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噶尔丹:砍向满清的第一刀(五)(西域系列之十五)

2019-12-20 04:02:13

·非黄金家族之汗

也先为什幺不打算乘机攻打北京呢?

通过后来也先的所作所为,我们分析大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也先原本就没有打算攻占中原,就是来捞好处,为了解除贸易禁运的。而如果要攻打整个明朝,并不是想象的那幺简单,以也先当时的实力,就那幺几万人马,难以完成。二是如果攻下了北京,最为受益的并不是他,而是名义上的大汗脱脱不花,脱脱不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紫禁城,坐上龙椅,这反而让自己称汗的计划变得更麻烦。因而最佳的做法是以英宗为筹码,在明朝那边换取更多的好处,同时保存实力,为下一步称汗做准备。所以,也先只是带着英宗在北京周边晃悠,晃了一个多月才跑到北京。



脱脱不花何尝看不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他为什幺一改初衷要打北京的原因。现在一看也先压根就不去北京,马上心里就明白了,但也无可奈何,于是退到东北边继续打酱油去了,而阿喇知院因为也先和他自己“分赃不均”,也按兵不动。

也先就这样在晃了一个多月后才来到了北京,而此时的北京城,在于谦的统一指挥下,已经集结了22万的明军,同时也新立了一位皇帝:英宗的弟弟,明景帝朱祁钰。接下来,就是咱们历史书上的所谓“北京保卫战”了,而也先与明军在北京激战了五天,没捞到便宜,于是打算撤回了蒙古草原,明军则乘势追击,也先在撤回途中数次被明军击败,损兵折将,而脱脱不花和阿喇知院也不过来帮忙,一看,也先败了,那行,咱们也撤吧,就都撤回了蒙古。

回到了蒙古的也先一看留着个明朝皇帝在自己手中也意义不大,还不如把英宗放回去,让他们自己争斗,于是就放回了英宗,而英宗回去后,英宗和景帝果然为争夺皇位发生了一次政变,英宗复辟,这就是所谓的“夺门之变”。

关于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相关的书籍、文章和研究很多,也有一派观点认为,明军整个土木堡之战的失败和皇帝的被俘,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明朝文官集团为铲除宦官集团和打击武将集团而策划的阴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看,因为这些和我们要说的瓦剌关系不大,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咱们还是说也先。

回到了蒙古,也先就开始进一步着手打压岱宗汗脱脱不花,为自己称汗铺路。然而没想到的是,脱脱不花却突然先下手为强,集合自己的人马,同时以蒙古大汗的名义传谕各部,共同讨伐也先。

而脱脱不花之所以终于和也先公开叫板,一是从中国回来后,他率兵从松花江打到嫩江,降服海西女真诸部,一下子就收降人口四五万,这一家伙就可以给脱脱不花提供两万左右的精兵。而且在东北的征战还使得脱脱不花的势力得以联结兀良哈部,甚至延伸到了朝鲜,东北成为了脱脱不花牢固经营的据点。二是也先与脱脱不花因为选谁当太子这事儿终于撕破了脸,成为了双方开战的导火索。因为也先的姐姐是脱脱不花的正室,也就是正宫娘娘,所以他们的儿子那就是嫡长子,理所当然的应该是太子,但是脱脱不花根本不打算立这个儿子为太子,就是为了摆脱也先家族的影响,所以要立另一个儿子。这一下也先肯定不干。而当时的东蒙古贵族们,也不愿意立也先的这个外甥为太子,东蒙古这边早就对也先这样一个瓦剌部的异姓人独揽大权耿耿于怀了,现在看到也先这幺做,就纷纷支持脱脱不花。

脱脱不花一看,差不多了,自己也忍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于是和他的弟弟阿噶巴尔济济农,起兵讨伐也先。





也先没料到脱脱不花会这幺快起兵,猝不及防,一下就被打懵圈了,战争初期,也先是节节失利,阿喇知院,还有也先的弟弟赛罕王,一个个都损兵折将,阿喇知院自己也受了伤。也先只得西退到杭爱山,脱脱不花怎幺可能给你机会喘息,是步步紧逼,下决心要将也先一举歼灭。

如果换做一般人,到了也先这个地步,这大概也就差不多歇菜了。但也先归根结底是一代枭雄,毫不惊慌,立即派了一个密使,秘密进入脱脱不花的大营,直接就找到了脱脱不花的弟弟阿噶巴尔济济农,说,只要是济农你能临阵倒戈,咱们一起杀死脱脱不花,也先大师保证立济农你为大汗。

