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上帝之鞭:阿提拉的一生,浓缩了两千多年的草原历史

2019-11-13 04:01:44

如果罗马人能够提前知道,整个欧洲在日后都会被”上帝之鞭“的恐怖阴影所笼罩。或许,他们会更加慎重地考虑,该如何用帝国的文化对这个12岁的匈人质子进行文明的洗礼。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图 | 阿提拉剧照

公元418年,西罗马帝国与匈人部落签订议和条约,条约中规定,双方要进行人质互换。就这样,两个将对欧洲的历史有深远影响的少年,远赴他乡,开始了他们的质子之旅。

罗马帝国这边的质子是被称为”最后的罗马人“的埃提乌斯;而匈人那边的质子,是让整个欧洲谈之色变的”上帝之鞭“阿提拉。

历史背景

公元4世纪,也就是中国的东晋时期,一支生活在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匈人,西迁到了西亚和东欧地区。经常有人将匈人说成汉朝时分裂西迁的北匈奴人,但是,匈人和匈奴人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史学界尚无定论。目前的说法是二者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是同一支部落。根据最新的考古论证,匈人系蒙古人种、匈奴人系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血,匈人名字发音为突厥语族、少部分为波斯(伊朗)语系,匈奴人名字发音更接近叶尼塞语系。

跟据罗马历史的记载,匈人在马背上生活,他们甚至不需要马鞍就能在马背上行军、议事、作战,甚至是吃饭和睡觉。在作战的时候,匈人首领率领部众凭借骑兵的优势,结合弓箭的远程杀伤力,所向披靡。他们作战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抢掠农耕民族的财物,在抢掠屠杀之后,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匈人不仅在东欧的草原上没有对手,就连原本雄踞于此的罗马帝国也对他们忌惮三分。

图 | 匈人骑兵

不过,匈人也知道,即便罗马人已经失去帝国昔日的辉煌,但跟他们硬碰硬,也难免会两败俱伤。所以,才有了前面我们提到的人质交换。

阿提拉作为人质来到罗马帝国后,罗马宫廷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在那里,他不仅学习了先进的文明知识与制度,还见识到了罗马人的传统习俗和奢华的生活方式。

罗马人希望阿提拉接受文明的洗礼后,能将罗马文化的种子带回匈奴部落,在那里生根发芽。通过这种文化输出的形式来影响野蛮的匈人部落,从而增加罗马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

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罗马人美好的愿景未免显得过于理想主义。匈人将他们的未来首领送往罗马,并非是为了学习先进的文化,他们只是希望通过人质交换这种形式获取更多的情报。

公元434年,阿提拉开启了他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之旅。

弑杀胞兄——结束共治,实现个人集权

匈人之所以会把未来的领袖送出去当人质,其实并不是锻炼新人或收集情报的冒险。这是因为,当时匈人采用的是双王共治的制度,也就是两个军事首领一起统治。

这其实是一个双保险机制,匈人首领打仗时经常带头冲锋,死伤概率比较高。为了防止出现群龙无首的状况,匈人在对外作战时,通常会采取这样的策略,就是两位首领其中一位领兵作战,另一位守卫营地,下次职责互换。这样,既可以保证军事行动的持续进行,又可以避免一位首领独裁会影响各部落的相对平等。而当时,跟阿提拉一同作为统治者培养的,就是他的哥哥,布列达。

公元434年,匈人首领鲁嘉死后,他的两个侄子阿提拉和布列达继承了他的统治,成为新一代联合统治者。这时候,匈人和罗马帝国的实力,也发生着改变。一边是蒸蒸日上,不断赶超的匈人部落,一边是日渐衰落的罗马帝国。公元395年1月1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逝世。临终前,他将帝国分与两个儿子继承。从此以后,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帝国北部的多瑙河成为了罗马帝国和匈人的分界线。不过,阿提拉的野心可不是一条河能阻拦的。

图 | 罗马帝国分裂

阿提拉和哥哥布列达,先是抓住了东罗马帝国因为北非发生动乱,将大部分的军事力量转移到北非的机会,通过对河对岸一座叫马尔古斯的繁荣城市的军事威胁,逼迫东罗马皇帝签订和平条约,狠狠地敲诈了东罗马帝国一笔。

与东罗马缔结条约后,匈人暂时就不能明目张胆地从东罗马帝国身上揩油了。就在阿提拉为此苦恼时,马尔古斯城的一名主教(想冒险发笔财,盗了阿提拉先辈的墓穴),给了阿提拉一次开战的借口。他们宣部条约作废,随即带兵越过多瑙河。帝国皇帝见大事不妙,一方面调集力量对抗匈人军队,另一方面派出使团与匈人首领和谈。

