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从惨败宁锦到破口入关,皇太极的清军为何远胜努尔哈赤的后金军?

2022-08-13 17:05:03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佑陵

字数:4627,阅读时间:约9分钟

编者按:说起明亡清兴的历史,皇太极是个特别值得一提的人物。有观点认为,皇太极是17世纪后期,东亚第一流的人物。正是他扭转了努尔哈赤死后,后金经济崩溃的局面,并打下了满清入主中原的基础。本文就要聊聊,皇太极是如何整顿后金军,重新拉大明军与清军的战力差距的。从后金到清,八旗军队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去世,第八子皇太极即后金汗位。皇太极即位初期所面临的局面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在努尔哈赤晚年高压的统治下,后金统治区内满汉关系十分紧张。

▲皇太极

辽沈失陷后,辽东汉人纷纷逃出沦陷区。天命六年(1621)六月,刘兴祚到金州任游击招降汉人时,“至金州城,见城内惟有书生二人,光棍十人。次日询之,谓城中书生皆逃避于海岛”。又据《满文老档》天命十一年(1626)七月记载:“取辽东后,叆河之人散失……凤凰城、镇江、汤山、长甸、镇东五城,空旷无人。”?

后金军对逃跑的汉人实行严防和屠杀的政策,汤站堡附近驻扎的后金军为防范汉人逃跑,甚至将境内已降的汉人作为俘虏,杀了近万人。前后逃入关内的辽东民众多达上百万,逃入朝鲜,逃入附近海岛的民众也有数十万人。

与逃亡相伴随的就是辽东汉人此起彼伏的反抗。从镇江到辽南,从复州到河西十三山,辽东汉人的反抗一浪高过一浪。而后金耗费的精力也越来越多,在平定镇江暴动时,努尔哈赤只命令武尔古岱和李永芳率千人就平定了。

但到了复州暴动的时候,努尔哈赤派出次子代善第十子德格类出动两万人才解决,后面平定盖州暴乱时,武尔古岱和李永芳竟然受挫相持还得努尔哈赤从辽阳调兵8000,才勉强将暴动平息,但是暴动骨干依旧有万余人逃到了朝鲜。

更糟糕的是因为战乱而造成的生产力的衰减。皇太极即位之时,粮食的官价达到了一升粮食一两银子的惊人价格。要知道在明朝万历年间辽东的粮价大致为一石一两,后金统治下辽东的粮食价格翻了10倍!这还常常有价无市,皇太极即位初年的情况是“司农称匮,仓无积粟”《天聪臣公奏议》。

除了这些内部矛盾之外,军事上的问题就显得更加严峻了。后金是以武立国,后金建立最重要的保障就是八旗劲旅的能征善战。但这个时候,明军与八旗兵之间战斗力的差距却在拉近。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宁远兵败,曾经在辽东屡克坚城的八旗兵首次折戟宁远城下。这其中最主要原因当然是,八旗兵不善于攻坚,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发挥了作用。但是八旗兵武备的废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在战后,后金的谋臣刘学成就说:“汗自取广宁以来,马步之兵三年未战,主将怠惰,兵无战心也。兼之车梯藤牌朽坏,器械无锋,及汗视宁远甚易,故天降劳苦于汗也。”可以说从广宁之战后,后金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生锈了。而此时明军却花费巨资在辽西重塑新辽军,两军的战力差距此消彼长,到了皇太极即位之时已经到了很可怕的程度。

▲袁崇焕

在这种趋势下,宁锦之战爆发了。宁锦之战是的前奏是后金与袁崇焕长达半年的议和缓冲期。皇太极想通过议和的时间来整合内部,东征朝鲜,袁崇焕想通过议和的缓冲来修复锦州、中左、大凌河。但当皇太极成功征讨完朝鲜,初步整合完内部之后,定然不会坐视袁崇焕从容筑城。

1627年5月,皇太极决心征明。兵峰直指辽西的锦州,宁远。皇太极留贝勒杜度、阿巴泰守沈阳,亲自率诸贝勒、将士5万余人征明,力图抢在明军筑城完工前,一举攻克。

后金军五月六日出发,九日至广宁旧边。选精锐为前哨,探清明军虚实后,皇太极将军队分为三队,命济尔哈朗、阿济格、德格类、豪格等率精骑为前队,皇太极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统大队人马居中,“令攻城诸将,率绵甲军及厮卒等,携云梯、挨牌等物为后队”,日夜兼程,浩浩荡荡直趋辽西。
十一日,皇太极率两黄旗、两白旗兵直趋大凌河,驻守大凌河的明军皆弃城而走,后金兵未遇什么抵抗便到达锦州城下。大贝勒代善、阿敏等率正红、镶红、镶蓝旗兵直逼锦州城下,遂围其城。大贝勒莽古尔泰率正蓝旗兵直趋右屯卫,携其所获,也会师于锦州。

