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残暴不仁的东汉宰相董卓发家史

2020-12-07 08:56:38


董卓,灵帝时,任并州牧。昭守元年,即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曹操与袁绍等起兵反对,他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董卓残暴专横,纵火烧洛阳周围数百里,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后被王允、吕布所谋杀。


01、割据凉州 拥兵观变


董卓(? -192年),字仲颍,生于陕西临洗(今甘肃峨县),是当地的一个大土豪。董卓生得眉粗眼大,腰壮体肥,练就了一身好武艺,骑在马上能左右开弓,几乎百发百中。他为人粗糙,性格豪爽,也有心计。为了笼络人心,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凭着富厚的家产,到处施舍,广交豪杰,因而博得了“健侠”的美名,很受当地人的尊敬。


当羌族豪帅(首领)到他家做客时,为了表示敬重,他不惜杀耕牛来招待,所以很讨豪帅们的欢心和信任。但董卓非常霸道,凭自己的一身武艺,好勇斗狠,野蛮残忍,一旦谁不合他的心意,他必将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一些豪帅都领教过他的这一手,所以对他又很畏惧,都愿意归附他,听他调遣这时的董卓,已体会到要发展自己的势力,一要靠强暴制服对手,二要靠蒙蔽笼络人心。


渐渐地,他在陇西和羌族中都有了一定的名声,当地官府也注意到了他,让他做了凉州的兵马掾,带兵巡守边塞,维持地方社会秩序。兵马掾的官职虽然不高,但从此,董卓开始涉入了官场生涯。


董卓之所以会被起用,主要与东汉政府面临的十分棘手的西羌问题有关。公元107年夏天,羌人因不堪官府的残酷统治而举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尽管他们使用的仅是些竹竿木棍之类的武器,却多次打败东汉的地方军队。而汉族人民配合羌族人民的斗争,使反抗斗争扩大到了四川、贵州、山西、河南等地。直到公元118年,东汉政府耗费了240多亿的军费,才把羌汉人民的联合斗争完全镇压下去,而东汉政权也因此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正当东汉政府惊魂未定时,公元140年,羌族人民第二次大规模的斗争又爆发了。


一直到公元145年,东汉政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但又耗费了80多亿的军费。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公元159年,羌族人民又掀起了第三次反抗斗争的高潮,并坚持斗争达十几年之久。在这样一种现实面前,董卓这类在羌族中有一定威望和势力的人就被当地官府看中,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去分化和镇压羌族人民的反抗。


董卓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用沾满羌族人民鲜血的屠刀,为自己升官发财,实现个人的政治野心开辟起道路来了。在镇压羌族人民的不断反抗斗争过程中,屡立战功,官职也不断升迁。


他先后任县令、郡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最后做到了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可以说,这一时期,董卓的官场生涯是一帆风顺的,但他在镇压黄巾大起义过程中却遭到了一次挫折。

东汉中后期的一百年间,王朝的宝座上先后坐过8个15岁以下的小皇帝,最小的刚生出一百多天。这些小皇帝年幼无知,容易受人摆布,因而造成了外戚专权的政治局面。这些小皇帝有三个幼年天折,其余5个长大成人后,都曾依靠宦官剪除了当权的外戚势力,从而又先后形成了五次宦官专权的局面。最后,宦官在争权过程中占了上风。公元167年继位的灵帝(当时只有12岁)在宦官张让、赵忠的支持下,除掉了外戚窦武家族的势力,而灵帝实际上也成了宦官手中的傀儡,以致灵帝竟多次不知羞耻地声称:“张常侍(张让)是我的父亲,赵忠侍(赵忠)是我的母亲”,主权关系也被颠倒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加紧对人民的掠夺,使当时政治极端腐败,从而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化,终于导致了公元184年的黄巾军大起义。


黄巾起义军的领袖叫张角,河北巨鹿人。他本是个用符水替人治病的道人,道号叫“太平道”。当时,他看到东汉政府的残暴统治,使人民无法生活了,就利用自己治病的机会,到处传道,积极发动和组织人民。十几年间,他的信徒已遍布了大半个中国,有几十万人。他把信徒按地区划成了36方,大方万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在传道,组织民众的同时,他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斗争口号,并于公元184年领导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为各地起义军都头裹黄巾作为标志,所以这支起义军被称为黄巾军。起义开始后,形势发展很快,农民军所到之处,烧官府,杀官吏,攻打豪强地主的庄园。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统治者。


