读书声的时候,两人坐在教室里,他会一笔一画地教她认字。


这是多么简陋的承诺,但这对夫妻终生没有实现。

陈独秀送别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赴法国留学。

一边是1919年,两张充满朝气的面孔,阔步向前,一边是1927年、1928年,两张伤痕累累的脸,带着灿烂的笑意,慷慨赴死。

他们的脑海里永远都是在思考着如何救国救民,如何找到那条正确的觉醒之路。

只要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无所顾虑。


有这么一群青年,他们如火炬一般,在无尽的黑暗中探索着救亡图存的道路,而当时的他们和现在的我们是一样的年纪。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一幕幕画面展现眼前,正是不断消解了这些历史的宏大和不可接近,反而让网友们感同身受:

“我若是百年前一份子,必将在五四运动大潮中。”


李大钊以赤诚而坚定的信念感召了一大批青年,成了那一代青年的“挚友与导师”。

而正是那一代青年,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这是1916年9月1日,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青春》的结尾。

这条泥泞之路正如那条“觉醒之路”,充满坎坷,但革命先驱矢志不渝。

03

初春的北京,依然寒风凛冽,万安公墓前,依然回荡着壮烈的风。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天。

陈独秀评价说:“‘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永远不缺为民请命的人、埋头苦干的人、以身求法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他们浓缩了年轻人的缩影,只不过,我们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变了,具体的困难变了,但是年轻人的一腔热血和倔强没有变。


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革命先辈们用青春和热血,从迷茫走向觉醒年代,也引领百年后的我们筑起自己的大国地基。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一代代有志青年不容神州陆沉,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断头流血,才有今日之中国。

如今的中国山河无恙、灯火万家,您一定也看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