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光制式铠甲就有十三种,还分大小号!隋唐盛世的铠甲究竟长啥样?

2020-07-18 18:00:4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盔甲的大发展时期,那年月流行打仗,大家你打我我打你,打的不亦乐乎,要打仗,武备自然就是重中之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盔甲涌现出了多种过去没有的新样式,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不过天天打仗,总也不是个事,南北朝最终还是统一成了隋朝,隋朝这朝代存活的时间太短,因此也没有甲胄实物留下来,从陶俑上看,南北朝时期常见的两档甲,明光甲(胸前有两片圆护的甲,俗称明光甲,是否是史料中的明光甲则存疑)和其他样式的铁札甲都存在。按照历史记录的话,隋朝军队还大量装备皮甲,例如《隋书·礼仪志》记载,大业七年,隋军征讨辽东时的四个军团中有两个穿明光甲,另外两个穿犀甲。


隋朝完蛋后,中国便迎来了最伟大的朝代唐朝。唐朝身为一个武德充沛的朝代,自然也是非常重视铠甲这一块。《新唐书》里记载,军器监下设有甲坊署,专门负责铠甲生产。唐军虽然还不能为士兵定制铠甲,但是已经开始分大小号了,《唐书·马燧传》记载,唐军的铠甲分大中小三号,分别给高中矮的士兵穿着。太白阴经军械篇记载,唐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配备有七千五百领甲,披甲率达到了60%。由于铠甲这东西太重了,因此士兵的体质就很关键,唐军招兵时,都要让士兵试着穿甲,如果穿不动的那对不住,您还是回家种地吧,军人这个职业不适合您。


▲唐代天王俑

唐代披甲率这幺高,那唐代的甲长啥样呢?咱们先看记载。《唐六典》里说,唐军的盔甲有十三种,分别是:明光甲,光要甲,细鳞甲,山文甲,乌鎚甲,白布甲,阜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曰锁子甲,马甲。” 其中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鎚、锁子都是铁甲,皮甲用犀皮兕皮制作,其余几种甲则是根据用途和材料命名的。那幺这些甲长啥样呢?很遗憾,不知道,国内出土的唐代甲胄实物极少,只有若干甲片和一具头盔。


▲长乐公主墓壁画

先说头盔,这件头盔出土于黑龙江宁安县渤海墓,由十二块铁片组成,以圆形铆钉加固,顶部有圆珠。渤海国是当时东北地区的一个政权,是唐朝的藩属,渤海人积极学习唐文化,因此这件盔有可能也是唐朝样式,不过这个说到底只是推测,具体也不好说。再说甲片,国内出土的这些甲片有皮的也有铁的,有窄长的,也有较方正的。但是具体成品铠甲是啥样,那就不好说了,毕竟没有实物,只能参考艺术形象中的唐军来猜测一下了。


▲渤海国头盔

如果从陶俑和壁画中挑选一些较为接近实战的来看的话,唐朝的札甲属于中国的典型札甲样式,由肩甲,胸甲,腿裙组成,部分甲还有臂甲,这些甲衣都是由小片的甲片缀成。从画上看,唐朝的头盔有两种,一种由较长的圆弧甲片组成,其形制似乎接近于喇嘛洞出土的十六国时期头盔,但和喇嘛洞不同的是,唐朝的这些头盔都能包住脸部,这种包脸的盔最早见于隋朝陶俑,但并没有实物出土,外国也没类似的,你要说是画家瞎画的话,那画上别的地方也画的挺细的,总之就是,不知道什幺样,只能暂时存疑了。


▲大英博物馆唐代皮甲片

另外一种头盔则是由小片的甲片缀成的,这种小片型盔在汉代就有了,不过唐代的小片型盔有个特点就是顶比较尖,这跟汉朝不一样。小片型盔属于一种较为落后的盔型,到了宋朝,这种小片盔就被基本淘汰了。除了这些实战型盔甲外,唐朝还存在一些不可名状的盔甲,这些盔甲是否存在本身是个迷,因为一来造型不像实战产品,二来这类盔甲大多出现在一些艺术化比较夸张的陶俑上,因此不好说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其中最典型的有这幺几种。


▲唐代壁画

一种是南北朝时期陶俑身上的明光甲(即上文中说的带有圆护的甲)的变种,但造型更花俏了,要知道,南北朝时候的明光甲本身是不是实战产品,那还两说,唐朝这个明光甲演化版看着实战性还不如南北朝,因此更加可疑了。一种是带有凤翅装饰,这种盔俗称凤翅盔,后代的艺术品上频繁出现,最早便是出现于唐朝的。一种盔的护耳和脑后部分上翻,这种盔在五代和北宋时期的陶俑上十分流行,最早也是出现于唐朝。


▲新疆出土的陶俑

上面说这几种,早些年大家都认为是实际存在的盔甲,不过现在又有了多种看法,比如有人认为,上面这几种盔甲主要都出现在陶俑上,写实性的壁画中没有出现过,而这些陶俑本身艺术化较强,受宗教艺术和外国艺术影响严重,因此显然不能作为实战盔甲的佐证。这种猜想也是颇有道理,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这也就是个猜测,具体到底怎幺样,那只能留待后人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