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战国和两汉时期的人形灯具一览

2022-08-04 17:05:02

恩格斯说:“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自从人类掌握了如何运用火之后,便快速地跃入了文明时代,火如此重要,它可以烹饪食物,可以取暖,更重要的是,有了火以后,人类不再那么惧怕黑夜了。

不像现在,我们照明用的是灯泡,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都是用火来照耀黑暗的夜晚,而灯具,就是承托火的载体。从它们出现开始,就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灯具是人类与光明的桥梁,人们利用灯可能很早,但意识到自身与灯的关系,却要等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楚辞·招魂》出现了“镫”这个名称,“瓦豆谓之镫”揭示了灯的形制最早是从豆演变而来这一历史事实。

这一时期的灯具以青铜质地为主体,战国时期的人形灯具造型中,像是山东出土的人形铜灯——由一男子双手各擎着一个带有盘柄的灯盏;还有河北出土的银首人形灯——油一长袍男子右手持蟠螭,左手持螭尾的造型,这些都是很完整的战国时期的灯具杰作。







到了两汉时期,则进入了人形灯具发展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不管是人形灯具的数量、工艺水平,还是结构、造型等方面的制作,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

灯具界的大明星,被认为是中华第一灯的,就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绾墓中出土的长信宫灯。

青铜鎏金的质地、巧妙实用的构造、形象生动的造型、扑朔迷离的身世,这都是长信宫灯让人着迷的地方。长信宫灯是1968年出土的,正是郭沫若带的那支考古队挖掘出来的。



长信宫灯浑身鎏金,是一个跪坐的宫女双手持灯的造型,关于“女性持灯”的造型也有说法,汉卫宏《汉旧仪补遗》中记载:“省中有五尚,尚食、尚冠、尚衣、尚帐、尚席”。也就是说,像是吃饭穿衣这种日常行动中,帝王或贵族身边都有专门的女官负责。

长信宫的窦太后在沐浴时,身边有女官手持灯具照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所以出现这种侍女形象的灯具也是情理之中的。

此外,还有吊灯,如这东汉人形铜吊灯,双手捧着灯盘,双膝跪地,形象被塑造的虔诚而恭敬。这个吊灯很明显和长信宫灯类似,都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看来也是古代某位贵人的仆人,正在为主子举灯照明。



湖南博物馆还有一盏像是要起飞的人形吊灯,这个吊灯,人形的中空可以储存燃料,结构精巧,很有实用性。对古人来说,也许这个造型隐约有他们对“飞天”的憧憬,不过按我们现在眼光来看,这还真是吊威亚的完美呈现。



前面都是一个人举着灯,那么这个上过《国宝档案》的灯具,则更是宏大而又极具特色了。这是东汉的彩绘百花灯,顶部是彩绘朱雀形灯盏,灯干部插接灯盏、飞龙,各有12个羽人坐在灯盏和飞龙上,灯脚处还有各种动物,整体看上去繁复而又具有着某种神秘的吸引力。

这个灯具是对昆仑仙山的塑造,古人认为,神仙们都住在昆仑山,在这座“仙山”中,不仅住着长生的羽人,也住着飞升的神禽瑞兽们,即使没有真实见过,但古人的想象也足以让人心生向往。



从这么多出土的人形灯具来看,至少可以证明人类对自我认知的觉醒。早期的人类热衷于宗教、神的存在,但神的形象却是以人为蓝本而创造的。

纵观整个两汉时期,人形灯具务实、精细、逼真又富有神韵,灯具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生活照明需求的普通用具,而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精神意义,其中就包括人们的神明信仰,所以这些灯具,也具有了更大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