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孙中山:要成为世界强国,定都伊犁是最好的选择

2020-12-21 17:05:02

孙中山,名孙文,据说名字带“文”字的人的都很厉害。也许是晓得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寓意吧。

这首诗出自《三国演义》,是作者罗贯中先生,对蜀汉名将姜维的评价。

全诗为:

文能提笔安天下,无能上马定乾坤。

心存谋略和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

姜维是在《三国演义》中后期,我最喜欢的蜀汉后期的名将。他文治武功,雄才韬略,让诸葛亮非常厚爱,成为衣钵传人。但英雄气短,历史观的铁笔也无法更改,蜀汉还是亡。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这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座右铭,他“内视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期待以实业救国,振兴中华,愿“拯救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提出“三民主义”,将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改革之路由改良主义拉上了民主主义的道路。

国父中山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出师未捷身先死”,他一生宏愿未酬,临终时遗憾地向同志们发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号召和呐喊,但其革命思想和《建国方略》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宏伟的蓝图,从更高的角度,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和殷切的期盼;

同时孙中山先生提出用外资发展中国经济。响应孔子的号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世界大同”思想;上书李鸿章,讲“人尽其能”富国之大经,强国之大本;

并推出了强有力的实施计划,即在祖国的东南北建设中国通过世界的三大港口:

东部,在上海黄浦江建立上海港;在北方则是在北京经济重镇天津,建设天津港;南方在祖国的最南端的广州,建设广州港。

孙中山先生和建国方略

同时根据国家地形实际出发,建设全国铁路战略。以港口为中心从东向西发展,在南北方向上,大力推行铁路建设,纵穿祖国的西北东南,东南西北。

具体如下:

一是大力开发中国北方城市和地区,以北方天津港的为中心,向西北延伸,建造铁路,向西北内陆纵深发展。带动内地的资源。

二是在祖国的中部,大力发展航运产业,以黄浦江上的上海港为突破口,逆流而上,开发长江。

三是在祖国的南端,开展南部战略,以南方的广州港为中心,向祖国的西南方向建造铁路,延伸至滇藏。

四是打造全国铁路网,连接祖国的东南西北,使得中国从东南方到西北,西南方到东北,都穿越一个中心,作为祖国的心脏,而这个心脏就是下文中所提到的武昌,今天的武汉。

他生前积极推行“大亚洲主义”希望以王道为基础,顺应俄国十月革命的时代潮流,联俄容龚建立区域合作的政治架构。

大总统孙中山先生

一幅中国地图上的设想

这份建国方略,确实是一盘大旗,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奠定了方向,成为今天的中国发展的蓝图,他的思想和理念也逐步的得到了实现,尤其是港口和铁路的建设更是高度吻合他老人家的想象。

只是现在的中国,发展得更好,港口也不仅仅有这三大港,还有宁波,青岛,厦门,日照,丹东港,北海港。铁路如今都是世界领先的高铁,并且英国的“李鸿章”早已开始告诉他们“老佛爷”,“ 洋人”来给他们修铁路来了。

但是打开中国地图,他,让我们看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更大胆的前卫设想。

初见,也许会让人眼球跌出眼眶。但这的确是个疯狂的设想。就是定都的设想。

历代的王都,是政治和经济需要,是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国家的心脏。

北京城

古代的帝王,自炎黄在黄河边安营扎寨,傍水而居,成就了华夏文明。河南的洛阳、安阳、商丘都也是黄河、海河和淮河交叉点的地方。

秦扫六国,统一华夏,阿房宫三百里,骊山北构,走咸阳,入西安,是大秦和大汉的起点,成为了古代中国的心脏。周秦汉唐,十三朝古都在这里成就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和鼎盛时的荣光。

西安是汉唐时期的政治中心,其第二行政中心的洛阳,是中原之地,人口众多,交通便利,食粮充足。而此时也无需与匈奴战争,因此此时发展经济至关重要。

自秦朝就开始修长城以御外敌,汉武帝也打通了西域门户,一步步至唐的中兴,唐末的安史之乱,致使经济文化南迁,宋时北方战争不断,成就着金陵和临安。

宋朝在蒙古帝国的铁蹄下,长城的固若金汤就被打破,忽必烈入住中原定都大都,奠定了今天的北京。

久远前的长城

98年后的朱元璋建立大明定都金陵,明成祖朱棣看到宋朝的危亡,站在大明的疆域图面前,为了大明朝北方的安全,怀着天子的侠肝义胆,御驾亲征般的将大明的江山和大军全部压上,举家北迁,就是为了守住山海关,从而踏入了帝都北京,书写着“天子守国门”的抱负。

明末的腐朽,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一个女人将满人的铁骑放行山海关。后来的大清又毁在了一个手指插着金指甲的女人的手里,历史的玩笑中,屠戮的却是倾巢之下岂有安卵的黎民百姓的生活苦难。

