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他文武双全,壮烈牺牲时年仅37岁,62年后,儿子被授予上将军衔

2020-12-07 08:56:39

2020-11-03 11:30

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1907年9月9日(农历八月初二日),彭雪枫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因着祖父彭如澜是私塾老师,伯父彭延庆创办了私塾,所以他从小读过不少书。1921年秋,投奔在天津的伯父彭延庆,并考入南开中学。


三年后,学校更名为育德中学,彭延庆中断了资助。他平时学习努力,在学校的名声一向不错,校长余心清也很是赏识他。于是这一年便将其留了下来,在小学部教国文,每个星期七个小时,一个月的薪水是十元。因着如此,彭雪枫才有机会继续完成学业,算是个知识分子。或许一开始他的想法是跟祖父、伯父一样,教书育人,然而世事不由人。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列强几十年的欺辱,鬼子隔岸觊觎。那个时代,土地再大,也无法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1925年,受爱国进步教师的影响,阅读《新青年》、《独秀文存》等书刊。不久开始参加革命,先是育德中学学生自治会的会长,接着进入共青团。彭雪枫可谓是文武双全,1932年,指挥二师参加宜乐战役,歼敌高树勋残部。

1933年5月,作为红三军团四师政委,率部东征。作为主力师团,彭雪枫指挥十分稳,数战数捷。1935年又掩护部队回师遵义,他们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抵抗敌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来彭总都曾说:没有第四师,大部队恐怕难以保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他横渡金沙江、飞渡大渡河,通过大草原。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雪枫又发挥了从前所学,开始创办、学校报纸。抗战需要人才,所以他想到了随营学校,不同的是这个学校一边打仗一边办学。又或是一边生产一边办学,部队走到哪,学校就办到哪,可能是树荫也可能是农舍。虽然随营学校时间不长,却也积极的培养了人才,积蓄了革命力量。

创办报纸更为艰难,当时新四军什么也没有,办报纸的用品还是发动群众所得。也仅仅是两支铁笔、两块钢板、两筒油墨、一把油刷、一块木板和半桶“高乐牌”蜡纸。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办起了《拂晓报》,他说: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进、迈进有为、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


接着的几年,彭雪枫本人也在上边发表了不少文章,《怎样和敌人斗争与怎样建立敌后根据地》一书的序言、《为紧急动员告淮上绅耆书》等。只可惜英雄没能长命,1944年9月,他带着部队西进,涤荡各地顽军。战斗前几天十分顺利,直到9月11日,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流弹牺牲,年仅37岁。


奋斗近二十年,即将功成,却这样牺牲,实在是令人痛惜。在他牺牲62年后,其儿子被授予上将军衔,当然不是因着父亲,是靠自己。彭雪枫的儿子彭小枫是遗腹子,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在母亲的肚子里。1945年2月出生,长大后也走上了跟父亲一样的道路,为人民服务。2006年6月晋升上将军衔,烈士之子这个光环对于他来说是父亲的荣誉,不是他的。在多年的工作中,彭小枫勤勤恳恳,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和努力得的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