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明朝以来的国旗演变,这8面旗帜你认识几个?一个至今还挂在中国

2020-07-31 18:00:18

国旗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世界上最早的国旗是丹麦国旗“丹尼布洛”,相传丹麦王瓦尔德玛·维克托里斯征战异教徒时受到围困,突然间,一面带着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并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国旗就是胜利。丹麦人反败为胜,因此丹麦的国旗也叫丹麦人的力量。

自从丹麦诞生了国旗之后,国旗的概念才慢慢传开,进入我国是19世纪了,慈禧在李鸿章的建议下制定了国旗,其实在慈禧制定国旗之前,明朝就有了国旗的,只不过这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旗。

明朝在郑和七次下西洋期间,海上贸易繁荣昌盛,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是大明的商船,船上都会悬挂着“日月旗”,《穆天子传》中记有:日月之旗,七星之文。


日月旗是以大“明”为主,日月相融就是明,火红的光芒照耀大地,又象征“朱”姓皇室,同时也是暗含了大明为五行当中的火德,在红色光芒当中又有4个相同的三角形,有三玄四维之意。

三玄是《老子》、《庄子》、《周易》,那何谓四维?《管子·牧民》中有这样的解释: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此为四维。


清朝的国旗设计就缺乏深意,直接采用真龙戏珠图,龙代表着皇权,黄色又是皇室的专用色,两者都是大清皇帝的象征,不过黄龙旗的出现,也是让中国首次进入了国旗历史,在《尼布楚条约》当中,清朝也是首次沿用“中国”二字作为国号。

武昌起义之后,中华民国湖北军就设计了铁血十八星旗,红色和黑色象征着“血”与“铁”黑色九星在《禹贡》中代表: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1912年,十八星旗转变成十九星旗,加了一个东北三省,同时十九星旗也改为陆军旗,这旗也还挂在博物馆当中。


五色旗是中华民国的国旗,孙中山将五色旗作为国旗,含有“五族共和”之意,五种颜色在当时不仅仅包括五大民族,也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仁、义、礼、智、信五德。

袁世凯弄出复辟闹剧之后,一直都想将五色旗换一下,改成了四块,中国的红色代表汉族,统一天下,其余四大族位居四方,共守天下。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也是由孙中山提出,当时北伐战争结束之后,就不再采用五色旗,改为蓝、白、红三色的青天白日旗,除了这些旗帜还有另外两个伪政权旗帜,一个是伪满洲国旗,一个是伪民国。

伪满洲国旗,就是日本人利用溥仪建立的伪政权,旗帜参照了五色旗,也是采用了红蓝白黑黄,只不过其中的四条横杠在左上方,黄色占据了大半,这黄色代表着以前的大清,也就是当时的伪满洲。


伪民国政权,同时是由日本人扶持了政权,也就是汪精卫这一类的汉奸头子组成了维新政府,旗帜也是采用五色旗,只不过在上面加了一把火,也不知道这一把火有着什幺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