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曹魏平定辽东时,孙权为何不顾路途遥远,坚持派兵前去救援?

2020-05-03 18:00:23

摘要:在古代战争中,“孤军远征”一直是兵家大忌。然而,三国时期,当曹魏大举出兵进攻辽东公孙氏时,远在江南的孙权却派出了大军,千里驰援辽东。在这场看似劳师动众的军事行动背后,究竟隐藏着什幺原因呢?

正文:


公孙渊

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盘踞辽东五十年的公孙氏政权终于迎来了它的末日。

就在这一年,奉魏明帝曹睿之命,成功熬死生平头号大敌诸葛亮的司马懿终于从关中地区抽出身来,挥师北上,与毋丘俭等一干名将一起,直扑辽东而来。


司马懿像

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公孙渊急忙派出使节去搬救兵,而他求援的对象,居然是千里之外的——东吴。

从常识来看,这是一个极为弱智的主意:且不说辽东和东吴之间本就间隔着魏国的大片领土,即使东吴军队顺着海路千里跋涉到辽东,到那时,公孙渊恐怕早就凉透了。

然而,对当时的公孙渊来讲,他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因为,在魏蜀吴三国中,唯一能够发兵前来救援的,也只有偏居江南的孙权了。

那幺,相隔千里的东吴与辽东,是如何建立起紧密联系的呢?


吴大帝孙权

一、孙权的执着

实际上,早在建安年间,孙权就开始与辽东各势力建立联络。

根据《魏志》、《吴志》、《三国史记》、《晋书》等史料记载,从建安年间到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孙权先后六次向辽东地区派出使节通好,称得上十分积极。


然而,孙权虽然极为热心地与辽东修好,但公孙家族却不怎幺领情。

孙权第一次派使节前往辽东时,当时公孙家族还是公孙渊的父亲公孙康掌权。公孙康为了向魏国示好,很利索地将使节给砍了,孙权的热脸结结实实地贴上了冷屁股。

使节被杀,孙权自然十分生气。但奇怪的是,几年之后,孙权好像完全忘了这回事,又开始接二连三地派人出使辽东。

孙权的热心,却苦了这些使节们:不仅要忍受海路颠簸之苦,还随时有着掉脑袋的风险——

嘉禾二年,孙权第四次派大臣出使公孙氏,为首的使臣有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等高级官员,带领着上万人的队伍以及要赐予公孙渊的九锡仪仗,还有无数的金银和货物,可谓规模空前。

然而,当使节团好不容易抵达辽东后,之前表现的十分恭顺的公孙渊在魏国的压力之下,突然翻脸,派大军将东吴使节团包了饺子,只有秦旦等寥寥几位使臣侥幸逃到了高句丽,九死一生地回到了东吴。


按理说,吃了这幺大的一个亏,孙权应该恨公孙渊入骨。但当公孙渊派人前往东吴求救时,虽然东吴朝廷中纷纷上书要求斩使报仇,孙权却不仅没有采纳,还派出了羊衜、郑胄、孙怡等人率大军千里驰援辽东,真可谓“公孙虐我千百遍,我待公孙如初恋”。

然而,等到孙权的大军赶到辽东时,公孙氏政权早已被司马懿的大军踏平了。但军马已出,总不能白来一趟,于是,东吴大军在辽东与魏国守将大战一场、得胜而归,也算是替九泉之下的公孙渊出了一口恶气。

二、孙权的图谋

孙权作为一代枭雄,能够不顾路途遥远与物资、军力的消耗,特别是在公孙氏出尔反尔之后,还屡屡放低姿态与之修好,其背后若是没有重大图谋,恐怕谁都不信。

那幺,孙权所图的是什幺呢?

首先,虽然历史记载中大多认为孙权是一个守成之君,但实际上,偏安江南一隅绝不是孙权所乐见的状态。建安五年,鲁肃就曾经为孙权策划了“建帝王之号,以图天下”的总体方针,并得到了坚决的执行,可见孙权谋取天下的野心。


鲁肃为孙权制定的战略计划比着名的《隆中对》还要早七年

特别是当孙权称帝,与蜀汉重新确立同盟关系,消除了来自西部的威胁后,如何限制曹魏、甚至与之争夺天下就成为了东吴的中心战略。

在孙权眼中,公孙氏虽然实力不强,但作为当时北方除曹魏之外仅存的割据势力,无疑是牵制曹魏,构建西、南、东北三方面包围圈的唯一选择。因此,纵使公孙氏在投靠东吴反复无常、来回摇摆,孙权也必然要全力拉拢,才有可能实现他争夺天下的梦想。


其次,辽东地区对于孙权来说,还是一项战略资源的重要来源地。这个资源就是——战马。

三国时期,骑兵在平原战场上无异于核武器一般的存在。孙权要北上与曹魏作战,必然要面对曹魏极其强大的骑兵,如果没有与之相抗衡的骑兵力量,称霸天下的野心无异于痴人说梦。


古代战争中骑兵不可或缺

但是,对于江南地区来说,蓄养战马历来是相当困难的,自从掌握吴国政权以来,孙权一直千方百计地四处搜罗良马。正因如此,孙权将眼光瞄准盛产马匹的辽东地区就成为了顺利成章的事情了。

特别要说明的是,对于孙权的这种意图,公孙氏也是心知肚明:“致遣货物,欲因市马”。公孙氏敢于屡屡挑战孙权的底线,正是因为把住了东吴的要害。

随着曹魏平定辽东,孙权所做出的的大量努力终于还是付诸流水。自此,失去了牵制曹魏关键棋子和北方马匹产地的东吴再也无力与曹魏争夺天下,割据江南成为了它唯一的选择。


然而,从历史视角来看,孙权与辽东的联系绝不是徒劳无功的:一方面,东吴的通商船队打通了从江浙直达辽东半岛的海上航线,到了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这条航线已经成为了江南政权与北方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通商交流,江南先进的文化、手工业技术开始逐步传到辽东,辽东的物产也可以顺利销往南方各地,有效促进了两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