但是在锦州皇太极却遇到了硬茬子。总兵赵率教率军拼死抵抗,皇太极猛攻一天,从早上打到傍晚,完全没占到上风。这一天的激战损失如何,清朝史料没有说明,但却记载了皇太极连夜派人去沈阳调援兵。而第二天十五日,清军只敢环城而行,根本不敢靠近城垣,可见第一天攻城清军是受损颇大。

在进攻锦州无果之后,皇太极与沈阳的援兵会合,攻击宁远。五月二十八日黎明,皇太极率领后金兵至宁远北岗。而这时候宁远的袁崇焕早就准备多时了。袁崇焕与监军太监刘应坤、副使毕自肃,“督将士登陴守,列营濠内,用炮距去”。

与第一次宁远之战不同,这次明军除了婴城固守之外,还派出部队出城列阵。这一举动表明,明军的野战信心正在恢复。满桂率援军一万人在城外驻守,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在西门扎营,副将尤世威在城东二里扎营。

皇太极来到阵前,见明军沿城环列枪炮,“因其地逼近城垣”,后金兵难以用骑兵纵击,为了引诱明军出城野战,皇太极命令退军,逾山岗,环视明军动静。但明军不为所诱,“按兵不前”。

皇太极见此计不成,欲率军攻城。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皆认为距离太近,不可攻。可见后金军在作战的勇气上已经先失一阵,这个时候皇太极不打也得打了。如果任由军中的恐慌情绪蔓延,后金军的士气长此以往将不堪设想。

皇太极说:“昔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尚何以张我国威耶?”说完,亲率贝勒阿济格与诸将侍卫、护军等,疾驰进击。后金兵首先遭到宁远城外明军的奋力抗击,明车营都司官军用红夷炮等火器轰打后金兵,后金兵死伤严重。接着满桂、尤世禄、祖大寿等率明军与后金兵展开激战。明军拼死抵抗,甚至满桂都身中数箭。

此战延续到第二天,后金军也没占得便宜,在激战中连皇太极的营帐都被红夷大炮炸毁,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及瓦克达均受重伤。皇太极只好放弃攻宁远,回师锦州。三十日,后金兵至锦州。

六月四日,皇太极想在锦州挽回一些面子,亲自督战攻城,企图一举拿下锦州城。但是,锦州的赵率教也不是吃素的,在宁远占不到便宜的后金军在锦州依旧铩羽而归。皇太极只得放弃锦州作战,回师沈阳。

这一战对后金的打击非常大。之前是攻城失利,而此次连野战也没占到便宜。而且更重要的是后金此次是精锐尽出,却损失惨重。其实当时锦州的城池并不坚固,据在锦州调度火器的詹大臣在战后说“今夏调守锦州,城如腐糟。职营分守西面,困攻匝月,誓死血战,幸获全捷。”

可见八旗军攻城能力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而锦州城池不坚固的问题,皇太极同样明白根据《盛京满文逃人档》的记载“十五日。有诸申一人、汉人二名自宁远逃至。彼等告称:“锦州纪太监奏报明帝曰:锦州城多年失修,被围困时,无发兵来援。””这就促使皇太极在八旗内部进行革新。

在努尔哈赤时期,兵种的划分很不明确。虽然有说法,“虏步战强,马战弱,北军(明军)马战强于叶赫,叶赫强于建州,虏步战强于北军,北军强于叶赫。”“奴酋积强久练,步骑皆精……奴之步兵极精,分合有法……谈东事者但以为长于弓马”。

但其实当时后金并没有专门的马兵步兵划分,在马上就是马兵,下马作战就是步兵。同时,虽然努尔哈赤很重视哨探,但还是没有对其进行专门划定。于是到了皇太极时期,他就在八旗内部进行军制改革。

首先是从护军中专门划分出前锋。皇太极从精锐的护军中优中选优,选出前锋单独成军。这些人在战场上作为大军的耳目承担侦查哨探的任务。在皇太极时期前锋主将也是军中的精锐,人尖子。比如前锋主将吴拜身经百战,“遍体肌肤如刻尽然”。而皇太极对于这些主将也是极尽恩宠,图鲁什作为首任前哨主将。

