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诸葛亮为何不走子午谷?了解现代气象地理知识后,才知孔明的卓见

2019-11-25 04:00:35

关于三国的故事,很多人都很着迷于“六出祁山”,对诸葛亮北伐中原中途病亡一直都抱有遗憾。其中,不少人都认为如果诸葛亮听从魏延的建议,直接出子午谷攻打长安,就能够更快地攻克关中,获得战争的胜利。

这就是一般人所讲的“子午谷奇谋”。后人对诸葛亮没有采用魏延的计策,都非常惋惜,认为这是诸葛亮过于谨慎的造成的。

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位于西安的西南方向,在战国时候就有从这里通往汉中的一条重要栈道——子午道。

子午道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事件,比如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在子午道做出修建栈道的假象。后来到了唐朝,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口腹之欲,子午道打造成了运送荔枝的快马驿道,也因此被称为“荔枝道”。

不过,子午道和子午谷能够被后人牢记,还是由于三国时代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前,大将魏延提出了一个计策,就是派一万人从汉中出发,包括五千奇袭部队和五千运粮部队,从子午谷的小路穿越秦岭,直接偷袭长安。长安的魏国守将是无能的夏侯楙,面对魏延偷袭必然会败逃,这样就能轻松占领长安,从而截断关中和魏国东部的联系。然而,由诸葛亮率大军从褒斜道等大路进军,就可以顺利占领整个关中地区。

但史书指出,诸葛亮非常谨慎,担心风险太大,所以没有采纳魏延的意见。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坚持从祁山道、褒斜道、陈仓道这些秦岭山路进军,从来没有走过子午道。

诸葛亮仅仅是过于谨慎吗?

后世一些人,不论是看《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会对这个“子午谷奇谋”品评一番。有些人支持魏延,有些人相信诸葛亮,甚至为此争论不休。更有人以此为据,论证所谓“魏延军事才华在诸葛亮之上”。

不过,这些争论其实都停留在军事战术层面。比如,魏延会不会在半路遭到偷袭?长安城的守军会不会被轻松击败?魏国会不会有人破解魏延的计策?或者是不是诸葛亮嫉妒魏延的才华?但是不少争论者,却都认同一个结论——那就是诸葛亮非常谨慎,不肯冒险。

事实上,这些解释和争论都是肤浅的,并没有触及真相。

其实,我们从子午谷的地理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照地图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来!

子午道,位于长安,也就是西安的正南方,也就是说,只要一出秦岭,立刻就能够抵达长安。这是子午道的最大优势。但是子午谷道路崎岖狭窄,途中有多道关隘拦截,不便于大军通行。而且,子午谷离长安太近了,长安随时都可以派兵阻挡或者伏击出谷的军队。不过,这都不是最关键的。

真正致命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子午道在秦岭南侧有很长的一段绕弯路!

从子午道进军的关键漏洞——秦岭南侧的气候

我们对照地图可以看出,子午道不仅仅是子午谷这段距离,还包括了从子午谷南下后多次绕弯向西走的一条很长的栈道。从褒中经过子午谷,再到长安,距离长达一千多里。

如果只是简单的绕弯和距离远,那幺并不会是军事上的致命因素。最要命的一点在于,这段东西向的长距离路线是沿着秦岭南侧行进的。

“道路沿秦岭南侧”有什幺特殊的地方吗?这里用上现代的地理学和气象学知识,我们就能够明白了。

秦岭,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气候分界线,原因就在于高海拔的山脉阻碍了南方湿润空气的北上,从而形成了南边湿热、北边干冷的气候差异。

不仅如此,南方湿润空气在秦岭南侧被阻截后,会在海拔骤升、气温剧降的山区形成大量降水。所以,秦岭南侧这个地区降雨量特别大,而且经常会不分四季阴雨连绵。所以,一旦军队在这条小路上被敌方部队拦截,或者被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拦住去路,全部人马就只能停在狭窄的栈道上挨雨淋。

其实,三国历史上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就是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的战役。当时,魏国大将军曹真出动十万大军进攻蜀国,行军的路线正是子午道。结果,魏军果然在子午道上遇到了连绵大雨,山中的栈道都被大雨冲毁。十万魏军边修路边行军,还要克服塌方和泥石流的阻碍,在这条狭窄的小路上足足走了一个月,还没有走完一半。最终,魏军被雨淋了一个月,病死了很多人,所以不得不撤退。

由此可见,诸葛亮正是看透了秦岭的这个特殊地理现象,才做出了不走子午道的决策。走秦岭地区的其他通道,都不会存在这种气候问题。

自然条件决定了,子午道虽然能够直达长安城,但却不适合大部队用兵作战,只有在和平时期才适于人们的通行。三国时代,人们很难理解秦岭南侧大量降雨的自然原因,但诸葛亮却善于通过总结,得出了和现代气象学家一样的结论。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熟悉天文地理知识,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在古代就是非常重要的。诸葛亮正是具备了这些“神机妙算”的知识,才能够被后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