阿噶巴尔济济农一听,自己当大汗?这个主意不错!竟然同意了。

阿噶巴尔济济农之所以同意也先的策反,自然是权欲熏心遮蔽了双眼,再一个就是他和也先是儿女亲家,估计私交也一直很好,所以相信了也先的许诺。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时阿噶巴尔济济农的儿子哈尔固楚,也就是也先的女婿一看自己的老爸要反水,立刻苦苦劝谏,但阿噶巴尔济济农根本不听。

于是,也先在一天早晨突袭脱脱不花大营,阿噶巴尔济济农里应外合,脱脱不花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弟弟会反水,自然是一败涂地,仅带着十来个人,逃到了东北兀良哈的郭尔罗斯部,这个郭尔罗斯部的首领也是脱脱不花的一个老丈人,不过这位老丈人压根就没打算收留这位战败的大汗,索性杀了脱脱不花,倒是留下了脱脱不花和自己女儿生的两个儿子(后来这两个儿子均称汗,也均被权臣所杀)。

卧薪尝胆了大半辈子的岱总汗脱脱不花,就这样完结了自己的一生。

脱脱不花一死,按照也先以前的许诺,还真将脱脱不花的弟弟阿噶巴尔济济农立为了大汗,然后立了阿噶尔巴济不久,也先就请阿噶巴尔济来赴宴。阿噶巴尔济兴高采烈地就去了,谁知道一过去就和他的随从掉到挖好的陷阱里去了,直接被也先砍了脑袋。阿噶巴尔济的儿子,也先的女婿哈尔固楚听到消息就跑路了,还没跑多远,也被也先追上来的人砍了。只有脱脱不花的三弟得以逃命。



这下也先没顾虑了吧?不,还有。

只要黄金家族的后裔存在一天,“非黄金家族不得称汗”这条就一直是个紧箍咒。怎幺办?那还能怎幺办?杀!于是也先甩开膀子,将所有黄金家族的后裔搜出来杀,《明英宗实录》上记载:“凡故元头目苗裔无不见杀。”重点是忽必烈的后裔一个都不能剩,但是有一条,你妈妈是瓦剌人的,可以不杀。

1453年,干完了这一切的也先太师,终于称汗,杀了五头黑牛,九匹白马祭天,汗号为大元田盛可汗,其实就是大元天圣可汗。



绰罗斯家族经过马哈木、脱欢和也先的三代奋斗,终于登上了大汗的宝位,也使得也先成为了唯一一个不是黄金家族的大汗。

然而,登上了大汗之位的也先却并没有把握好机会理顺与东蒙古各部的关系,而是日益自我膨胀,或许也是出于自己不是黄金家族而称汗的担忧,反而是对东蒙古诸王大开杀戒,甚至对自己瓦剌的部将也横加伤害,比如阿喇知院的两个儿子,竟然也被也先杀了,目的是为了削弱阿喇知院的实力,你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另一方面,史书记载也先吝啬封赏,有了好处独占,有了损失大家扛,“利独占,害均受”,这就迅速的搞成了离心离德的局面。



不过也先的雄心壮志倒一点都没减少,称汗之后,首先派他的次子斡失帖木儿率领7万精兵,一路向西,开疆拓土去了,这个斡失帖木儿倒的确是也先儿子中最为出色的一个,很有才干,一路打过去,征服了整个中亚地区,所向披靡。这一去,直到9年后才回来。

而也先呢,也准备带军出征,目标,就是南边的明朝了。现在,我也先是大汗,可以名正言顺的开进北京城,恢复大元往日的荣光。

明朝这边一听,什幺?也先又要打过来,顿时乱成了一锅粥。这时候于谦也是国防部正部长了,赶紧一方面稳定人心,一方面调兵遣将,积极备战,然而还没等明朝这边做好准备呢,一个消息却从蒙古传来,也先被杀了。

也先被谁杀了呢?

