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三评《八佰》:不一样的赵子龙

2020-12-07 08:56:43


电影《八佰》里提到了一个戏曲桥段,那就是长坂坡。

甚至借用小湖北的幻想为大家展示了白马战将迎着太阳直冲曹营的唯美凄壮画面,多巴胺没有搞明白这战将到底是何人,是端午,是小七月,是小湖北自己,还是另有所指?

这个疑问留作以后再来探讨。

先来搞明白一个问题:长坂坡到底指的是什么?

在民间,由于书籍和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影响,老百姓对三国时期的主要故事都如数家珍。

先不要提正史还是野史,也不要去强调《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的政治立场和他在书中张冠李戴的行为。

只说一点,我们的祖祖辈辈们早就对刘关张桃园结义、赵子龙单骑救主倒背如流了。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电影《八佰》中关于赵子龙这一段的故事应该是设定在了书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而不是《三国志》。

因为在那个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时代,底层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或继承基本上都是通过戏剧、口口相传或这些通俗小说来达到目的。

国民党军队里的普通士兵自然也是如此,他们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就是《三国演义》,就是爷爷嘴巴里的故事。因为这些士兵大多数也没有什么文化,也是从小便被熏陶在生旦净末丑的氛围之内。

话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意欲攻占荆襄。

刘备率领包括百姓在内的众人逃亡,甚至将老婆孩子都丢在了敌营。

而为了保护刘备家眷,赵云独自在曹营中冲杀,斩杀曹营五十多员将领,最终血满征袍后全身而退。

关于这一段演义中赵子龙长坂坡的战斗故事,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查看。

为什么大家要对赵云长坂坡之战津津乐道?

无非两点,一是对其武功的崇拜,二是对其忠义的赞同。

但是,在书籍《三国演义》,或者关于三国故事的戏剧之中,既有武力值又有忠义美名的人有很多,不管是那个阵营,为什么偏偏要是赵云呢?

再来看一个片段:战斗短暂结束后,端午和齐家铭站在窗前了望苏州河对岸。端午将修补好的皮影还给齐家铭,说道:“四百多年了,我们那里也有,总演关老爷,你为什么搞一个赵子龙?”

齐家铭告诉他眼中的这个小孩:“关老爷讲的是兄弟情谊,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小孩端午又问道:“今天,你真的要跳?”

“一个人一条命,家里牌位早就立好了!”齐家铭这样回答。

答案就在这里,电影《八佰》借用了齐家铭的口说出:”关老爷讲的是兄弟情谊,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按照老百姓心中对三国知识的了解,关老爷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书中记载的故事大多也是在有意无意宣扬其兄弟之间的真挚感情,比如千里走单骑等。大家甚至认为,关羽一生的战绩都只不过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都是在给他的大哥帮忙。

也就是说汉寿亭侯关羽一辈子都是在忙活自己的家事,根本没有升华到民族国家的层面上。

总而言之,关老爷在大家心中就是兄弟情深、忠心不二的代表。

或许,这一点有些冤枉了真正历史上的关羽同志,但是,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世俗化的《三国演义》的影响下他绝无可能在普通群众心中翻案了。

但是,常山赵子龙却不一样!

虽然他在《三国演义》中实际上同刘关张也是手足兄弟,但是他一生所作的事情都在是为国家,为理想,而不是单纯为了某个人。

通过齐家铭和小孩端午的简单对话,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深意。

但天,为了阻止日军爆破仓库,很多人都选择了和从楼上掉下去和日军同归于尽。

齐家铭也是毫不犹豫让端午为自己绑好了炸弹,准备跳下去和日寇同归于尽。

但是,他选择就义的原因并不是为了某个人,也不是为了某个兄弟,而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为了抵御外侮。

电影创作人员似乎想通过赵子龙这个符号来说明八佰壮士是在为何而战:为国而战。

而在电影中毅然而然做出为国赴死的决定的并非只有陈树生、齐家铭等少数人,而是很多人。

放眼整个十四年抗战,正是有了无数个这样的中华好儿女,我们才能避免被亡国灭种。

而这些人只是无名小卒,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中国人罢了,但是在民族危亡之时,在日寇侵犯之际,却能够视死如归、慷慨赴死!

从那一刻起,无论他们姓什么叫什么,无论他们是谁领导下的国防力量,也无论他们的政治信仰是什么,他们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民族英雄。

借用电影中苏州河对岸围观者的一句话:“国人皆如此,倭寇安敢!”

事实上,在电影《八佰》中除了主角直接提到了赵子龙、除了那个皮影之外,还有几处多次一闪而过关于长坂坡赵子龙的点。

其中一点便是小湖北蜕变后,喝着酒站在窗前望着河对岸的霓虹灯,听着对岸某个戏院里传出了长坂坡赵子龙七进七出的声音,而电影画面也给出了武生们在戏台上打斗的精彩场面。

当时战斗已经短暂停止,八佰将士们都在进行休整,就连小湖北也在悲愤之下从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变成了”老子“。

那个日本人已经退下去了的夜晚看似风平浪静,让观众悬着的心也放松了下来,但是苏州河对岸正在演绎着戏剧长坂坡,又似乎在暗示着更残酷的战斗即将开始,故事即将进入高潮。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正在演绎着的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是在给谁看?

要知道当时四行仓库这边正在进行着战斗,河对岸的租界里还拥挤着许许多多围观的人。

他们之中有人真正关心战斗中的中国士兵,有人置身事外只是为了看热闹。他们之中有人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同胞提供帮助,有人只是想从中牟利。

白天里他们只是事不关己的看客,夜晚里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河对岸还有数百国军将士在坚守国土。

这戏剧是演给谁看的?

自然是演给中国人自己看的,能够赶到戏园子里看戏的洋人是少之又少的。

而戏台下这些对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发生阵阵喝彩的人,只不过是没有灵魂的看客罢了。

国难临头,民族危亡。

苏州河对岸便是一场血战,白天里还有许多国军将士为国捐躯。

而太平盛世的租界里,那些自诩受到英国人保护的中国人呢?

他们还在得过且过,他们还在纸醉金迷。

他们对戏台上发出的每一声喝彩,在彼时彼刻都显得那么让人无力、让人恶心。

他们围观的不仅是一部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戏剧,更是一部八佰壮士誓死捍卫国土的大戏!

说实话,如果换做是我,虽然不一定有胆量过河帮忙,当也一定不会还有着闲心雅致去看戏!

虽然导演没有给出戏台下看客们的画面,但我们自己已经可以脑补出了。

再结合那句”国人皆如此,倭寇安敢!“,便可以看出创作人员的用心良苦了。

事实上,放眼整个十四年抗战,又有多少国人都在假装事不关己,默默围观呢?

即使是在1937年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整个国家机器都在为抗日而运转,无数将士都在浴血奋战之时,依旧还有人在冷眼旁观。



听着苏州河对岸戏台上传来的声音,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小湖北的眼中出现了骑着白色战马的战斗场面,那孤身战将或是他自己,或是端午,或是小七月,或者一个他素不相识的战友,不管是谁,都是在勇敢而孤独的直冲敌营了。

也许,在小湖北的认识里,只有自己化身赵子龙才能冲出四行仓库。

也许,在那个时候,小湖北已经蜕变成战士,知道自己是在为国而战,而不是为了求生而战。

当时,电影留给了我们更多地思考:这员战将为何要孤身冲营?他的战友呢?他什么不跑?

多巴胺想这些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又是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甚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答案吧。

重申一下:以上都是多巴胺自己个人的主观感受,不代表什么,也不想同大家争论。你所说所想的都是对的,你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