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由“八佰”热映来浅谈下为啥蒋介石不惜血本要进行淞沪会战

2020-08-31 17:05:0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本来日本人想着重演一次九一八事件,吞并华北。没想到此时的国民政府一边在北方与日军周旋,一边在调兵遣将准备在上海主动与日军开战,为啥这一次不仅不再像1931年一样怕与日军交战,以免事态扩大,反而主动开启淞沪战役呢,下面我们来一一梳理下:

1. 日本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哪怕是个傻子都知道日本人的目标就是灭亡中国,建立所谓的“王道乐土”,中国一切阶级都日益认识到,进一步对日本屈膝妥协,对中国一切阶层都将意味着毁灭。

2. 此时中国虽然名义上统一,实际上还是军阀割据,就在七七事变发生第3天,蒋电令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加强北京城内防卫,望勿再为日军缓兵之计所欺”。但宋哲元却下令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得抵抗。”并撤销北平市内的戒严,希望与日本军交涉和平解决,以保存个人实力;政府指挥不动,那只能在蒋控制的地盘谋划战事。

3. 上海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最大的利益所在,为了引起国际社会注意,获取各国同情和援助,中国要在外国人面前与日本人好好的干上一仗。

4.对日作战规划其实早就开始准备,在德国顾问规划下,1934年至1937年之间,分别在苏州吴县、福山镇之间构筑吴福线,无锡、江阴之间构筑锡澄线。淞沪线是从上海到吴淞口,苏福线是从苏州到福山镇,海盐经嘉兴至吴江的海嘉线国防工事,早已就日军从上海与杭州湾北岸登陆的情形下准备了各种方案。

5. 开辟淞沪战场,可以分散日军兵力。日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占领华北要地,经营个几年,再集中优势兵力,借着华北平原优势和自身机动化能力,快速灭亡中国(蒙古和满清入侵就是走的这条路)。如果将日本拖入上海战场,一是可以借助上海街道和周边地区水道满布,对中国轻装备部队有利的地形,二是将日军由北向南进攻路线改成由东向西进攻,这样就算上海战败,沿海地区失手,中国还可以凭借着西部广大山川大河与日军展开持久战。

6. 中央军即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有一战之本,在德国支援下,此时中央军有整编10个德械师,又有20个半德械师(因中日开战,这20个师大概只整编了1半左右),这些军队算是当时中国装备最好的部队了。与日本当时驻扎在上海的军队相比,还是有很大胜算的。

淞沪会战开战后,规模不断升级,3个月的时间内,中国总共出动了约75万军队(70个师和7个旅),日军共调遣了30万人(9个师团和1个旅),虽然结局是中国主动退出了淞沪战场,但是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胜的战略意图,迫使日军在华北战场上转攻为守,在青岛地区暂停军事行动,打乱了其侵华之全盘计划。从国际上来说,也使中国获取到了大批贷款,博得了各国同情和对日本的敌视,特别是苏联看到了中国是拖住日本的重要力量,开始大力支援中国抗战。淞沪会战中国在战术上失败,但战略上成功将日军移往中国东南,使日军主力陷入山川河流众多之地形,使日军无法占领全中国。上海守军的抵抗,也为后方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各级党政机关学校和工商企业转移往内地,为抗战保留住了元气。从政治上来说,也使国内众多投降派认识到了中国是有实力与日本战略相持下去的,促使大批海外华人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抗战,这些都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