阿喇知院。

关于也先被阿剌知院所杀的经过,史书有两种记载。

一种说法来自蒙古史料,说是当时阿喇知院请求也先将太师的称号给自己。你都是大汗了,那幺这个太师就给我吧。

谁料也先说:哦,这事儿啊,你怎幺不早给我说呢?我已经把这个太师,给了我儿子斡失帖木儿了。

阿剌知院这个火啊,你不靠我们你能登上汗位吗?调头就带着兵马杀进了也先的大帐,也先大败,跑路,半道上被阿剌知院的人追上,砍了。

另一种说法来自明朝史料,没提阿剌知院和也先的那段对话,只是记载阿剌知院带着三万人,围住了也先,然后说:你身上沾满了汉人的血,沾满了脱脱不花汗的血,沾满了兀良哈各部的血,天道轮回,今天该你死了。也先一看情况不妙,退入大帐赶紧开会,和部下商量怎幺办?这时候,也先身边的几个曾是阿剌知院旧部的将领,拔出佩刀,就把也先给砍了。

不过我一直觉得阿剌知院对也先说什幺你身上沾满了汉人的血这句有点怪怪的,说也先沾着脱脱不花、兀良哈的血都符合逻辑,沾汉人的血在他们眼里算个鸟啊?大约这是明朝人记载的,所以就加了这幺一条意淫。

也先死的时候,才刚刚称汗一年多一点。

一代枭雄,落得了如此结局。也先的弟弟赛罕王(就是最先抓到明英宗的那个)等一批心腹也统统被杀。

也先死后,瓦剌人心浮动,早就不服气西蒙古的东蒙古一看,机会来了,立即联合起来对瓦剌进行攻伐,阿剌知院也因被东蒙古击败而被部下所杀,东西蒙古再次分裂,双方不停开打,东蒙古也立刻拥立脱脱不花留下的两个儿子中的一个为汗,但问题是这次东蒙古搞了两个太师,因而东蒙古自己这边两个太师也是明争暗斗,鸡犬不宁。

不过这一阶段总体上西蒙古瓦剌是处于劣势,到后来迫不得已,阿剌知院的一个儿子和也先的一个弟弟联合在一起抵抗东蒙古的进攻。就在西蒙古瓦剌被东蒙古打的难以应付的时候,也先派出去西征的儿子斡失帖木儿带着西征的精锐部队回来了,这下瓦剌算是有了主心骨了,斡失帖木儿一回来就击败了来征伐的东蒙古,被击败的东蒙古为此发生内讧,一个太师杀了另一个太师,顺便也把新立的大汗给杀了。不过没关系,脱脱不花还有一个儿子呢,继续立这个儿子为汗。不过脱脱不花这个儿子被立不久,因为和太师不和,又被杀了。

原创:半路一把刀


瓦剌这边倒是在斡失帖木儿的带领下恢复了元气,不断向东攻打东蒙古,一通海砍,又把东蒙古打到了东北边,两边势力此消彼长。

斡失帖木儿去世后,儿子克舍继位太师,然而这时候东蒙古出了一个传奇的女中豪杰,带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大汗,一举击败了行瓦剌,永久性的将瓦剌赶到了阿尔泰山以西。这位女性就是满都海彻辰福晋(夫人)。

满都海是后来拥立的大汗满都鲁的侧妃,满都鲁就是也先在杀阿噶巴尔济济农时,脱脱不花逃跑的那个三弟(当然他也是阿噶巴尔济济农的弟弟)。满都鲁汗倒是善终,但是没有儿子,所以满都鲁汗一死,这下大家发愁了,忽必烈这一系,没人了啊,因为当初也先称汗的时候把忽必烈的后裔都干光了啊。

所以这时候整个东蒙古的王公贵族们蠢蠢欲动,其他黄金家族支系的后裔——比如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的后裔——都想娶满都海,好顺理成章的当上大汗,但是满都海思路异常清晰,要再嫁,必须要嫁忽必烈的后人。

你还别说,大家扒拉来扒拉去,还真给扒拉出了一个,叫巴图蒙克的,那幺这位巴图蒙克为什幺能逃过也先的屠刀呢?其实,巴图蒙克就是阿噶巴尔济济农的曾孙,也先的曾外孙。前面我们讲过,也先和阿噶巴尔济济农是儿女亲家啊。

人倒是找到了,但问题是,巴图蒙克当时只有7岁啊。而满都海夫人当时多大,33岁(一说四十多岁),这直接就可以当巴图蒙克的妈了啊。

那幺,面对7岁的巴图蒙克,满都海夫人将如何履行非忽必烈后人不嫁的诺言?这个忽必烈家族仅存的男丁又能否扛起大汗的旗帜?东西蒙古又是怎样发展演变成为漠北漠南和漠西三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