东汉统治者面对黄巾起义军的浪潮惊恐万状,乱成一团。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军,外戚与宦官间的争权斗争也暂告平息。汉灵帝拜外戚何进为大将军,保卫洛阳,并派皇甫嵩、卢植率军镇压黄巾军。


卢植率军前往河北进攻张角率领的起义军,结果被张角打得大败。汉灵帝大怒,勒令他回朝受审。于是,汉灵帝任命了因镇压羌族人民反抗而立下赫赫战功的董卓为东中郎将,率领他的凉州兵军队,以代替卢植,镇压张角领导的起义军董卓心想,凭借自己的才能以及对付羌族人民的一套野蛮残忍的手段,可以一举 击败农民起义军,这样的话,自己就可以与皇甫嵩等朝廷重臣并起并坐了。然而他得意得太早了,万万没有想到,他面对的已不是松散的羌族武装,而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且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的起义军。一天,他率领军队刚与张角起义军对阵,便遭到了起义军的迎头痛击,只好丢下无数粮草,一路抱头鼠窜 最后躲在了曲阳城中不敢出战。汉灵帝闻之大怒,罢免了他所有的官职。

董卓经此挫折,并不甘心,他积极寻找东山再起的时机。过了不久,他又被重用。就在这年(公元184年)冬天,北地郡、先零羌等地的羌汉人民响应黄巾大起义。为推翻东汉的统治,向当地官府发动了进攻,他们火烧州郡官府杀死刺史太守。起义大军是此伏彼起,声势浩大。第二年春天,起义军数万人打出了讨伐宦官的旗帜,开始了对长安一带的进攻。这场斗争震动了洛阳。汉灵帝看到西羌问题再一次严重,就急忙起用对付西羌问题有一套的老手董卓为中郎将跟随车骑将军张温,一起出征。在攻打过程中,张温手下诸将均被起义军击退,董卓也一度被起义军逼到一条河边,包围起来。当时前有义军,后有滔滔河水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一条计谋。他命令士兵拦河筑坝,假装为了捕鱼充饥,以迷惑起义军,暗地里挖清河坝下游的淤泥,乘着天黑将大军偷偷地带过河,等待起义军发觉追来,他已率军逃过河,并下令开坝放水,还淹死了不少起义军。后因起义军内部发生分歧,放弃了战斗,于是,张温下令班师回朝。张温将此次出征情况禀报朝廷,汉灵帝见董卓立了大功,就下诏封董卓为郡乡侯,赐食邑于户并任并州刺史,让张温通知董卓。而这时,董卓已经知道被封侯的消息,因此趾高气扬起来,认为这次出征能够获胜,完全是自己的功劳,对张温派人来唤他去接受诏封的催促是爱理不理,气得张温心中直骂董卓太狂妄,不识抬举。张温的一些手下如孙坚更是不满董卓居功自傲,气焰嚣张的神态,他向张温指出,一旦董卓大权在握,必然扰乱朝政,建议把董卓除掉。可惜这建议未被张温采纳。


正是这样,董卓凭借着自己统帅的一支极其野蛮残忍且封建地域性极强的凉州兵集团,在镇压西羌人的反抗过程中,乘机扩大势力,确立自己在凉州地区的割据地位。而东汉政府为了对付十分棘手的西羌问题,对董卓也非常器重,多次以升官来笼络他。此时的董卓既是地方军阀,又是朝廷命官,势力可谓是越来越大了。而随着势力的扩大,董卓的政治野心也越来越大了。特别是看到由于农民起义的打击,东汉王朝日益衰落后,他竟滋生了夺取政权,独揽朝政的欲望。他密切注视着时局的变化,等待时机。