就在这时,匈人部落里发生了严重的分歧。阿提拉认为应该乘胜追击,争取更多利益。而布列达认为应该见好就收。阿提拉和哥哥布列达,发生了严重的争执,这次争执,也给阿提拉的命运,翻开了新的一页。

阿提拉知道,见好就收确实可以坐享丰厚的战利品,同时避免与罗马帝国硬碰硬。不过,匈人和草原各个部落之间的契约本质是:部落提供军队,阿提拉和布列达负责带领打仗,然后公平地分配战利品。欧亚大草原那幺多的游牧部族之所以能够听候你布列达差遣,还不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可以瓜分,你自己懂得知足,但是同盟军只知道越多越好。一旦错过了东罗马帝国边境守军不足的机会,以后就再难从他们身上揩油了。

然而,这些是布列达所看不到的。更让阿提拉愤怒的是,布列达倚仗兄长的地位,在他不在场时单独应许了罗马帝国的谈判请求。

在庆功宴上,布列达被暗杀。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说明是弟弟阿提拉所为,但这件事显然与阿提拉脱不了干系。因为,很快布列达的儿子就都消失了,甚至在后世的史料中,都找不到有关他们的任何信息。而阿提拉的三个儿子却被委以重任,担当起核心作战队伍的统帅。从此以后,阿提拉将权力全部牢牢地掌握在自己一个人手中,终结了部族的双王共治制度。

图 | 杀死布列达后,阿提拉完成了个人独裁

双王共治制度本来就是存在一个权力不统一的天然矛盾,随之必然会引发暴力冲突,进而带来统治分裂,历史上很多的游牧部族都是在分家之后而逐渐衰落的。

以战养战,急剧扩张

布列达死后,阿提拉虽然是大权在握,但他并不是高枕无忧。同盟的部落纷纷猜测阿拉提弑杀胞兄,担心他会偏袒本族人,独占财富。因此,人心惶惶。

再有就是,布列达已经代表匈人同意与罗马帝国的和谈。政治的动荡和财富的损失迫使阿拉提必须马上作出抉择。

阿提拉的办法就是以战养战。战争的目的就是掠夺财富,既然身边的诸多部落是靠获得财富的目的聚集起来的,那也只有通过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才能强化自己的影响力,稳定军事同盟关系。

于是,匈人重新将矛头对准罗马帝国。阿提拉甚至声称“凡是我所经过之处,都将寸草不生”。他率领骑兵,突破了罗马人沿线设防据点。往日繁华的边境口岸城市,如今成为了匈人盘中餐。这些城市不仅被洗劫,还惨遭屠城,甚至成为废墟,在近代的考古发掘中,常常会有大批散落的骸骨被不断挖出。

图 | 阿提拉所到之处,遍地杀戮

阿提拉带领军队掠夺了大量财富后,继续长驱直入,直抵东罗马的都城——君士坦丁堡。

就在阿提拉大兵压境的时候,东罗马帝国祸不单行,都城内瘟疫和饥荒流行,随即又遭遇了大地震,都城外墙的堡垒因此遭到破坏,这严重削弱了帝国首都防御外敌的能力。

阿提拉击败了城外的罗马守军后,为了避免强行攻城带来的无谓损失,阿提拉果断下达命令放弃攻城,让士兵在都城外围不停劫掠,在断绝资源供应的同时,给城内制造恐慌。最终,东罗马帝国皇帝提出投降,请求谈判签约。谈判条约规定,东罗马每年向匈人上缴1000千克黄金,这是可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个报酬直接让阿提拉成为那个时代最富有的人,并走向权力的巅峰。

然而,阿提拉的匈人游牧帝国是以利益衔接起来的松散的联盟,匈人帝国的生存,依靠的是不断征服带来的财富,但是可供劫掠的土地是有限的。一旦停止或暂缓摄取利益的步伐,盛极而衰似乎成为匈人帝国必然宿命。

权力的源头断裂,匈人帝国大厦崩塌

狠狠地敲诈了东罗马帝国后,阿提拉的大军渡过莱茵河继续向西,抵达法兰西北部。阿提拉没有了强敌,岌岌可危的西罗马帝国被“上帝之鞭”的恐惧所笼罩,就像一头待宰的羔羊。

然而,危局之下,往往也是英雄诞生的时刻。就在阿提拉自信满满地考虑如何重温罗马宫廷的奢华生活时,一个强硬的对手的出现,宛如一盆冷水浇醒了他的春秋大梦。

这个对手就是当年和他一样,作为议和条约的人质——埃提乌斯。埃提乌斯在幼年时曾作为人质被送养到匈人部落,如今已经成为了西罗马帝国的护国公。

埃提乌斯手中只有五万兵力,一直以来罗马士兵都疲于应付北方的各路蛮族,如今面对所向披靡的匈人军队,自然更没有底气。如果埃提乌斯失败,高卢失守,那就意味着西罗马帝国将被蛮族完全包围,困守在半岛上,形同灭国。

