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从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林则徐如何经历天朝的崩溃?

2020-09-26 17:05:10

“虎门一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挥笔如风惊案动,长空万里舞云笺。”



高中的历史课本给了林则徐一个响当当的前缀,“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可是并没有告诉读者开眼看到的景象是什么。

林则徐开眼看到的,是满眼的无奈与悲剧。

▲林则徐(居中者)蜡像

大清帝国表面上维持着光鲜,可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饥饿的盛世,帝国从创立伊始,猜忌和怀疑就一直是帝国的底色。

满汉两个利益集团的明争暗斗一直在进行着,清王朝为了长期压制住汉人的利益集团,“马上得天下”和强弓劲弩优于热兵器的观点一直是清帝国的政治正确,可是这一条长期的政策宣传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开始了发酵。随着大门的打开,和世界接轨的时代即将到来,重大的考验就要来了。

虎门销烟

林则徐一生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虎门销烟,无数的鸦片灰飞烟灭,林则徐不会想到,旧中国的瓦解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虎门销烟的重点在于销烟吗?不,在于整顿走私!

▲虎门销烟场景蜡像

这是一场注定会失败的战争。尘世间的英雄可以化险为夷而不能替天改命,不可能单枪匹马的逆转整个时局的崩塌,从看到世界样貌的一刻,武装走私集团与外部敌人的勾结就已经开始了,清帝国从那一刻起实际上已经是在了覆亡的前夜。

林则徐的举动当然传到了英国人的耳朵里,英国的态度极其暧昧,甚至是支持走私鸦片的行为。因为英帝国清楚清帝国实际上外强中干,可是单凭自己一个国家是不可能独吞清帝国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的,一旦和清帝国陷入了鏖战之中,欧洲一直是群狼环伺,英帝国就面临着被群起而攻之的困境,如果腹背受敌,英帝国苦心经营的庞大体系很容易土崩瓦解。

▲正在制造烟土的东印度公司劳工

投票上的异常焦灼有力证明了英帝国实际上也在进退两难。英国人心里清楚,清帝国与欧洲体系的对抗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得益于封闭晚上的体系,中国通过之前的贸易往来赚得盆满钵满,英国必须要找到一个途径来重新赢回利润,鸦片就是绝佳的选择。

鸦片让原本羸弱不堪的清帝国更加虚弱,而且大批量的武装走私集团再不治理就会变成割据势力,帝国就会陷入分裂。

这种极端的矛盾使得清帝国和英帝国都不可能退后半步,双方在贸易上的战争就是决战的时刻。英帝国巨额的贸易逆差让他们输红了眼,以两票主张战争的选票将整个矛盾变成了热战。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画像

战争就要开始了。

林则徐的悲剧就在于此,他忠于王朝和人民,但是恰恰正赶上了这个王朝崩解的大背景,他一个人注定回天乏术。

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百年耻辱开始了,我们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什么了呢?

《南京条约》开启了百年屈辱的大幕,也撬动了王朝时代的最后一块柱石。

▲第一次“鸦片战争”场景油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必将开启新的时代,中国被强行推开了大门,海洋的时代开始了,这个大陆王朝的腐烂已经不可逆转了,腐臭味儿已经隐隐约约地散发了出来。

清王朝一直在拒绝着外国的使节,实际上到了最后清王朝自己的内心仅剩的一点点骄傲也丧失殆尽了,拒绝使节只是为了不履行条约与拒绝自己的失败,清王朝无力直面自己“闭关锁国”政策的全面破产。

在接二连三的战争失败后,清王朝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礼教文化上来稳定社会,到头来发现玩儿的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对外无力抵抗,对内只能更加凶狠的压迫人民。

▲清末外国租界旧照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海平线尽头的第一艘船出现开始的,一切那么突然,而又不可逆转。

工业的不停发展,欧洲不停地掠取着殖民地,一条又一条的不平等条约使得欧洲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海洋贸易终于击溃了河槽贸易。无数的失业人口将再次给这个虚弱的帝国沉重一击。

公元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病逝,他不用再面对这不可阻挡的衰败了,他做了他该做的,可是一切都没有发生变化。

参考资料:

《天朝的崩溃》茅海建

《近代的尺度》茅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