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十几万中国劳工来到此国后,当地女子不让走,坚持要他们一起生活

2020-05-18 18:00:35

历史上有过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曾有这样一批中国劳工,他们在一战期间背井离乡,来到战乱中的德国,他们谁也不知等待着他们的会是什幺……

派遣劳工前往战场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就逐渐落入殖民者的控制,当时软弱的清政府服从列强打压群众,人民生活异常艰辛。随后几次重要战役都以大量不平等条约告终,清政府在自己的国土上愈来愈岌岌可危。

所幸在一战期间,列强大多忙于准备战争,无暇顾及剥削中国,中国这时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北洋政府并优于清政府,甚至还在讨好外国人的同时出卖自己的国人。

其实中国在一战里的表现并不十分突出,但中国也确为一战的参战国与战胜国之一,原因就在于中国曾经向西方派遣过十几万劳工。虽未在正面战场抗敌,但中国确实为战争取胜打下了坚实的后勤基础。

民国北洋政府

当时的法国是协约国的一员,常年战争对国力损耗巨大,造成国内劳动力空虚的局面。这时法国发现中国人口众多,如果能够来到法国为之所用,就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不足困境。而北洋政府自然是对外国人趋炎附势,有令必从。他们为了讨好法国,不惜欺骗、利用自己的同胞。

北洋政府以公司招工为名向全社会发布通告,极力宣传法国工厂轻松的工作任务和良好的工作待遇。经历了几次战争后的赔款、割地,中国已经整体呈现国力疲惫,民不聊生的状态,人们也迫切希望找到工作养家糊口,此时听闻北洋政府的招工通告便踊跃报名,转眼间已经聚集了十几万人。

法国知晓后自然喜出望外,毕竟法国人迫切需要一大批廉价劳工的帮助来恢复生产,赢下这场世界大战。这十几万中国劳工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北洋政府和法国利用,对他们中很多人来说都是踏上了一条不归之途。

受到法国女子青睐

一大批劳工从中国辗转至德国可谓吃尽苦头,他们本以为会享受如同宣传时所说的那样优越的工作条件,却发现自己来到的根本不是什幺正规公司。运气好的能给被分配到简陋的工厂,运气不好的则安排在矿场采矿,工作艰苦不说,薪资还特别少,甚至还要承受巨大的战争压力,他们这才知道上了当。

无奈这十几万中国劳工也并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由于语言不通也很难反抗。再加上法国与中国相距甚远,而此时法国战火纷飞,随时都有丧命的风险,中国劳工们只得安分守己,得过且过。

在法国战场上,中国劳工们可谓发挥了他们勤奋工作的优良传统。由于法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中国劳工同时负责最脏最累的重活,但他们却很少有怨言,尽职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踏实肯干的作风慢慢扭转了法国人傲慢的态度,中国劳工们也渐渐习惯了在法国的生活。

正当中国劳工们辛勤工作时,他们没有料到一种机遇已经悄然来临。法国之所以需要调遣中国劳工,就是因为本国的劳动力已经大幅减少,难以应对巨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法国女子也不得不外出打工,正好和中国劳工有了接触。

法国女子

法国女子很欣赏中国劳工淳朴厚道、吃苦耐劳的品质,长期相处之后更是认为他们是值得依靠的伴侣。一战结束后,虽然法国作为协约国的一方是胜利国,但其在战场上遭受的损失也不可谓不小,不计其数的士兵在战场丧生,法国的男性数量更少了,此时中国劳工无疑是法国女子最好的选择。

法国赞赏中国劳工付出的巨大贡献,并决定在战争结束后护送他们回国。此令一出,竟引来广大法国女性的反对。她们联合起来向政府请愿,希望恢复中国劳工的自由身份。法国政府考虑到本国元气大损,也需要引入外国男性来助力人口繁衍,同时也十分肯定中国劳工的工作态度,便同意了她们的请求。

如此一来,十几万中国劳工们就顺理成章地定居在了法国,和当地女子结婚生子,从下等劳工一跃成为法国公民。除了一部分身体有残疾和执意回国的劳工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选择了留在法国。

法国的民族英雄

当时战后的法国一片狼藉,百废待兴,战争的巨大人力物力消耗已经让这个繁荣的国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经济要复苏,各种工程就要顺利进行,这无疑需要中国劳工的支持。

他们一面与法国女子繁衍后代,一面积极投身于战后的各种建设之中。他们为战后法国的经济回复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法国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一切工作都顺利回到正轨,法国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如今去到巴黎的唐人街,可以看到了一座纪念碑,其上用中法两种文字记录着中国劳工在一战期间和战后做出的重大牺牲,也记录着法国人的感恩之心。

正当中国闭关自守的时候,西方国家已经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强大,而中国仍自诩“天朝”,拒绝正视世界的变化。外界风云变幻,中国茫然不知。当西方国家的生产力急剧增长时,商品滞销也越来越严重,于是他们将目光放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纪念碑

西方国家的胃口极大,而殖民地实在有限,这种矛盾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同盟国依仗工业优势试图击败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野心与凶残不言而喻。而中国作为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一战取胜的强力支持,理当得到应有的尊重,就像法国人纪念中国劳工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