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二战瑞典装甲车,要进烤箱烘烤,成品还卖给了联合国

2020-10-01 17:05:08

瑞典作为北欧地区的工业强国,是世界上少数具备独立设计制造坦克的国家,在二战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发展军工科技的脚步不仅没有停止,反而不断的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二战的信息,优化自身的军工建设,北欧地区最早独立研制的装甲车就是此时问世。


瑞典装甲车

瑞典研制装甲车的想法始于1941年,当时瑞典效仿德军组建专门的坦克部队,由此就需要如德式半履带那样的辅助车辆,能给随行步兵提供必要的机动性,还能提供对轻武器的防护。当时正值大战期间,瑞典无法通过国际渠道购买成品,只能想办法自行研制。

1942年原型车问世,这些样车是用沃尔沃TLV 141卡车和斯堪尼亚-瓦比斯 F10卡车为基础进行组装,车身防护装甲板由其他企业提供,然后运送到汽车公司进行组装。


F10卡车

1944年,瑞典正式装备装甲车,沃尔沃版本的被称为Tgb m / 42 VKP,斯堪尼亚-瓦比斯版本的被称为SKP。

这些装甲车虽然底盘使用卡车结构,但是已经与新研制装甲车无异。装甲车重约8.5吨,整体结构和卡车一样,引擎和驾驶室采用全封闭结构,驾驶室正面有可翻转的防护钢板,原本货箱位置两侧和尾部安装倾斜钢装甲,顶部开放式结构,成员背对背坐在中轴线上的座位上,侧装甲高度无法提供全身防护,成员通过尾部的舱门出入,紧急情况下成员也可以直接从两侧翻出装甲车。


瑞典装甲车

装甲车正面装甲厚度20毫米,侧面厚8毫米,车组2人,分别为驾驶员和车长,后方最多可乘坐10名士兵或7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车辆两侧还焊接有扶手和脚踏结构,可供士兵紧急时直接站在车外快速转移。

首批交付的38辆装甲车并不合格,原因是采用硬化钢焊接,因为拉力的原因造成焊接不牢靠,后来更换了钢材进行焊接,并且将成品放进专业的“烤箱”进行加热处理以消除张力,总算让装甲达到设计要求,可以抵挡普通轻武器的射击和炮弹破片。


瑞典装甲车

早期的装甲车没有安装武器,后来在驾驶室顶部增加了机枪座,增加了一名机枪手成员,机枪为2挺8毫米KSP M / 36水冷机枪,这是美式M1917A1机枪的仿制版本,后来也有在尾部增加一座机枪座的型号。

装甲车的动力为115马力的4缸汽油发动机,对于8.5吨重的轮式装甲车倒也足够,车辆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每小时,最大越野时速35千米每小时,倒也跟得上坦克的行军速度,亦可独立面对一些烈度较低的战斗。


瑞典装甲车

这些装甲车并没有参与二战,反倒是在战后发挥了一些作用,除了瑞典自身在联合国的刚果地区事务中使用,联合国也曾购买15辆装备于印度和爱尔兰营使用,这些装甲车用于日常维和行动还不错,既具备基本的火力也可以用于运输等任务。


瑞典装甲车

这种瑞典装甲车生产了300辆以上,除了基本型号之外,还生产了救护车、指挥车等型号,它们作为瑞典装甲车主力之一一直服役到80年代,而最后一辆库存的装甲车在2004年才正式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