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罪恶的报应:无条件投降后日本海军的残存舰艇(上)

2020-05-28 18:00:15

【军事家军史专栏】“二战中燃烧的海洋系列”

一.虚幻的梦境

近代日本的兴亡,与其海军力量息息相关,说日本是“舰运即国运”并不为过。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之路,其近代海军也由此起步。20世纪初,日本联合舰队初露獠牙,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这不仅刺激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更令其将海军力量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牢牢捆绑在一起。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而且四面环海的岛国,地理位置上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对海军的重视。旷日持久的陆战可能需要上百万人的战略兵团,付出无数的伤亡和难以估量的资源。但在与俄国人的对马海峡决战中,日军只通过一支精英舰队,在半天时间内就奠定了胜局。对于物资匮乏却思维激进的日本人而言,用海军进行一场“赌国运”般的速决战,蛇吞大象般地打败强大对手,实在太具有诱惑力。

日本打造海军严重超过其国力承受,被野心反噬

要想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日本人开始偏执狂一般地扩充海军实力。一战后,日本已经把目标确定为争夺太平洋海上霸权,建立一支足以同英美抗衡的强大舰队。20世纪30年代,完全法西斯化的日本发起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海军扩建的浪潮更是在军备限制条约到期后进入白热化阶段。艨艟劈波斩浪,从日本民众到高层都陷入到了一种癫狂状态:一眼望不到头的雄伟舰影为他们构筑了一个华丽而虚幻的梦境。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和它那标志性的弯曲烟囱甚至连日本孩子都十分熟悉,甚至自豪地将其称为“世界头号战舰”。在它的身后,还有9艘大型战列舰高昂炮口,宝塔状的舰桥高耸而威风。

18艘重巡洋舰有着超过英美同级舰艇的火力、雷装和航速,刀刃般尖锐的舰艏迎着风浪前行。而数十艘驱逐舰在轻巡洋舰的带领下组成一支支水雷战队(日语中水雷就是鱼雷的意思),新兴的航母机动部队则拥有着“最新锐的战机、最优秀的指挥官和最精英的飞行员”。不为当时日本民众所知的是,在吴港和长崎的隐蔽船台之上,基准排水量超过6万吨、拥有460毫米巨炮的大和级战舰正在悄悄建造。其威力超过后条约时代列强的任何一级战列舰。

大和号建成伊始进行全速公试

总而言之,到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已经拥有了一支远超过其国力所能承受的“大海军”。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拿着苦心孤诣积攒的家底去与大洋彼岸的对手拼上一把,彻底扫除美国的势力。但至于双方综合国力近乎失衡的对比、涸泽而渔式的海军发展缺乏后劲等问题,日本人压根就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也没有想去意识到:总之,打一场决战就对了。

这样的思维最终带来的就是1941年12月的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本海军的威力达到了顶点。但从一开始就出乎日本人预料的是:珍珠港显然就是对马海战一般的决战,日本取得了无可置疑的胜利,但却并没有把对手打垮。太平洋的海空大战进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日本虚弱国力揠苗助长而成的“强大”海军就如同肥皂泡一般破灭了。到1942年6月中途岛的转折点,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肆虐的时光仅仅半年。随后,所罗门的海空消耗战彻底打断了日本海军的脊梁骨。1944年的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日本重新积累起来的战舰兵力面对工业“爆兵”以后的美军,更是被轻易砸了个稀烂。到1945年,复仇的怒火已经席卷了日本本土。一艘艘曾经强大的战舰沉入海底,一架架战机连同飞行员一起炸成铝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这个岛国的黄粱美梦也在燃烧弹的烈焰和升腾的蘑菇云中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有无数的残垣断壁和废铁。而残存下来的日本海军舰艇,更如同一座座凄凉的墓碑,见证着蛇吞大象闹剧的最终结局。

二.残存舰艇总数

日本投降后,联合舰队的“艨艟舰群”只剩下残山剩水。分布在各港口的残存舰艇数量和吨位如下:

