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轻功水上漂的“水坝终结者”,英国轰炸机的中坚,兰开斯特轰炸机

2020-03-19 12:01:06

图为底板行动中被击毁的盟军飞机

1945年1月1日元旦,德国空军最后的行动“底板行动”开始了德国空军使出了全部的家底,派出了他们所有能派出的飞机,用上了所有能用的燃油。如此舍命一搏的攻击击毁了盟军停放在前线机场的约800架作战飞机。而作为代价的是约300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以及德国空军所剩无几的燃油。而大批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无法弥补的。德国空军用尽了他的最后一丝力量。

图为布拉格机场上的德国飞机的残骸,底板行动后德军大多数机场与此情景类似

底板行动之后,德军也未能阻止他们的颓势,这点微不足道的损失对于盟军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随着盟军在东西线战场节节胜利,残存的德国空军已经完全没有了开战时的骄傲,德国的天空已经不属于他们了。西线大群的P51野马,P47奶瓶机群不是他们能够对付的对手,东线新型的雅克与拉系战斗机的性能也逐渐追了上来。最重要的是德国空军的燃油已经所剩无几。欧洲的制空权已掌握在盟军手中,作为德国军工生产重要基地的德累斯顿成为盟国空军集中攻击的重点目标。于是西方盟军统帅部制定了大规模空袭德国的“雷击”行动方案。在之前雅尔塔会议中,英美苏等盟军制定了战后对德国占领区域的划分。德累斯顿属于苏联占领区。英国首相邱吉尔亲自把在预定的苏军占领区内的德累斯顿定为目标显得颇有深意。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德累斯顿位于德国东部,之前受轰炸机航程的影响收到的轰炸损失轻微。其次由于苏联的快速推进,德国将大批部队从西线运往西里西亚企图阻止苏联人的进攻。盟军试图破坏德国人运输道路,造成混乱。作为德国军工仅剩的几个基地,它是盟军的头号目标。但为此就对城市进行大规模无差别的轰炸是令人质疑的。

这是最为着名的一张照片,雕像的面前是满目疮痍的城市

1945年2月13日晨,英国空军轰炸机部队司令哈里斯中将下令连夜空袭预定目标德累斯顿。机群分两批出动,间隔时间为3小时。13日下午18时,第一批245架飞机从英格兰中部的安德兰特机场起飞了。作为先导的蚊式高速轰炸机飞在最前面,随后是大批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22时,英国机群飞临德累斯顿上空。此时,这个被称为“世界建筑宝库”的文化古城仍沉浸在一片安详之中。没有防空警报,没有探照灯光,剧院和影院照常营业,夜空中回荡着优美的舞曲。英国的目标指示飞机投下了照明弹和目标指示弹。接着,令人恐怖的防空警报响了起来。

遭到轰炸后的德累斯顿城区



22时10分,英国轰炸机投下了第一颗炸弹。飞在前面的轰炸机用爆破弹把古老的建筑物炸上了天,后面的轰炸机则投下燃烧弹,使地面成为一片火海。3小时之后,第2批539架英国轰炸机又飞抵德累斯顿上空狂轰滥炸,投下了大量重磅炸弹和燃烧弹。火浪弥漫,汇成一片火海。高温造成的冲天气流形成一股可怕的火风暴,由于氧气被火风暴耗尽,大批躲在掩蔽部里的市民窒息死亡。第二次空袭后刚刚8小时,14日10时,白天的空袭接踵而至。第三批飞机是美国空军由P51“野马”战斗机护航的1350架B-17和B-25轰炸机。成千上万颗重磅炸弹投到了德累斯顿的铁路调车场和市区北部。护航的“野马”战斗机机因为找不到较量的对手,便用它的6挺机枪对准沿易北河两岸逃命的无辜市民扫射。德累斯顿被英美空军的3749吨炸弹和燃烧弹夷为平地。市区变成一片废墟,大火连续烧了几昼夜,130万居民中被炸死13.5万人,约35470座建筑物遭到破坏,安东尼宫、茨温格尔宫、圣母教堂、塞姆佩尔美术馆、日本宫、歌剧院等古代建筑连同这座名城一起被毁灭了。上百万居民无家可归。他们同外地逃难者形成一支难民大军。

遭到轰炸的德累斯顿,英军投下了燃烧弹将城市付之一炬,大火将空气燃尽。



此后,每年的2月13日20时15分,德国东部的各个乡村教堂都会响起沉闷的钟声,纪念这次给平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大空袭。战后,人们认为“雷击”行动是不顾人道主义原则的恐怖主义行动,把哈里斯称为“屠夫”。哈里斯也承认这是杀戳人民,他只是强调“雷击”方案不是由他制定的。

几个警察正在搜寻幸存者

综上所述对德累斯顿的轰炸造成损失巨大,但这恐怕要归结于英国空军对德国城市采取的无差别轰炸的方式而美军则主要将轰炸重点放在市郊的工厂以及铁路枢纽上。这主要是由于英国皇家空军奉行的是对城市中心实施无差别的夜间大面积轰炸,而美国陆航更倾向于对特定目标实施昼间精确轰炸。而伤亡重大的主要原因也有遭受轰炸较少疏于防范,难民涌入等等。在苏联面前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轰炸,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英国人是在向未来潜在的东方对手进行示威。