随着黄巾起义军的主力被镇压,西羌局势的相对缓和,东汉政府也注意到董卓的势力很大,就想解除他的兵权,以免后患。汉灵帝采取了明升暗降的方法,下诏让董卓到朝廷担任少府。狡猾的董卓一眼看出了东汉统治者的用意所在,于是,就以他率领的胡羌兵极其愚忠和凶悍,自己离开了,恐怕他们不能服从别人指挥,会骚扰地方甚至发生政变为由婉拒了朝廷的命令。公元189年汉灵帝临死 前,拜董卓为并州牧,并要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管理。但董卓又以自已无勇无谋,惟与胡羌兵亲如兄弟为托辞,拒绝交出军队。相反,他以愿意率领凉州兵团,加强北地郡的防务为由,将军队带到了靠近洛阳的河东地区,拥兵自重,进一步等待夺取政权的机会。


汉灵帝一死,蹇硕本想先除掉何进,后立刘协为帝。谁知阴谋败露,在何进威逼下,蹇硕不得已而改立刘辩为帝,这就是汉少帝,而刘协被封为陈留王。按照东汉的惯例,何太后临朝,何进事实上掌管了当时的朝政。何进掌权后,便借机把蹇硕杀掉了。


何进手下有个中军校尉袁绍,是个大世族的后代。他家祖上四代都做过三公一级的大官,许多朝廷和州郡的官员都是袁家的门生和部下,所以势力特别大。这时袁绍劝何进趁这个机会把宦官都除掉。何进不敢作主,就去跟何太后商量。何太后因为收了宦官的大量金银财宝,说什么也不答应。袁绍又向何进建议,秘密召集各地的兵马进京,逼何太后同意除掉宦官。何进急于铲除政敌,就采纳了这一建议,他考虑了一下各州人马中,数并州牧董卓的力量最大,且离洛阳也较近。于是,何进就派人给董卓送了一封急信,叫他迅速带兵进军洛阳。


董卓本来就在河东地区一直关注着洛阳的政局变化,这时接到何进的密令,顿时喜出望外。他认为篡权的时机已到,马上率领军队向洛阳进发,并在途中上书说当今政局之所以动乱,完全是宦官张让、段皂等人一手造成的。今天我进军洛阳,就是要杀宦官,铲除皇帝身边的奸佞小人,重整朝纲。“董卓的这封上书,看上去是冠冕堂皇地在陈述自己师出有因,实质上是向宦官通风报信,进一步挑起宦官与何进的矛盾,使之相互厮杀,自己好从中渔利。


果然,这个消息很快传到宦官们的耳朵里。张让、段皂等人就商量说:“再不动手,咱们全完了。”于是就在皇宫里埋伏了几十个武士,假称太后的命令,要何进进宫。何进刚一进宫,就被宦官围住杀掉了。袁绍得知何进被杀的消息,心想下一个被杀的将是自己了,于是,就和自己的弟弟袁术带兵包围和焚烧了皇宫的大门。接着,大批兵士冲进宫里,不分清红皂白,见了宦官就杀,有的人不是宦官,只是因为没有胡须,也被错认为宦官杀了,一口气杀掉了2000多人。在混战中,张让和段皂等劫持汉少帝和陈留王连夜逃往洛阳城北的小平津。尚书卢植等人率兵随后追来,杀掉了几名宦官。张让、段皂等自知在劫难,便全都投河而死。


董卓在进军途中,远远望见洛阳城中火光四起,浓烟滚滚,知道宦官与外戚已经火拼,顿时心急火烧,心想自己此时首先要找到皇帝,一则可以赢得护驾有功,二则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因此,他命令部下加紧赶路,直趋洛阳。第二天黎明时,董卓赶到了洛阳城西门,一打听,才知皇帝往城北去了,于是,就赶紧引兵北上,恰好在北郊山见到了少帝一行。少帝见董卓带着凶悍的胡羌兵拦住去路,吓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董卓假装虔诚地表示:“陛下,请恕臣护驾来迟,让你受惊了!请放心,有我在,谁也不敢把你怎样。” 接着,他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询问了祸乱的原因和经过,然后就护送少帝回宫。

