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孙中山做了三月临时大总统,为何让位袁世凯?

2020-12-24 17:05:07


1912年1月1日,47岁的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时,他已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将近17年,但是和清政府的斗争一路走来并不顺利,从1895年广州起义到1911辛亥革命的爆发,但是辛亥革命好像和孙中山没有多大关系,主要还是武昌新军受到了孙中山民主思想影响,以武昌为中心,向全国各省逐步扩大,孙中山可能都没有想到武昌起义会取得成功。



南方各个省份摇身一变成为革命新军,纷纷主动脱离清朝统治,武昌起义成功后,由于,在国内没有威望颇高的革命家坐镇指挥,都是各自为政,孙中山来到上海后,就顺理成章的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但是,清政府在北方的残余势力不断叫嚣着剿灭革命党,国际社会没有公开承认孙中山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面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局面,孙中山估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时一些国人可能认为,所谓的革命,无非就是推翻清政府,再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清政府已经推翻,反清的目的已经达到,此时,应该“平分”胜利的果实,革命党内部的某些人毋庸置疑也是同样的想法。



陈其美和李燮和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就爆发出激烈的矛盾,一个自奉为“上海督军”,另一个干脆占领吴淞口与之叫板,更让孙中山寒心的是,武昌起义的主要人物孙武、刘成禺等人,在孙中山那里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随即调转枪口,公然把黎元洪推到前方和孙中山对抗。



让孙中山揪心的事还不单单是这些,眼下的燃眉之急就是想办法筹钱,临时政府没有丝毫收入,但是前方战事吃紧,南方各个省份把收缴上来的税款全部截留,事实证明,没有钱办什么事都是徒劳的,孙中山思考许久决定,武力推翻清政府,想法是好的,但是孙中山自己没有直属武装部队,各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会真刀真枪地跟着他干,只会派出一些边缘人物应付了事。



说白了,孙中山的大总统就是一个空架子,手中无兵,兜内无钱,要彻底实现南北统一,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和袁世凯妥协,孙中山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这一点不用怀疑,对于大总统的职位,他其实并不看重,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定。



1912年2月13日,他决定辞去临时总统一职,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在此后的时间里,他还积极四处宣扬民主主义,大力号召实行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但是,随着袁世凯的上台,孙中山的这些举措均被否决,他不知道,袁世凯和他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的内心充满了私欲,对皇帝宝座觊觎,使他内心的欲望不断的涌出,中国必将进入军阀混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