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燃烧的高加索:1796年的那次远征成为了叶卡捷琳娜生平最大的遗憾

2020-08-25 17:05:02

作为新兴崛起的大国,俄国在扩张时期的领土收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望尘莫及的,尽管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依然视其为“野蛮的暴发户”,但谁都无法反驳,这一时期是沙俄的“黄金时期”!

而带领沙俄步入这一时期的正是那个号称“假如活到200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她的扩张意识里,高加索地区尤为重要。我们不妨借着这一地区的地图来看看它对沙俄到底特殊在哪里。

从图上可以看出:

高加索山脉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北坡地势较缓,东西两侧分别是里海和黑海,与中亚、巴尔干半岛相望。此外,高加索地区将南俄草原与波斯本土串联了起来,对于俄罗斯的南部出口而言,极具战略价值。

除了地理因素以外,俄国还在担心另一个威胁——奥斯曼土耳其。在俄国的传统战略意识里,加强与奥斯曼土耳其的武力抗争是重中之重,从上图我们也能看出,高加索地区离土耳其是有多近了!18世纪70年代,在叶卡捷琳娜二世与奥斯曼土耳其进行第一次战争的时候,俄国军队就将格鲁吉亚作为在高加索西部地区的作战基地。

然而,在这次会战中,俄军遭到了惨败,叶卡捷琳娜不得不将目光转向至与奥斯曼土耳其接壤的伊朗。为了延续俄国对于高加索地区的战略意向,叶卡捷琳娜决定对于伊朗边境实行侵略政策。

从这一时期开始,俄国和伊朗的矛盾就逐渐摆上了台面,对于伊朗来说,这是一场大变局的开端,而对于俄国来说这也是一段十分特殊的时期!

原因在于彼时的俄国正处于“西化”的阶段:

和彼得大帝时期完全不同,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下的俄国贵族对于“西化”有着强烈的追逐欲,无论是作为表面的身份象征还是真正对西方精神文化的深入理解,俄国群众尤其是精英们的“西化”都已经成为了既成事实。

叶卡捷琳娜很清楚地认识到要想让国家昌盛,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保持国内和平消除外部隐患主导国际贸易

在叶卡捷琳娜扩展政策的影响下,沙俄已经完成了前两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争取国际贸易的主导权。

俄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贸易劣势,尽管叶卡捷琳娜控制了里海和黑海地区,但是这毕竟只是内海,和西欧其他国家相比,俄国的海外贸易还只是停留在萌芽阶段。

要想冲破这一阻碍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其实,沙俄的海军底子并不算差,早在彼得时代,俄国的海军就已经当时名列前茅的了,叶卡捷琳娜即位后,在彼得大帝的海军基础上借鉴了大量西方海军的经验,无论是从海军装备还是海军管理模式,叶卡捷琳娜都要求向英、法等国进行学习,短短十年,俄国的海军就足以和英、法等国相抗衡了。

海军的建设只是保障,海外贸易的核心关键在于——殖民主义!这也是俄国从西欧国家借鉴来的经验,自从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就成为了世界的霸主,其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号称“日不落帝国”,尤其是英国在印度设立的东印度公司,每年大量的白银回流让叶卡捷琳娜眼红不已。

于是,有叶卡捷琳娜决定发展属于俄国自己的殖民地,也就是在这样狂热的思潮下,伊朗成为了沙俄率先发难的对象,一方面沙俄想要控制高加索地区;另一方面,伊朗处于东西交汇的中心,无论是向东贸易还是向西贸易都是不二之选,再加上有里海和黑海的控制权,甚至还能对奥斯曼土耳其构成不小的威胁。

一把大火即将在高加索地区被点燃!


战争初体验

格鲁吉亚,高加索地区的一个小国,在大国环绕的高加索地区,格鲁吉亚虽不起眼但地理位置却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俄国来说。之前提到过,俄土战争时期格鲁吉亚就是俄军的临时基地。

不过,在与俄国交好之前,格鲁吉亚是伊朗的属国,两国保持从属关系长达400多年,叶卡捷琳娜的扩张计划打破了这个局面,为了能控制伊朗的边境,俄国向格鲁吉亚抛去了橄榄枝,而格鲁吉亚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格鲁吉亚这么快就卖了自己的队友,这其中肯定有“鬼”:

格鲁吉亚的国王名叫伊拉克略(不是伊拉克!!!),他其实早就想脱离伊朗进行独立了,但是无奈自己的实力很弱小,正面和伊朗抗衡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当俄国向他抛来橄榄枝以后,伊拉克略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另外,伊拉克略也想利用俄国的地理优势,与西欧取得联系,进而将格鲁吉亚打造成现代化国家。

就这样,格鲁吉亚转身就投入了俄国的怀抱。这使得伊朗王宫极为不满,对于俄国这种公然挖墙脚的行为,伊朗国王阿加·穆罕默德提出严正抗议,要求格鲁吉亚与俄国政府断绝一切关系,否则将出兵讨伐格鲁吉亚,但伊拉克略的回函言辞很决绝——我不回去,我要跟着俄国老大哥!