02、擅自废立独揽朝政


董卓进攻洛阳,就想掌握大权。但他想,自己只有3000人马,恐怕压不住洛阳的官兵,而且其他将帅也未必服从自己,因此,就玩弄花招。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把人马悄悄地带出城外去,到了次日白天,再让这支人马打着旌旗,擂着大鼓,浩浩荡荡地从四个城门开进城里。这一连四五次进出,洛阳城的人们都弄不清董卓到底调来了多少兵马,还以为董卓的凉州兵在继续源源不断地向洛阳城开进来呢。何进、何苗兄弟手下的将士看到董卓的势力浩大,都纷纷投靠了董卓。董卓的军事力量得到增强。


董卓考虑自己要独揽大权,第一步就要控制洛阳的兵权。因此,他目光盯向了负责洛阳防卫的丁原部队,想收归已有。他先以高官厚禄去拉拢丁原,可遭到了拒绝,接着又发兵攻打,又被丁原打败。董卓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如何办是好。这时,亲信李肃向他建议道:“大人,我们之所以攻打丁原失败,主要是他有个叫吕布的部将。这吕布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对我们的威胁最大。如果我们能对付了他,就不愁除不掉丁原了。”董卓急忙间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说出来听听。“李肃回答道:“据我知道,这吕布虽能力敌万人,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爱财如命。如果我们用大量的金银珠宝,特别是大人的`赤兔'骏马送给他的话,那么他就必然会投向我们,消灭丁原也就指日可待了。”董卓听后连连叫好,就让李肃具体去办理。


李肃带了大量金银珠宝,牵着“赤兔”马偷偷地去见吕布。见到这么多礼物,吕布果然十分高兴,尤其对那“赤兔”宝马更是爱不释手,他骑上一试,果然不同凡响,风驰电掣一般。吕布跳下马后,就高兴地对李肃说:“李兄,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吕某当尽力而为。”李肃见此情景,就要吕布杀死丁原。此时,吕布己根本顾不及什么情义了,说道:“那好吧,几天以后,你听我的好消息。”果然,没过几天,吕布就利用和丁原喝酒的时机乘其不备,一剑将丁原杀死,并将他脑袋砍下,向董卓邀功。董卓大为高兴,专门设宴盛情款待吕布,并将其认作干儿子。丁原的手下,一见主帅已死,又看到吕布咄咄逼人的气势,纷纷投向董卓。至此,董卓完全控制了洛阳的兵权。


董卓既已掌握兵权,更加有恃无恐地加紧独揽朝政的步伐。


董卓先以当时天连续下雨不停为由,上奏朝廷,弹劾司空刘弘,说刘弘失政,所以上天要连降暴雨,使衣作物歉收来惩罚。结果,刘弘被罢免,他当上了司空。接着,董卓想自己要在朝廷上立足,还应拉拢一些社会名流、豪家世族,一方面可以扩大自己的声势,另一方面又可让他们起到吹鼓手的作用。他听说蔡邕很有才学,就千方百计拉拢蔡邕。蔡邕是东汉有名的学者,精通天文、历法、数学, 对音乐、文学的造诣很深,对汉史也颇有研究,诗、赋、散文都写得很好,同时,也是着名的书法家和经学大师。但他在仕途上屡遭坎河,多次遭到权臣的排挤和打击,如灵帝年间,又遭到宦官程瑛的诬告,一直流浪了12年。


当董卓派人通知蔡邕到洛阳做官时,他已对官场生活心灰意冷了,更何况看到现在的董卓是个贪残凶暴的家伙,因此,他借口有病在身,表示不能赴任。董卓听后大怒,直骂蔡邕真不识抬举,竟敢违抗自己的意志,他恶狠狠地威胁道:“蔡邕敢违抗我的命令,难道他不怕满门抄斩吗?“蔡邕慑于董卓的淫威,无奈只好赴洛阳听命。董卓见到蔡邕后,又假惺惺表示,自己因为爱才如命,所以只好采用如此激将法。为了表示对蔡邕的器重,他在三天中将蔡邕的官职连升三级,一直让蔡邕做到了侍中。


