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美械迷信”?现在的乌军与历史上的国军,为何都偏爱美械?

2022-08-13 17:05:02

我们在谈历史上的国军时,总是会遇到德械师、苏械师、美械师之类的名词。

其实所谓的德械师、苏械师基本是现在网友们给叫出来的,但是当时的国军的确对于引进的德械、苏械比较重视。

现在俗称的德械师通常指的是国军整军后编成的20个调整师部队,而所谓苏械师则是国军接装苏式武器装备后,重点补充的那些攻击军部队。

至于美械师,在国军中倒是真有这样的叫法,在抗战后期编装美械部队时的正式文件上即有“美械装备军师”之说。

当然了,在装备的程度上,美械军“美械化”的程度,肯定是比前述所谓德械、苏械师要高很多的。

在当时的国军中,对于购自国外的先进武器普遍都比较“自信”,往往认为只要装备了这些先进武器,那么战斗力就必然会达到相应的水平。

我们知道,美式装备的确很先进,实战中对国军战斗力的提升也很大。但是美式装备想要完整地发挥战斗力,其实还得依靠相应的美式体系。

如美械化程度最高的驻印军,之所以在缅北作战中表现出色,有很大因素是背靠着美式后勤体系。而当这些部队回到国内战场后,凭借初期的装备完好度和库存,尚得以支撑美械装备威力的发挥。

然而当后续的补给跟不上损耗之后,其战斗力就会大减。所谓美械部队的表现,此时尚不如补给完好的国械部队发挥得好,以至于后来国军部队开始为美械部队换装部分国械,以在改善补给的情况下维持战斗力。

比如“五大主力”中的第18军,就曾改装国械,实际的战斗力并没有受到影响,反倒算是国军“五大主力”中打到最后战力表现最强的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军美械部队的覆灭,我军中实际是有不少美械部队的,那我军对美械装备又是如何利用的呢?

首先,我军对于美械武器也是很重视的,比如华野缴获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后立即组编特纵美式榴炮团;但同时我军对于美械武器弹药消耗大也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使用美械武器时并没有刻意强调编制一定要美械化,而是拣选合适的美械装备部队,同时注意打造可靠的后勤补给体系、集中配置缴获的美式弹药,以比较务实的态度让美械武器发挥战力。

我们反观乌克兰军队,虽然该国本身有不错的军工体系,但对于美式装备却非常渴望,而且相当迷信。

比如标枪反坦克导弹,实际上这种导弹并不足以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但早在俄乌开战之前就被乌方宣传为“神器”。似乎只要有足够的标枪导弹,就足以克制俄军的装甲集群。

也正因如此,在俄乌开战后美国召唤西方多国在第一时间向乌克兰大量输送的也是此类导弹,甚至在很短时间内便搬空了美国库存的三分之一。

仅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美国等国家支援给乌克兰的单兵反坦克兵器已有数万枚之众,然而这些武器并未对俄军的装甲车辆造成多大的实质性杀伤。甚至说标枪导弹的可靠战果,比之乌克兰的国产导弹尚有不及。

这当然不是说美制导弹性能不行,而是乌军没有足够的培训时间,同时在作战体系上也不可能仅靠某一类美制武器就能扭转战局。现在被俘的乌军官兵,从上到下都在吐槽支援的兵器不好用。实际上并非是此类武器真不好用,而是跟自己此前过高的预期发生了冲突。

以现在的俄乌地面战来说,给双方造成最大损失的其实是炮兵(比如最近的北顿涅茨克河渡口之战),这也是乌军现在继续要求美式大炮支援的原因所在。

然而炮兵部队形成战力的周期更慢,与其期盼于美式大炮,倒不如整合现有的乌军炮兵,在尽可能规避杀伤的同时,结合战区实际打击俄军薄弱处,这样反而更有效果。

总的来说,乌军和国军在迷信美械的问题上是比较一致的,但只看到了美械强大的一面,却比较忽视自己能否完全消化的问题。将过多信心与期待放在这上面,真不如脚踏实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整合现有力量来得更高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