天聪八年(1634年)闰八月大掠宣府时,奉命前往侦探,被明哨卒射中腹部卒于军,追赠“硕翁科罗巴图鲁”名号,并由包衣牛录改为专管牛录,令其子巴世泰管辖。在后来的战争中,清军总能占据战场主导权,这与清军卓越的侦查反侦查能力是离不开的。很多时候明军到达战场就成了瞎子聋子,这就是因为明军的哨探被清军前锋大量杀伤,捉生所致。

皇太极组建了专门的步兵部队。1631年,皇太极在进攻南海岛时首次使用步兵。是役命“总兵官楞额礼为右翼主帅,总兵官喀克笃礼为左翼主帅,率骑兵千五百人、步兵四千五百人”。步兵为骑兵的三倍,这是因战役特殊需要而配置的。

南海岛,泛指辽东半岛以南黄海中诸岛。当时为东江镇总兵毛文龙辖区,虽然此时毛文龙已经身死,但东江镇依旧是后金统治辽东的一大隐患。在这种海岛攻击战中,对传统的骑兵是很不友好的,但步兵的建军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短板。而在后续的作战中步兵更是以一种单独的兵种出现在史料中。

1633旅顺口之役:“征旅顺口时,霸奇兰与萨穆什喀并舟先入,奋击岸上敌兵,霸奇兰面及肩胁俱被创,独前进,败敌兵一队,复大呼于军曰:‘有能超跃先登者,吾必记功’……时霸奇兰为步兵主帅。”

是役先从陆地运船入水,步兵翼帅萨穆什喀“乃建议,以兵既潜进,何乘马为?于是众皆步行。时镶红、镶蓝、镶黄三旗,各运一船,俱不能至,萨穆什喀独步率众运之。比临水次,贝勒岳托谓之曰:‘萨穆什喀,汝可努力!’答曰:‘如贝勒命,此城誓必得,我岂有乘船空返之理?’遂同霸奇兰船,先八旗而进”。

旅顺口之役,步兵出奇制胜,起了决定性作用。步兵主帅霸奇兰卒于天聪十年(1636年)二月,萨穆什喀继之。大约就在此时。清军步兵在战役中已单独编旗。同年掠明之役,首见“萨穆什喀一旗兵”:“近者往征燕京武英郡王有捷音至……图尔格、萨穆什喀二旗兵合攻雄县……萨穆什喀、苏纳二旗兵合攻容城县,萨穆什喀一旗兵先登取之。”步兵在后续的攻明作战中大显威风。

阿济格、阿巴泰于崇德元年(1636年)九月八日一份奏报中还提到,萨穆什喀旗之步兵共掳获马骡1401头、驴4020头、牛4054头、骆驼2头、羊600只,人4800口。在这次奏报中,萨穆什喀旗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以及石廷柱的汉军等旗并列,就俘获总数而言,仅仅次于满洲正黄旗(18207)、蒙古镶白旗(18100)。

崇德二年(1637)四月清军袭皮岛之役,步兵又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军事先议定作战计划是:因皮岛不可一路攻取,欲分兵两路偷袭。定议:“将我国所造小船由身弥岛北潜逾二十里以外之山,拉运至皮岛西北熬盐之河港。遣八旗护军参领及每牛录所出护军一名,命步兵固山额真萨穆什喀在前统领偷袭。命步兵章京率领步兵继其后,攻打皮岛西北隅之山嘴,以固山额真昂邦章京阿山、叶臣乘我国新造小船在后督战。”

这次兵力部署,以满洲步兵担任主攻,在步兵前又配置精锐护军为前锋,令步兵固山额真萨穆什喀督率。四月八日夜幕降临之际,偷袭成功,皮岛陷落。从此,明军不复敢言战守。

外加清军的火器短板,也因为孔有德的归降而一跃成为世界先进水平。到了皇太极执政中后期,清军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战有自己的制胜方法。在野战之中,清军的前锋哨探能迅捷的侦探敌军动向同时消灭对方侦查哨探。

而到了正式交战之时,面对明军的车阵,清军有汉军炮兵助阵,在突破阶段,披坚执锐的步兵能率先打开进攻通道,随着清军精锐骑兵投入战场,接下来就是一边倒的屠杀。虽然此时明军也在努力变革,但与清军相比,战力的差距还是越来越大。所以当九边精锐明军再一次兵败关外之时,大明王朝的国运就不问可知了。



参考文献:

1.《清史:上卷》

2.《清代政治史论稿》

3.《中国军事通史清代卷》

4.《满文老档》

5.《天聪臣公奏议》

6.《清太宗实录》

7.《清代档案史料丛编》

8.《中国明朝档案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