战列舰4艘,总吨位12.2万吨(英吨,下同),其中还具备航行能力的一艘;航母6艘,总吨位8.78万吨,其中三艘还具备航行能力;巡洋舰(包含轻巡、重巡和旧式训练舰)11艘,总吨位8.8万吨;大型潜水艇补给母舰、水上飞机母舰各1艘,敷设舰3艘,总吨位3.3万吨,其中两艘可航行两艘;驱逐舰41艘,总吨位6万吨;各型潜水艇59艘(含小型潜艇),总吨位6.8万吨;海防舰(类似轻型护卫舰或者大型猎潜艇)100艘,总吨位8.1万吨。其余小型舰艇数量和吨位略。

1945年7月28日,美军对吴港进行大空袭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投入作战的舰艇,连同战争期间新造舰艇,总数如下:

战列舰12艘,总吨位38.5万吨;航空母舰25艘,40.7万吨;巡洋舰(含旧式训练舰)47艘,32万吨;驱逐舰174艘,27.9万吨;水上飞机母舰4艘、潜水艇补给母舰2艘,敷设舰10艘,总计7.6万吨;潜水艇174艘,25.4万吨;海防舰172艘,14万吨。其余小型舰艇数量和吨位略。商船、油轮、运兵船等后勤船只未被计入作战舰艇。

从上述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日本海军的主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已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哪怕是那些残存的舰艇,多数都已经伤痕累累,丧失了战斗力,无非是瘫在港口苟延残喘而已。

三.残存舰艇状况简述——吴港

战前和二战日本海军在本土拥有四个大型海军基地:位于东京湾南部的横须贺、本州岛南部濑户内海沿岸的吴、九州岛长崎以北的佐世保、面朝日本海的舞鹤。日军在这些地方设立了镇守府,统一管理军舰和海军建设——其作用大概相当于陆军的军区,或是今天的地区舰队。在四大港中,吴港规模最大,日军投降后留下的残存舰艇也最多。大量漂浮、坐沉、翻沉的舰艇遍布吴港四周,仿佛一座巨兽的大型墓地。

美军3月19日对吴港空袭的航拍照,防空炮火猛烈。照片右下角为机动规避的利根号,下中为起火的龙凤号

吴港从19世纪末起就成为了日本海军最为重要的基地,二战时更是艨艟无数。这座大型军港位于吴市以南。日本海军军官的摇篮——着名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紧靠着港口西侧。港口东南部的吴海军工厂则是日本最为大型的造舰基地之一,四周还分布有大量的分工厂和武器试验场。

随着战局急转直下,吴港在1944年已经云集了大量战伤待修的舰艇。到1945年,由于海上航路基本被切断,日本海军甚至都无法凑出舰队出击的燃料,除了4月大和号的自杀性特攻以外,大型舰艇基本都龟缩在港口内部。在太平洋上执行作战任务的只剩下一些驱逐舰和潜艇,护卫舰、海防舰则在沿海地区进行扫雷和反潜。美军利用B-29轰炸机在日本沿海各港口附近布设水雷封锁后,日军舰艇出动的希望被彻底断绝了。

为了彻底消灭日本海军的残余力量,美军TF58特混舰队前出到邻近日本本土的海域,在3月19日、7月24日、28日对吴港进行了猛烈空袭,港内舰艇、工厂设备被炸得一塌糊涂。美军B-29轰炸机也多次对吴市进行轰炸,以进一步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

日本投降后,美军进驻吴港,对港内的残存的舰艇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和拍照。结合日方史料,我们可以勾勒出“吴港墓地”中巨兽的最终面貌。

1. 伊势号战列舰。该舰在1943年被改造为航空战列舰,拆除后部炮塔并加装飞行甲板和弹射器,排水量膨胀到3.8万吨。伊势在3月的空袭中受轻伤,7月24日被命中4枚炸弹,舰长被炸死,舰艏沉底;7月28日,已经受到重创的伊势竟然继续使用还能开火的主炮、机关炮对空射击,中弹11枚后倾斜坐沉在音户岛以北。美军接收吴港后,认为伊势号这种“非驴非马”的航空化改装十分鸡肋。在伊势的主炮炮管里,美军还发现了一枚未能射向天空的炮弹。

