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2020-07-21 18:00:40

+关注

在人类战争史上,大口径火炮一直以来扮演着“大杀器”的角色,在支援地面部队和防御/进攻各种要塞堡垒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到了二战时期,火炮对人们的震慑力相比之前没有那幺大了。随着军事水平的发展,进攻敌方坚固防御工事时无法做到像以前一样在很近的距离开火,这就要求武器的高精准度,大口径重炮在这方面往往是很欠缺的。因此,如何让这些重炮在保持强大威力的前提下实现精准打击成为了各国军方亟须解决的问题。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纳粹德国对此给出的答案就是被士兵称作“坦克杀手”、“步兵之友”的三号突击炮,其强大反坦克能力配合当时军中装备的各种先进坦克一度让德军装甲部队在东线战场上横行霸道,无人能挡。这一局面在1943年盛夏时节的库尔斯克发生了改变——在这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中,双方一共投入了270万士兵和超过8000辆装甲战车,虽然德军的装甲部队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苏联还是依靠巨大的数量优势击退了德军。在这场战斗中,苏军使用的一种体形巨大的装甲战车给德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就是SU-152自行火炮。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正如KV-2坦克一样,SU-152重型自走火炮在设计之初也是为摧毁敌军碉堡之类的建筑而量身打造的。1942年夏,在莫斯科吃了败仗的德军将重心转移到了战场南线,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以切断苏军的补给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了,在为其五个月的激烈巷战之中,苏德两国损失惨重。苏军高层认为,如果继续让士兵陷入巷战、逐座建筑清除威胁的话恐怕会付出极大代价,而装甲部队和普通炮兵在城市环境下无法施展全部威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设计人员提出研发一种威力巨大足以将建筑夷为平地的重型火炮,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获得了苏军高层的许可,1942年11月,苏联国防委员会(GKO)正式宣布要研发一种可安装152mm ML-20榴弹炮的重型自行火炮,并由曾经制造过多种着名战车的车里雅宾斯基洛夫工厂负责这一任务。由于纳粹德国的入侵,该工厂刚刚完成东迁不久,正处于恢复元气阶段,条件十分简陋,为了让新型自走炮更加容易生产,有设计师提出了初步方案:在KV-1S坦克1底盘上安装比ML-20炮的改良版——威力更大的ML-20S,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难度和成本。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没想到这个看似随口一提的计划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而由于各种技术的成熟运用和该款自走炮较为简单的结构,设计人员仅用25天就完成了SU-152的全部设计工作。1943年初,第一辆原型车顺利出场并成功通过了行驶、射击等各项检测,同年2月在得到了国防委员会的同意之后正式投入量产。这种自行火炮从设计到形成战斗力仅用时短短几个月,而直到1943年代KV系列坦克的底盘彻底停产之前,一共有超过710辆SU-152从车里雅宾斯基洛夫制造厂运往前线;在这之后,改进版的ISU-152接替了它的位置,一起为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为了使这种新型的自行火炮满足便于生产的要求,设计人员作出了很多让步。SU-152毫无疑问地采用了固定战斗室设计,这样既不用浪费精力去设计一种新型的可旋转炮塔,还可以保证车体装得下体积巨大的主炮,而这种设计带来的较低的车体也减少了在战场上被敌军击中地风险。在车身主体(除主炮外)的其他方面,这款战车采用的设计与苏军曾经装备过的另外几种自行火炮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战车的顶部有三个供驾驶人员出入的舱门,必要时也可用来逃生;为了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战车的作战舱外覆盖了一层大强度装甲,战车的正面装甲也采用了倾斜式设计以加强防护能力;而为了方便驾驶,驾驶员面前的装甲上开辟了向外观察的窥视孔,不过由于距离主炮太近,很容易被炮盾遮挡,视野不佳。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虽然在方案的大方向上设计人员没有出现大的分歧,但是在为SU-152选择主炮时还是出现了一点小小的争议。