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志愿军靠人海战术?瞎扯!打败美军的三三制究竟有多厉害?

2020-07-07 18:00:19

不要相信神剧,解放军的三三制远比导演想象的牛一百倍

在电影《我的战争》中,导演把自己臆想中的志愿军人海战术搬上了银幕,对历史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是赵忠祥老师在《人与自然》节目里解说非洲角马的迁徙。其实,解放军作战从来不是人海战术,除了战略级别的大纵深穿插,在小规模作战中,我们解放军自己也有一套独特的炉火纯青的步兵战术,例如最着名的三三制。

《我的战争》中志愿军人海冲锋的场景,这TM简直是对志愿军最大的讽刺,服了

解放军从建军开始就异常重视步兵战术,认为步兵战斗应该立足于野战,步兵作战必须运动起来,在运动中歼敌,以眼花缭乱的穿插和侧翼攻击,进行迅猛的目标明确的短促突击。只有乌合之众才会喜欢坐那里将弹雨泼过去,等着被穿插围歼。

“三三制”战术动作是我们军队从抗战时期开始,到东北解放战争中总结提炼的一种独创的步兵战术动作。这种战术动作在创立之初,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士兵之间灵活的配合,利用士兵的战术动作优势来弥补我军在单兵作战火力上的不足。

三三制战术动作由三人组成战斗小组,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步兵班,呈三角形进攻和防御。步兵冲锋时,拼刺刀时,三股火力、三角协防。小组中各成员分工明确,三人各负责进攻,掩护和火力支援。

行动时三名士兵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 呈三角阵型,三个战斗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行动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这种战术攻防兼备,分工明确,组内合士兵各尽其力,有效合理的搭配使军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三三制战术实际上是对日军步兵战术的扬弃提升,是一整套步兵战术的其中一部分。

日军的三三制

这种战术动作最早发源于抗日战争期间,这是1939年,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举行纪念抗战两周年大会,进行的步兵战术训练表演。图中可见八路军士兵的步兵战术,由三名士兵组成的战斗小组相互配合,有人总是说我军的人海战术取胜,其实我军从八路军那时起就高度重视步兵战术。

进攻时,一个步兵班的三个战斗小组各自散开,由班长统一指挥,以免发生混乱。士兵的间距一般在八步左右,既可以发扬火力,又可以避免一发炮弹带来过多伤亡。在近战中,三三制战术动作特别有效,三人协同进攻,大大减少了伤亡,弥补了我军士兵当时单兵火力的不足。

请仔细看这张图,再去看下一张。看看真实战场照片上能不能看出来各个组的位置

三三制战术动作成熟于解放战争时期,还被应用在抗美援朝战争和建国后的历次作战。我国在发起冲锋冲破美军阵地时,就采用的三三制战术动作。面对美军强大的火力,三三制战术动作避免了人海战术带来的巨大伤亡,弥补了我军在武器装备上的落后。战斗小组之间相互掩护,相互支援,三个小组交替突击,依靠落后的装备也能打出强大的火力。

经过长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解放军总结了一套独特凶猛、非常实用的单兵和班排战术动作,并依靠其打遍天下无敌手。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军官也曾对中国志愿军的三三制式战术做出高度评价,称中国军队完美的利用了自己军队的优势,弥补了自己装备的不足,进可攻,退可守,是中国志愿军制胜的法宝。

把志愿军冲锋拍成角马迁徙的导演都该一人赏几个大耳刮子,好好看看资料再拍电影。弄得现在都觉着志愿军是尸山血海用人海填火海填出来的胜利。也不想想,联合国军的火力,用人海填,能填的满吗?学日军万岁冲锋??他们这幺拍的唯一原因,就是电影拍出来壮观,而绝不是事实。

志愿军将步兵战术发展到了巅峰状态,尽管武器简陋,但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也丝毫不落下风。优秀的战术,加上一往无前的战斗作风,成就了最强轻步兵的称号。向老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