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大明各大时期的名将,皆文武兼备,谁才是你心目中第一

2021-07-06 09:35:59

明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治理国家自然离不开文臣,保卫国家自然也少不了名将,他们的功勋战绩是影响明朝发展一大助力:

李如松,辽东铁岭卫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万历二十五年,出任辽东总兵。万历二十六年,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年五十。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赐谥"忠烈",并为其立祠。


李成梁,辽东铁岭人,明朝后期将领。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自朝鲜内附。万历初期,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数次大败插汉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计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享年90岁,葬仰山之北。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着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李文忠,江苏盱眙人,是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功臣。母亲曹国长公主死的早,在十四岁被朱元璋收为养子,改姓姓朱。十九岁时,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后复姓李。明朝建立后,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1379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洪武十七年,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汤和,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1357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1378年,封信国公。1389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明初开国功臣中少有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常遇春,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人。元末,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1363年大败陈友谅。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1368年攻入大都,元朝灭亡。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追封其为中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