董卓为了长期独揽朝政,就试图通过废帝立帝,来树立自己的身威。他想现在的皇帝刘辩是何太后所生,何家势力很大,这对自己是个极大的威胁,因此,就要通过废除少帝刘辩来彻底消除何家势力。他想立少帝的弟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因为他琢磨刘协一来年轻,自己容易控制,二来刘协自幼就由董太后(为何太后所谋杀)抚养,而自己又与董太后同族,通过立刘协为帝,既可以光耀董族列祖列宗,又可借机发泄对何家的愤恨。于是,董卓一心想通过废帝立帝,把皇帝紧紧地抓在自己手里,以便既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可使皇帝成为愧倡,自已完全独揽朝政,独断专行。


废帝立帝决心已定,董卓考虑到洛阳城里的世族官员中,数袁家的势力最大,可以借助来实现自己的野心。于是,他任命袁陈(袁绍的叔叔)为太傅,还专门请袁绍来商量这件事。


董卓装着一副将袁绍作为心腹的样子说:“现在的皇上很懦弱,不适宜做天下之主。我看陈留王年纪虽轻,但十分聪明能干,我打算立他为帝,您看怎么样?”

袁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一眼就看透了董卓的心思,便直截了当地说道:“汉朝自高祖(刘邦)建立以后,统治已达四百年了,深受天下百姓的拥戴。现在皇上年纪轻,刚刚即位,也没有听到过什么过失。您要废他帝位,恐怕天下的人不服。”


董卓碰了个钉子,非常恼怒,他大声地吼道:“现在朝廷大权都掌握在我的手中,我要这样做,谁敢反对?”


袁绍毫不畏惧,争辩道:“朝廷又不是你董家的,难道没有王法了,你要怎样就怎样?”


董卓见袁绍软硬不吃,还敢顶撞自己,气得眼睛直冒火,猛地将剑拔出“拍”的一声,按放在桌子上,骂道:“你不要不识抬举,难道你要试试我董卓的宝剑锋利不锋利吗?”


袁绍也气红了脸,猛的站起来说:“天下的好汉难道只有董卓一个人吗?”一面说,一面拔出佩刀,横在胸前,走了出去。他知道董卓不会放过他,当即快马加鞭,奔往冀州去了。


董卓当然不会就此罢休。这年(公元189年)9月的一天,董卓召集百官再次提出废立之事。大臣们尽管心里不愿意,但因惧怕董卓而没有一个敢缺席的董卓傲慢地望了百官一眼,首先说道:“自从皇上即位,至今已五月有余。依我之见,皇上懦弱无能,缺少人君之相,根本不配嗣奉宗庙,统治天下。我今天召集诸位大臣前来,就是要告诉大家,我想仿效前代伊尹、霍光辅政,伊尹辅政:伊尹在帮助汤灭夏朝建立商朝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汤死后,其孙子太甲继位伊尹辅政。因为太甲统治无能,伊尹将他放逐于桐这个地方。三年后,太甲表示要改过自新,伊尹又让他重新登上王位。霍光辅政:霍光受汉武帝遗命辅助昭帝昭帝死后,因为他没有儿子,霍光就拥立昌邑王刘贺。可由于昌邑王荒淫无道霍光就将他废掉,重新拥立汉武帝的曾孙刘淘,这就是汉宣帝的做法,改立他的弟弟陈留王为帝,大家说好不好?”


大臣们听后,面面相觑,不敢吭一声。


董卓用阴沉的目光扫视了四周一下,又继续说道:“我看就这么决定了。谁敢 阻挠,以军法论处。”


突然,有一位大臣答道:“我看不妥,以前伊尹、霍光之所以要废立君主,是因为君主无德无能。可现在皇上年纪虽轻,但行为并没有什么过失,怎么能和以前一样的做法把他废掉呢?”