于是,阿加·穆罕默德决定用武力找回场子。1795年夏天,他率领一支6万人的军队兵分三路向格鲁吉亚进发,在行军途中,阿加·穆罕默德还顺带着收服了好几个原本也打算跟着格鲁吉亚投俄的城邦。8月17日,伊朗王宫的军队抵达了格鲁吉亚,阿加·穆罕默德发布最后的警告,命令格鲁吉亚投降。

因为事先和沙俄达成了同盟协议,格鲁吉亚决定一条道走到黑,伊拉克略拒绝了阿加·穆罕默德的投降命令,表示将和第比利斯(格鲁吉亚首都)的军民一起抵抗到底。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俄国的援军迟迟未来,在伊朗军队的猛烈进攻下,格鲁吉亚首都沦陷,破城之后不久,伊朗国王就下令对第比利斯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

格鲁吉亚的反抗遭到了血腥的报复,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阿加·穆罕默德担心后续物资跟不上决定班师回朝,临行前,他将第比利斯的居民全部迁移到了贫瘠的荒漠上,还将1万多名妇女儿童充作奴隶一起带回了伊朗,整个首都也几乎成为了焦土。对此,阿加·穆罕默德表示十分满意!

那么,问题来了——沙俄为什么不支援呢?

其实是有两个原因:

1、沙俄在经过一系列军事改革后,已经成为了军事大国,在俄国人自己看来,伊朗不过是一个制度落后的国家,自己已经公然和格鲁吉亚签订了盟约,想必伊朗是会忌惮自己的实力不敢拿格鲁吉亚开刀的。不过事实证明,伊朗确实是个“刺头”,根本没把沙俄放在眼里,不仅进攻了格鲁吉亚,还将格鲁吉亚首都变成了废墟。

2、沙俄和格鲁吉亚结盟的根本原因在于,沙俄想要打击伊朗,所以格鲁吉亚只是一个由头,一方面沙俄想要看看伊朗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即使沙俄出兵也要师出有名,所以,只能先等格鲁吉亚和伊朗的战争结束了,沙俄心里才能有底。

总之,伊朗的军事行动在结果上是成功的,阿加·穆罕默德通过战争获得了高加索地区穆斯林的臣服,也借此警告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城邦,不过,从长远来看,伊朗军队在第比利斯的暴行则让格鲁吉亚的臣民更加反感,亲俄之心非但没减弱,反而还大大增强了!


正面的较量

第比利斯被洗劫的消息传到了叶卡捷琳娜的耳朵里,这位女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当然,不是心疼格鲁吉亚,而是对伊朗无视沙俄感到愤怒。1796年初夏,在叶卡捷琳娜的授意下,俄国将军瓦勒良·祖博夫率领着一支3千人的队伍前往高加索地区兴师问罪。

为了这次远征,叶卡捷琳娜几乎倾尽了国库的所有,叶卡捷琳娜二世命令瓦勒良·祖博夫将军征服东高加索地区的汗国并使他们臣服于沙俄,推翻阿加·穆罕默德的统治并扶持他的异母兄弟登上伊朗王位。

不过,这次远征的结果并不能用胜利或者失败来形容。在前往伊朗的路途中,俄军收服了许多穆斯林汗国,这些汗国的大汗都表示愿意臣服沙俄,从这一点来看,俄军似乎是成功的,可是,这次远征的最终目标其实是打击伊朗,但事实上俄军未曾踏入伊朗的境内,这次远征的所有成果就是收服了诸多汗国。

然而,当伊朗的国王阿加·穆罕默德率军重新返回高加索地区时,这些汗国又选择了臣服伊朗。那么,这次远征为何会成为沙俄扩张时期最失败的一次行动呢?

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主帅无能,累死三军”!选择瓦勒良·祖博夫作为俄军统帅大概是叶卡捷琳娜最大的失误,此人所惯用的作战方针和叶卡捷琳娜设想得完全不一样,按照叶卡捷琳娜的设想,俄军应该用武力对高加索地区速战速决,但是瓦勒良·祖博夫却使用“怀柔政策”,不断地用善良温和的形象来感化高加索地区的汗国,结果就是这些汗国反反复复地叛变。

要知道,叶卡捷琳娜是倾尽国库所有来支持远征的,一旦战事陷入胶着状态,那么俄军的物资供应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俄军是夏季出征的,一旦到了秋冬季节,俄军就会面临绝境,况且高加索山脉横亘在俄罗斯南部草原上,想要撤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1796年11月9日,俄国的专制女皇、彼得大帝遗嘱的忠实执行者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就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去世的第二天,俄国新沙皇保罗一世命令远征队停止进军。

不过,沙俄对于高加索地区的野心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