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开私人博物馆,住上亿大别墅,在体制内的姜昆,为何如此有钱

2023-11-18 17:05:03

文| 木易

编辑| 木易

?——【·前言·】——?

郭德纲的德云社已成为曲艺界的一代宗师,他的收入和资产令人瞠目结舌。

然而,你是否知道,在中国曲艺界,竟然还有一位收入可能比郭德纲更高,资产更加令人咂舌的大佬——他就是相声演员姜昆。

一个体制内的文艺人士,在北京却住价值过亿的豪宅,还拥有一个占地超过1000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馆,收藏了无数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

这样的财富堆积,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一个收入有限的体制内员工,究竟有什么神秘之处?钱财又从何而来?

上亿豪宅与私人艺术博物馆

姜昆,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相声大师。

然而,他不仅仅是一个相声演员,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投资家和艺术收藏家。

数年前,姜昆的北京豪宅意外曝光,震惊四座。

这栋占地面积达几百平方米的豪宅,售价高达上亿元。

内部装修极尽奢华,一进门便是一座价值千万的巨型汉白玉雕塑,可见姜昆在装修上的用心。

豪宅内到处可见姜昆自己购买或朋友赠予的名家字画、古董级家具,让人叹为观止。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块晶莹剔透的鸡血石,价值数百万元。

与豪宅相比,姜昆在苏州的私人艺术博物馆规模更大,一共三层,基本面积达到1560平方米。

博物馆内展出了他多年来的收藏,包括500多件字画、玉器、瓷器等文物,每件都价值连城。

更难能可贵的是,馆内经常举办高规格的艺术品展览和拍卖会,堪称是文化艺术界的一大盛事。

相比之下,拥有德云社的郭德纲都要甘拜下风了。

作为一个寸土寸金的北京市,想要拥有一套上亿豪宅可不容易。

更令人惊讶的是,姜昆仅仅是拿着国家工资的体制内员工,收入并不高。

这无疑让人联想到,姜昆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他的财富从何而来?

各色生财之道

姜昆作为一名体制内的工作者,每年的收入并不算高。

然而,他却拥有价值数亿的豪宅和私人博物馆。

这其中,姜昆凭借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开展了多项副业,让财路更加宽广。

他曾在一档电视综艺中接到同行鞠萍的求助电话。

鞠萍想向他借5万元,姜昆听完她的困难后,忘记了节目正在直播,开始向她讲授赚钱之道。

他提到鞠萍可以卖字画来赚钱,自己的字画定价都在5万元以上。

姜昆的这番发言让节目组紧张,赶紧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姜昆的字画确实非常畅销。

凭借名人效应,姜昆还接拍了不少广告代言。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收礼还收脑白金”的脑白金广告。

脑白金广告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也引来其他广告商的青睐。

他的形象深受广告主的欢迎,这也为姜昆带来了可观的广告费。

参加各种电视综艺和商业演出,也成为姜昆重要的财路。

他的出场费从开始的几千元,到后来的十几万元不等。

只要是公司开业、品牌推广、才艺比赛等活动,都愿意出重金请来姜昆这样的知名艺人助阵。

另外,姜昆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牵线不少商业合作。

姜昆的人脉网络广泛,这也为他带来可观的中间介绍费。

可以说,姜昆既是一名杰出的曲艺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精明的生意人。

他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专长和资源,开拓多种创收途径。

正因如此,他才能在体制内工作的同时,靠自己的多项副业积累巨额财富,过上富豪般的生活。

传奇相声大师的不凡人生

姜昆,这个名字,即使是对相声不甚了解的人也并不陌生。

他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之一,在传承和发扬这门国粹艺术上,功不可没。

年轻时的姜昆得到前辈李文华的悉心指导,两人初期配合默契,登台表演频频报捷。

然而好景不长,1986年,李文华因病不得不退出舞台。

姜昆只得另寻他人,最终结识了唐杰忠。

正是在这个转折点,姜昆遇见了作家梁佐,从而获得将相声与写作艺术结合的机会。

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姜昆和唐杰忠合作演出的作品《虎口遐想》一经推出便引爆现场,两人一时间声名鹊起。

此后几年,姜昆如虎添翼,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相声作品,其中《特大新闻》、《学唱歌》等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他创作生涯的黄金期。

他用22次春晚的演出积累起人气和影响力,成为中国相声界的重要代表。

1990年,姜昆与央视名嘴杨澜合作,开办了中央电视台首个综艺节目《正大综艺》。

随后,他又创立中华曲艺学会,出版大量相声文献资料,致力于推动相声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新世纪来临后,姜昆逐步从表演转型到指导。

他不仅倾力培养后进新秀,还努力总结自己的表演心得,出版个人专着,以身作则,将丰富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

2013年,已年过花甲的姜昆创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积极组织志愿者到基层表演。

虽已功成名就,他仍然保持着为民服务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现在的姜昆也紧跟时代潮流,开始了短视频直播。

粉丝纷纷涌入,名气不减当年。

结语

有人说,姜昆这样做和掉钱眼里无异。

但是,谁会真的与金钱为敌呢?

姜昆能够从多方面获利,也许正是他聪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