那就是曾经用鲜血和肉体筑成的北京城。

但是孙中山先生不这么看,此时的战阵,也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刀枪棍棒,而是坚船利炮,没有城墙可以提防。唯有发展经济让国力增强,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的首都,不是北京也不该是金陵。

当时的北京各种政治势力错综复杂,政局太烦乱,不适合改革和经济的法杖。

而孙中山说“金陵犹不可宅”,在中国的东部,地域上离上海太近,在经济和政治上非常容易受到洋人的牵制,并且这里鱼米之乡,秦淮河畔,歌舞升平的地方,在这里咿咿呀呀的温柔乡里,容易削弱奋斗者的斗志。

南京老照片

并且若想管辖控制西部整个国土,也尽显鞭长莫及。

但是最后为何将南京作为中华民国的首府,据说就是为了将袁世凯,从北京这个老窝中搬出来,断其后路。也许蒋家王朝作为资本主义的利益集团,纨绔公子们最爱,最适合出入这种十里洋场。

但是,当初的孙中山和章太炎,他们站在祖国的最南端,打开世界地图,在中国地图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却是提出如下的方案。

“问鼎者,南方诚莫武昌,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武昌,就是位于湖北省的武汉,是中国中部最中心城市,四通八达,水陆交通极为便利,被称为九省通衢,是战略要塞,省内的荆州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章太炎也觉得武昌是中心之地,是理想的定都之地。

并且在《建国要略》的早期,孙中山先生就设想,如果定武昌为首都,那么在全国设置东南西北“四京”,即是东京设置在江宁,西京设在重庆,南京设置在广州,北京自然是北平。就像今天的国家设置的直辖市。

如此配合再配合他的经济建设计划,在中国北部的天津港,中部的上海港,南方的广州港分别设立重大港口,以港口为中心,分别向西北,长江流域,广州到西南部三条铁路线,纵深像中国内陆发展。并且实现贯穿西北东南,西南到东北的铁路网,以实现中国的工业发展。

武昌街道

但是孙中山认为如果定都武昌,则只能谋其本部的发展。西北腹地和东北领土必遭俄国横刀。于是孙中山又说“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再次把目光放到了十三朝古都,在中国土地最中心的西安。认为统一华夏,收复边关,令藩臣服,还是秦扫六国的西安。

但是孙中人先生毕竟是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说“谋大洲则伊犁”。意思是说,如果想立足亚洲,走向世界。那么定都伊犁是最好的选择。

选择新疆伊犁,是为祖国领土的大后方;也是心怀天下,傲然挺立于亚洲,走向世界的伟大梦想。

历史上的伊犁,汉初,大月氏伊犁河谷建立了乌孙国,属于汉朝西域都护府管辖。

汉朝分别有刘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两位公主远嫁乌孙,并且刘细君还有一首《悲秋歌》流传至今。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围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原味恍惚西归故乡。

伊犁这个名字来源于伊犁河,它横穿哈尔克斯坦和我国新疆西部。清朝乾隆年间才被命名为伊犁,取“犁庭扫阁”之意。

是康熙三次御驾亲征,扫平了西部大漠的准噶尔部落统一新疆,将西北边陲庭院犁平成废墟的意思,是乾隆歌颂康熙统一新疆的千秋功业的寓意。

伊犁首府

1864年,沙皇趁着中英鸦片战争之际,逼迫清政府割让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史称《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称《塔城条约》在清末又被左宗棠收回部分,后经过两次谈判,最后也只保住了伊犁地区的一部分领土。

新疆伊犁地区,作为祖国大西北边缘的地区,是今天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他同辖伊犁地区,塔城和阿勒泰三个地区。这里是哈萨克民族聚集区。

新中国成立后,伊犁地区的曾三次成立又被三次撤销,最终确定了伊宁作为伊犁的地区的行政中心,政治和文化中心。

同时它在孙中山先生心中的版图上也占据着格外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孙中山,心怀中国,走向世界的视野。

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国土,使得无数志士仁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的去寻救民族于危亡,扶国家大厦之将倾的真理,他们勇敢地发出设想和召唤。

渴望祖国的繁荣富强。今天孙先生的这种思想,国人一一开始实现,但是关于这个定都新疆伊犁的问题,却遭人诟病,有人觉得可笑。但是当时的中国就难道不急需各种思想的碰撞?

作为国人应该从先生的初衷出发,他们一个个闪亮的念头,无非是为了让中国尽快繁荣富强。

如今原子弹,导弹氢弹的发明,为中国赢得了国防,经济建设赢得了国力,孙先生的梦想我们也基本都已经实现。如今只剩下文化上的 “世界大同”思想,这个梦想已经在路上,未来的世界中国文化“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才是让世界敬仰的地方。

现在的战场也不在乎都城的位置,大山大河,长城、海洋早已经不是天然屏障,网络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只盯着头顶的危险。现在的社会,都城只是管理国家和办公的地方。但伟大的梦想,前卫的眼光,时刻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