而此次轰炸的主角就是二战英军轰炸机部队的中坚——“兰凯斯特”四发重型轰炸机


正在作战的曼彻斯特轰炸机,从图上看其跟后来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有很多相同点

在二战开始之前,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轰炸机是曼彻斯特轰炸机,由于该机性能已经落后,所以在1940年阿芙罗飞机公司决定上马四发方案。为了节约成本,公司设计要求新飞机可以使用75%的曼彻斯特轰炸机老部件,主要改动集中在机翼中段的重新设计,以便能容纳四台发动机。总设计师罗依·查维克通过延长翼肋间距的方法将曼彻斯特轰炸机安装上4台“梅林”4型发动机,并于1941年1月9日在林格威机场首飞成功——这就是威名赫赫的兰开斯特轰炸机。

正在云层中飞行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



由于战争已经开始,所以当第二架兰开斯特原型机DG595试飞成功后便正式定型为兰开斯特MKI,开始大规模制造。采用常规布局的“兰开斯特”飞机具有一副长长的梯形悬臂中单机翼,四台发动机均安置在这相对较厚的机翼上。近矩形断面的机身前部,是一个集中了空勤人员的驾驶舱,机身下部为宽大的炸弹舱,椭圆形双垂尾和可收放后三点起落架则与当时流行的重型轰炸机别无二致。“兰开斯特”硕大的弹舱内可灵活选挂形形色色的炸弹,除250磅常规炸弹外,还可半裸悬挂从4000、8000、12000直至22400英磅重(合10160千克)的各式巨型炸弹,用于对特殊目标的打击。作为自卫武器,它的基本装备是机枪,后机身背部和机尾分别设FN5、FN50和FN20型动力炮塔,各炮塔安装“勃朗宁”7.7毫米机枪2~4挺。

飞行中的兰开斯特轰炸机可以看到其前部中部后部装备的机枪塔,虽然火力不如B17但对于夜间轰炸来说已经足够



首个装备兰开斯特飞机的是44中队。兰开斯特于1942年3月3日第一次参加轰炸挪威的矿山,然后参加1942年3-6月间对德国鲁尔区的埃森、科隆、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的夜间照明轰炸,特别是对科隆、埃森、不来梅的3次“千机大轰炸”,是战争史上的首次轰炸机大编队战略轰炸。从此,兰开斯特成为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的中坚力量,参加了英国对德国的单独战略轰炸、英国和美国联合对德国的战略轰炸。

参加千机大轰炸任务的兰开斯特轰炸机,千机大轰炸是二战中最大规模的战略轰炸


被轰炸之后的科隆,科隆大教堂屹立在城市的废墟之中



1943年5月16日夜,英国皇家空军第617中队的19架兰开斯特分别攻击为鲁尔工业区提供电力的莫奈、埃代尔和索尔培水坝。虽然参加轰炸的617中队损失惨重一—19架飞机中损失了8架,损失机组人员56名。但这次攻击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两个溃决的水坝放出2.7亿立方米的水,淹没了下游160公里范围的区域,煤矿和工厂被冲毁,1500余名工人被淹死。德国人为了修复水坝,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被轰炸后的鲁尔水坝,炸出的巨大缺口使得水坝溃堤,水坝下游成为一片泽国


兰开斯特正在释放跳跃炸弹,为了能够摧毁水坝,英国人创造出了跳跃炸弹来越过水面上的防雷网

跳跃炸弹的原理类似于打水漂,将炸弹做成圆形并在投放前,启动炸弹中的发动机,炸弹会逆时针旋转,在水面上不断弹跳越过一道道防雷网最后命中大坝,用冲击力以及大当量的炸药将大坝撕开一道口子。

兰开斯特投下“跳跃炸弹”



1944年9月15日,27架兰开斯特袭击“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提尔皮茨”号前甲板中一枚“高脚柜”型重磅炸弹,丧失了自航能力;1944年11月12日,32架兰开斯特又袭击“提尔皮茨”号,,战斗中三发高脚柜炸弹命中提尔皮茨,一发擦炮塔防盾而过,没有造成致命伤,但另外两枚炸弹洞穿提尔皮茨的装甲并造成了一个两百英寸的大洞。随后炸弹爆炸引发在舰内大火引爆了弹药库并炸断了C号炮塔。提尔皮茨在遭受这三发炸弹攻击后迅速倾覆,船上的1700人当中有接近1000人阵亡。

沉没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附近,“高脚柜”炸出的巨型弹坑,与人相比可以看出其威力巨大


一枚“高脚柜”炸弹命中提尔皮茨号,提尔皮茨号上腾起了冲天的蘑菇云


存放在博物馆的“高脚柜炸弹”,旁边的普通炸弹显得十分渺小



除了战争时期的战斗任务外,兰开斯特至少执行过两次和平任务: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德国完全没有粮食供应,英国动用兰开斯特向德国饥民空投了6,684吨紧急救援食品;在德国投降后24天内飞行2,900架次,将74,000名英国战俘运回英国。

英国二战空军众将士



兰开斯特轰炸机一共生产了8,095架(含加拿大生产的430架),在战斗中累计出击156,192架次,损失3498架,共计投弹604,612吨(包括51,513,105枚燃烧弹和1,200枚水雷)。战斗中损失24486名机组人员(亡、伤、被俘),平均每投下132吨炸弹损失一架。

兰开斯特作为二战中英国的主力重型轰炸机其出色的载弹量,以及丰富的服役记录和战果使得兰开斯特不失为一代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