伊势号遭到美军空袭,主炮正在抬升,可见尾部的飞行甲板

2. 日向号战列舰。伊势的姊妹舰,也接受了航空化改装。1945年春,日军残存的战列舰基本上都沦为了港区的浮动防空炮台,甚至还把军舰上对空作战不需要的人员和设备都疏散到了岸上。日向在3月的空袭中使用高射机关炮向敌机群猛烈开火,自身被炸成轻伤。7月24日,日向号遭到上百架次美机的围攻,被10枚炸弹命中,20多枚炸弹近失,严重进水后坐沉在吴军港东南地区的情岛以北。

坐沉的日向号

3. 榛名号战列舰。是金刚级战列舰的3号舰,因为航速快可以伴随航母机动部队前进,几乎参与了开战后的全部重要战役,战后被日本史料吹嘘为“劳苦功高之舰”。到1945年,榛名号是金刚级4舰中唯一的“幸存者”。在3月的空袭中,榛名受轻伤,7月面对美机仍继续用主炮和机关炮还击,被命中13枚炸弹和多枚近失弹,最终以坐沉在江田岛以东。美军进行勘察时,该舰的主炮仍处于最高仰角的对空作战状态。

美军进驻吴港后拍摄的榛名号近照,可见其舰体施加了迷彩

4. 葛城号航母。葛城号是云龙级中型航母的3号舰,是日本量产舰队航母计划的最终结果。日军原本意图用云龙级重组机动部队,重获与美军航母较量的能力,但船造出来了,可用的舰载机飞行员却寥寥无几,最终都沦为了港口内被美军轰炸的靶标。葛城号在7月28日的空袭中被两枚重磅炸弹重创了飞行甲板和机库,但轮机设备基本完好,仍具备航行能力。该舰在投降时停泊在吴港东南部的音户岛附近,距离伊势号战列舰不远——后者可能也“帮助”葛城号吸引了不少火力,才最终让其幸存了下来。

葛城号被炸坏的飞行甲板

5. 天城号航母。天城号是云龙级航母的2号舰。建成后因为惨淡战局既没有出过远海,也没有配备过舰载机,基本就是“宅”在吴港内。在美军3月的空袭中,天城号被一枚炸弹命中。7月24日天城号遭到密集轰炸,被3枚炸弹命中,舰体严重进水并倾斜。28日该舰再次被一枚炸弹命中并遭遇多枚近失弹,舰体进水彻底失控,2万吨的航母大角度翻沉在港口内。位置在葛城号更南边。

美军拍摄的这张翻沉坐底的天城号照片,恐怕是相当有名的反映日本联合舰队覆灭的作品

6. 龙凤号轻型航母。由大鲸号潜水母舰改造而来,在美军3月的空袭中被3枚炸弹命中甲板燃起大火,紧急处置后虽然尚能开动,但已经基本丧失战斗能力,随后系泊在江田岛东岸进行伪装。可能是因为目标较小,该舰躲过了让多艘战舰覆灭的7月大空袭,一直撑到了日本投降。

战败时的龙凤号

7. 大淀号轻巡洋舰。该舰为大淀级轻巡的唯一成员,无姊妹舰,也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3月空袭中受轻伤,7月28日遭到多架美机围攻轰炸,严重进水翻沉。位置在江田岛西侧的江田内湾中。

联合舰队末代旗舰大淀号的最终结局

8. 利根号重型航空巡洋舰。该舰为利根级首舰,姊妹舰筑摩号在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沉没。利根在莱特湾受伤后返回本土舞鹤港维修,1945年2月又被划入吴镇守府建制。倒霉是,该舰抵达吴港后没多久就赶上了美军的大空袭,3月被多枚近失弹炸伤。7月24日利根号被3枚炸弹命中,并遭到多枚近失弹杀伤;7月28日再次被3枚重磅炸弹命中,随后坐沉在江田岛西侧的江田内湾。