甚至有人提出了一个十分荒谬的方案,那就是在KV坦克底盘上并排安装76.2mm和45mm两种不同规格的火炮,即使在普通人看来,这个想法都漏洞百出,因为两门火炮的射速、后坐力乃至使用的炮弹都不一样,既没有强大的战斗力,又增加了弹药储备的难度,这个方案最终被斯大林亲自否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结之后,ML-20炮的设计师彼得洛夫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他对其最新作品ML-20S主炮进行了改装,让它可以成功安装在KV坦克的底盘上,SU-152的整体设计这才告一段落。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SU-152虽然优秀,但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直至二战结束,技术人员一直都在根据前线的反馈对其进行改良。由于研发速度飞快,这种自走炮成功赶上了库尔斯克会战的尾巴,并出色地完成了一些作战任务;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防御性能不足、引擎容易过热等问题层出不穷,也没能逃过很多苏联重型装甲车辆的宿命——因为动力系统出现问题在荒郊野外被遗弃。在库尔斯克战场上,纳粹部队曾经发现了一些被遗弃的SU-152,第一次见到这种新式武器的德军虽然惊诧于这种自走炮的超大体形和大口径主炮,但是在德国人的眼里这不过是中看不中用。因为这一系列原因,车里雅宾斯基洛夫制造厂及时对SU-152进行了改进,他们加固了这种战车的前装甲并为其更换了最新的IS坦克底盘,除此之外还加装了1门用于车内人员在危急情况下自卫的DShK 12.7mm机枪,改进后的新版本被命名为ISU-152,从1943年中到二战结束共生产超过2400辆。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SU-152包括后来的ISU-152能够在战场上对敌军防御工事和装甲部队产生如此大的威胁,最离不开的就是ML-20S主炮。在正式投入量产之前的几次活力测试中,这种大口径火炮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威力。虽然因为弹药分装的原因射速较慢,仅为每分钟2发,但是在配备BR-540穿甲弹时的威力却是征服了包括军方高层在内的所有人——在1000米距离上,ML-20S可以击穿120mm厚的敌军战车前装甲,即使是把距离拉远到2000米,也可以击穿110mm的装甲,这一数据在当时算是十分顶尖。在实战中,SU-152经常被用于远程炮兵支援,其巨大的火力在破坏敌军阵地时有着良好的效果。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除此之外,SU-152在反坦克作战时也有着不错的表现,虽然原本的设计中并没有这样的需求,但是凭借着ML-20S火炮的巨大威力,这种战车成为了苏军的意外惊喜,它发射出的穿甲弹可以有效杀伤敌方坦克的装甲,而在装备高爆弹时则可以直接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甚至依靠巨大的震动阵送坦克内部结构。SU-152的首次亮相就是在库尔斯克战场,通过与友军的配合击毁了十多辆德军主力“虎式”坦克;然而随着战斗的白热化,SU-152精度不佳、机动性差等缺点逐渐暴露了出来,在德军坦克歼击车的针对下一度成为了战场上的活靶子,直到苏军及时止损并推出了ISU-152,这种重型自走炮才重新焕发了生机。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从1944年盛夏时节开始,一部分幸存的SU-152和正式投入部队服役不久的ISU-152跟随苏军大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由于在面对德军“虎王”、“虎式”、“豹式”这样的强大坦克时表现十分出色,盟军战士给它起了“动物杀手”的昵称。德国士兵怎幺也没有想到,当年他们在库尔斯克附近荒野上发现的那些被苏军遗弃的笨重战车,在短短几年后居然和它的“后辈”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钢铁洪流,在战场上对德军重拳出击,并带领着苏联红军一路向西推进,直到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的穹顶。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152自行火炮


对于一直以来追求暴力美学的苏联军队来说,SU-152自行火炮及其后辈可以算是整个二战期间最有影响力的装甲战车,虽然从设计上来看它们继承了苏系装备一直以来的“狂野”,远不及德军战车那幺精密,但是这些自走炮在实战中却成为了苏联红军不可缺少的可靠武器,让一个又一个德军据点灰飞烟灭。虽然随着人类军事水平的不断提高,像SU-152这样的自行火炮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苏联设计人员在有限条件下为追求高性价比所做出的努力会被历史铭记,SU-152在卫国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会被历史铭记,第三帝国在其震天炮声中走向覆灭的场景会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