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明清历代帝王庙,为何秦始皇和隋文帝两位开国君主进不去?

2019-11-24 04:01:34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这句话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意思就是说,国家的大事情,就是祭祀和军事两件。祭祀?现在人虽然不会认为祭祀这件事不重要,但一般也不会把它和战争等国家大事并列吧?但是在中国古代,祭祀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中华民族自古就不大规模信奉宗教,而古代人的思想素质又没有现代这幺高,那怎幺样才能凝聚一个团体呢?就是通过祭祀这样的活动。

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种类非常多,从官方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有一整套完备的体系,对于帝王来讲,祭祀古代的贤君也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开始在京师(这个时候还是南京)钦天山(今北极阁)之南修帝王庙,祭祀古代贤明君王,供奉三皇五帝和夏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共17位开国帝王(唐朝很特殊,祭祀的是唐太宗,其实朱元璋本来是准备把周文王姬昌和唐高祖李渊也拉进来的,但因为周文王姬昌终服事殷商,唐高祖李渊本以太宗李世民之力而得天下,所以这两位后来没进去)。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帝厘定祀典,乃决定按南京历代帝王庙的样式,在北京(这个时候明朝的首都已经迁徙到了北京)兴建历代帝王庙。

清朝入关后,顺治皇帝增加祭祀元朝和辽朝、金朝帝王(这个不难理解,都是异族王朝),并加祭各朝的贤臣。

这个庙里面入祀的帝王及贤臣多有调整,嘉靖二十四年二月庚子(1545年),礼部给事中陈棐请撤销历代帝王庙中的元世祖及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伯颜等五人的神位,获嘉靖帝同意,同时,南京历代帝王庙中的元世祖像被撤除。


这个其实可以理解,因为土木堡之变后,明王朝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升温,对于元朝很排斥。

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初六(1722年),康熙帝更进一步放宽入祀帝王标准,根据康熙皇帝的指示,礼部定了名单:正殿增祀夏、商、周、汉、唐、宋、金、元、明历代帝王143位,配殿增祀名臣40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增祀帝王及名臣的神牌安奉妥当,雍正帝(此时康熙皇帝已经驾崩,但根据中国古代的习惯,当年仍然使用康熙年号,此年元旦(旧历元旦)开始使用新帝年号)派履郡王允祹赴历代帝王庙行礼致祭。但祭祀的人物进一步增加了,这时,历代帝王庙享祀的历代帝王共有164位,名臣共有79位。

乾隆五十年(1785年)春,乾隆皇帝再次增加了二十五位皇帝入祀,把东汉的桓帝灵帝两位给撤了出来,历代帝王庙祭祀的皇帝最终达到188位。


景德崇圣殿及东南碑亭

乾隆皇帝认为,金朝的灭亡并不是亡国之君金哀宗的责任,所以他是可以进历代帝王庙的,但桓帝和灵帝两位虽然不是亡国之君,但对于东汉灭亡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应该被踢出来。

帝王庙祭祀的皇帝,从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朝。然而中国历史上有这幺三个大一统朝代,一个皇帝都没进帝王庙。

这三个朝代分别是:秦,隋,西晋。

这三个朝代有什幺问题呢?首先秦朝和隋朝情况差不多,算是“二世而亡”(隋恭帝这个奇葩例子不算在内),秦二世和隋炀帝这两位败家子亡国之君当然不能进帝王庙,那开国帝王呢?秦朝的开国帝王是秦始皇,这位可以说是“千古第一帝”。

但秦始皇在儒家观念浓厚的古代,其实风评并不高,秦朝有着“暴秦”的称呼,所以秦始皇这个帝王并不被认为是贤君,所以没进去,可以理解。


西晋更不用说了,这个朝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风评最差的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得国不正,政治伦理一塌糊涂,搞得国家一片混乱,短短几十年时间,什幺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些破事全出来了,整个朝代基本没一个靠谱的皇帝。

那隋朝呢?隋文帝算是不错的皇帝啊,为啥他也没进帝王庙呢?

其实正常情况下,历朝开国帝王都是能进庙的,但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除外,当时给的原因都是“功德有亏”,“故斥而不兴”

但是杨坚是个好皇帝啊,他咋就“功德有亏”了?

其实杨坚一开始是享受祭祀的,明初一开始祭祀的17位帝王就有他,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隋文帝的塑像被撤出南京历代帝王庙,所以成了16位,因为杨坚本来得到皇位不正当,他是以外戚的身份篡位自己女婿宇文赟的天下,而且对宇文家族进行了严厉的清洗。

这个在后世的皇帝看来就有些吓人了,谁也不想自己的后世家族也经历这幺一遭,所以隋文帝就被撤出来了,估计杨坚知道这个事情也比较郁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