利根号坐沉在港口内

9. 青叶号重巡洋舰。青叶号是古鹰级的3号舰。在7月24日的空袭中,多枚命中弹和近失弹造成其大量进水,坐沉在吴海军工厂以南的岸边。但美军舰载机在28日的空袭中仍继续向其投弹,青叶再次被一枚炸弹命中。当天下午青叶又在美军重型轰炸机的轰炸中被三枚炸弹命中,舰体折断,完全丧失战斗力。

被炸断舰体坐沉的青叶号重巡洋舰

10. 北上号轻巡洋舰。北上号是球磨级轻巡的三号舰,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其拥有两舷共10座四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具有单舷齐射20枚鱼雷的可怖雷击能力。不过太平洋战争已经变成了航母为核心的新式作战方式,北上算是生错了时代。1944年底,北上曾改装为回天式自杀鱼雷的搭载舰,不过最终未能参与作战行动。1945年龟缩吴港,在3月空袭中幸运地未被炸伤,但在7月被美军炸弹重创轮机。战争结束时,北上号总的状态还算不错,许多设备仍可运转。

北上号的重雷装能力在太平洋战争中没派上用场

11. 伊402号潜水航母(大型载机潜艇)。属于伊400型潜水航母的3号舰。这种载机潜艇体积庞大,满载排水量超过六千吨,在潜艇吨位普遍以1000—2000吨为主的二战堪称水下巨兽。伊400级可搭载3架攻击机,以弹射起飞的方式执行任务,潜艇续航能力也很强,目标是攻击远洋敌军舰队和美国西海岸目标。伊402于1943年10月开工,1945年7月在吴港完工,已经没有机会出海。在被空袭炸伤后,在维修厂里迎来战败,成为美军的战利品。

残存在吴港内的潜艇群

12. 伊403号潜水航母。属伊400型潜水航母4号舰。建造时在1945年3月的吴港大空袭中被炸伤,随后停建,半成品被美军接收。

13. 伊404号潜水航母。属伊400型潜水航母5号舰,战败前完工率超过90%,为避免被美军缴获自沉于濑户内海。

坐沉的榛名号战列舰

除了上述大型舰艇,吴港内还有不少旧式舰艇,以及驱逐舰、海防舰、扫雷艇、普通潜艇等。如19世纪末建造的、参加了1905年对马海战的浅间号装甲巡洋舰、磐手号;已经被当做靶舰的、建造于20世纪初的摄津号战列舰等等。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后辈死伤枕籍之时,不少老舰倒仍处于可开动或者漂浮状态。

在吴港地区,还有不少日军处于建造状态的未完成舰。阿苏号属于云龙级航母5号舰,1943年夏天在吴海军工厂开工,因为战局恶化和缺乏原料在1944年底停工,完工程度60%。该舰后来被当做日军特攻武器的测试靶标遭到多次打击,以半沉状态迎来了战争结束。吴港内还有6艘正在施工的伊系列中型潜艇,多艘海防舰、运输船、木质特务艇等等。

美军在吴港缴获的大量蛟龙式潜艇

二战后期,日本还乞灵于某些“特殊兵器”以小搏大重创敌军,搞出了一堆微型潜艇、摩托艇甚至是有人驾驶自杀鱼雷之类的玩意。如蛟龙式微型潜艇,水下排水量50吨,只有5名乘员,用专门的小型450毫米鱼雷攻击敌人。这种潜艇在1945年春定型投产后,各造船厂开足马力生产,为即将到来的所谓“本土决战”储备武器。到投降时,蛟龙已经制造了117艘,另有500艘正在施工中。在吴、佐世保等地的船厂仓库和施工车间里,摆满了完工或是半成品的蛟龙,令美军感到相当惊讶。

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回天鱼雷

吴厂从1944年初开始了回天式有人驾驶自杀鱼雷的研究。当天秋天投入量产。这种鱼雷是九三式氧气鱼雷的放大版本,排水量8吨,装药量达到骇人的1.5吨。其由母舰携带到敌军舰队附近释放,随后由敢死队员驾驶撞向目标同归于尽。到战争结束,吴厂已经生产了数百枚回天鱼雷。美军占领吴地区后,就发现了不少回天,其残忍的作战方式令美国人不寒而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