董卓料不到还有人敢站出来反对,不禁勃然大怒,一看原来是尚书卢植。他当即拔出剑,恶狠狠地向卢植刺去,卢植慌忙离席而逃,百官也一哄而散。董卓想趁势追杀卢植,被蔡邕拦住了,蔡邕劝他息怒,容后再议。议郎彭伯也为卢植说情,他对董卓说:“卢尚书是全国有名的大学者,威望很高,如果把他杀了,恐怕天下的人都会不服气的。”董卓虽然没有再追杀卢植,但马上下令罢免卢植的尚书官职。第二天,董卓又召集百官在崇德殿议事。他又以少帝在为灵帝守孝期间,没有尽到儿子职责的理由,威逼何太后答应废掉少帝。接着,他又当着百官的面,诉说何太后逼死董太后的罪状,责令她三天之内迁居永安宫。何太后吓得瑟瑟发抖,只是不断地流着眼泪,一声也不敢争辩。随即,14岁的汉少帝刘辩被解下玺绶,向9岁的弟弟刘协跪拜称臣。


而刘协这位被董卓拥立的新君就是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从公元189年到220年,刘协共做了31年皇帝,然而自始至终,他徒有天子之名,而无至尊之权,在一个又一个的权臣手里充当着愧偏的可怜角色,一直到最后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东汉王朝结束为止三天后,何太后一边哭着,一边骂着,只得迁居永安宫。董卓听到何太后竟敢骂自己是“恶贼”,当即派人逼何太后吃毒药自尽。


接着他不许汉献帝以皇太后的身份来安葬何太后,经过汉献帝的一再哀求后,他才仅仅同意可以与灵帝合葬。董卓余怒未平,下令将何苗的棺材掘开,将尸体斩为几段,抛弃在大道上,又将何苗的母亲杀掉,剥光衣服后丢在乱草丛中,不许人去收尸,借此来发泄对何家 的愤恨。


董卓生性残忍,但非常狡猾。他看到天下人都非常痛恨宦官擅专朝政,胡作非为的劣行,为了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收揽人心,维护其统治,他装着一副“仁政”的样子,对官僚地主中的一些名士加以笼络。他宣布为宦官所迫害而死的陈蕃、窦武等人平反,恢复他们的官爵,专门派人到他们府上去吊祭,还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他还任用了当时的一些名士如周橙、郑泰、荀爽等人为官,甚至还授予司空、州牧、州刺史这样的高官,而自己的亲信都只担任将校,不担 任重要官职。更煞有介事的是,尽管他对袁绍恨之入骨,但这时还装着大度样子,遥拜袁绍为渤海郡太守。他还加封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等等。但袁术、曹操知道董卓面不似心,非常残暴,都偷偷地逃离了洛阳。

这一切都是董卓玩弄的花招。事实上,他独揽朝政后,是决不允许异已存在的。


公元189年11月,董卓自任相国,完全独揽了朝政。至此,他的凶残本性便完全地暴露了出来。他骄横跋扈,盛气凌人,经常带宝剑、穿鞋子上朝(这时人皆席地而坐,进屋需脱鞋),对汉献帝从不下拜,根本不把这个傀儡皇帝放在眼里。侍御史扰龙宗仅嘀咕了一声:“相国上朝奏事,怎么还带着宝剑?”竟当场被董卓唤吕布将他打死。百官吓得胆颤心惊,人人自危。而董卓得意地对亲信说道:“我这个相国地位,就是要让任何人都比不上。”


公元190年3月,董卓挟持汉献帝西逃长安后,他就更加独断专行,为所欲为了。他威逼汉献帝下诏,把他封为太师,掌握的权力比诸侯王还大。他甚至厚颜无耻地把自己比作西周时辅助武王在灭掉商朝过程中立了大功的姜尚,竟要汉献帝称他为“尚父”。他乘坐的车子、穿的衣服等几乎和皇帝一样。每次从外面归来,百官都要在路帝恭候迎驾。大臣、将士只要说话稍不小心,触犯了他,就会被他指责为大逆不道,立即遭到杀害。朝廷百官个个诚惶诚恐,生怕厄运随时降 临到自己头上。


为了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在打击异己的同时,董卓还大力培植亲随势力他把弟弟董宾加封为右将军,侄子董琐为侍中,掌管禁军事务。他的亲戚也都身居要职,甚至连他还在吃奶的儿子也被封为侯。为了堵塞言路,他完全控制了台谏机构,使这个本来议论朝政的机构,变成了自己独裁的传声简,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把太师府变成了第二个,也是真正的朝廷,官员们在这里按照董卓的眼色行事,根本不敢提出异议,而把汉献帝当作愧偏。实际上,董卓也把刘家王朝变成了董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