图 | 埃提乌斯形象画

埃提乌斯清楚地知道,单凭罗马的军队是无法对抗匈人的,毕竟如今整个欧洲几乎已经是阿提拉的天下。但是,这也恰恰是阿提拉的弱点:有多少的部族臣服于阿提拉,阿提拉手中就有多少雷等待引爆。

于是,埃提乌斯马上联系被阿提拉征服或奴役的游牧部落,说服之前的敌人加入自己的军队,一起抵抗匈人。他们虽然语言不同,作战方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在匈人的铁蹄下活下去。他们组成了联军,在今天法国中部的沙隆与匈人军队交锋。

一番激战过后,百战百胜的阿拉提战败了。匈人骑兵损失惨重,“上帝之鞭”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

第二年夏天,阿提拉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再次对西罗马发起进攻。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他选择了翻越东阿尔卑斯山对意大利半岛进行奇袭。阿提拉一路烧杀抢掠,长驱直入,直达罗马城下。

面对坚守不出的埃提乌斯,阿提拉同意与皇帝派出的使节谈判。担任使节的是罗马教皇,他请求阿提拉放过罗马以及帝国仅存的部分。作为交换,西罗马帝国会提供一笔巨额财富。

这一次,阿提拉并没有加价就带兵返回了。后世的基督教会宣扬,这是因为阿提拉在教皇的谆谆教导下开悟而悔改。但更可信的原因是,匈人的损失也非常惨重,而且意大利北部饥荒和疟疾流行,如果继续滞留在意大利,必然会遭受到更大的威胁。

图 | 阿提拉画像

返回匈牙利平原后,为了庆祝自己的凯旋,47岁的阿提拉决定迎娶一个来自日耳曼部落的姑娘。据史料记载,阿提拉一生结过几十次婚,因为他要通过迎娶不同部落的新娘,来巩固匈人和不同部落的关系。

然而,就在奢华的婚宴过后,“上帝之鞭”阿提拉的生命也在这个夜晚戛然而止。第二天早上,护卫闯入卧室,发现新娘躺在阿提拉的尸体旁,他的尸体满是鲜血,却没有明显伤口。阿提拉突如其来的死,引起了人们的怀疑。有人说他是被日耳曼部落的新娘杀死的。但也有人说,他是在喝醉后被鼻血呛死的。

阿拉提生前并未指定自己的继承人,他死后,其次子先是联合日耳曼部落杀死了其长子,又在进攻东罗马帝国时惨败,被斩首。从此,匈人帝国开始分崩离析。

阿拉提的一生,就是一部草原游牧帝国的千年历史

草原上,人们依靠游牧生存,游牧部落一年四季都在草原上移动,所以,农耕王朝的那一套赋税征收、劳役徭役,官僚等统治制度,在草原上统统没有用。没有了税收,国家就没有钱建起合理的长效统治机制,即使建立起来,官员收税时也找不到人。

因此,草原上的单于、大汗想对草原部落进行统治,只能靠利益收买。利益从何而来?就是发动战争,去抢。

游牧文明因为自身所处的恶略环境的影响,塑造了强健的体魄,也练就了好斗的特点。然而,他们生存环境的不稳定性,也使得他们的行为习惯在时间偏好上缺乏长远的耐心。

草原不像农耕地区,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产生不确定的原因有很多,自然灾害、战争因素等等。因此,草原上盛行的是及时行乐的文化。

阿提拉完成个人集权后,匈人帝国迅速崛起,一次次战争的胜利,为他带来巨额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他没依靠胜利和财富建立起长效的统治制度与文化,而是及时行乐。殊不知,匈人帝国犹如一个以利益为节点缔造的权力链条,当他这个权力的源头断裂后,帝国大厦也就随之轰然倒塌。

图 | 阿提拉帝国

从公元前1000年第一个草原政权建立,到公元1760年最后一个草原政权灭亡,跨越两千多年的漫长游牧民族史中,涌现出许多游牧民族政权。按照重要性和时间顺序,曾经有三个大的草原帝国,分别是匈奴人建立的匈人帝国,蒙古人建立的蒙古帝国和突厥人建立的帖木儿帝国。这三个草原帝国横跨欧亚大陆,对人类文明秩序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如果仔细观察这三个帝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帝国随着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样的强人迅速崛起,又随着强人们的死亡瞬间土崩瓦解。强大的游牧帝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像随风而起的一阵狂浪,声势浩大而又匆忙。匆忙到何种程度?就连阿提拉本人的死因,都没有一个确凿的记录。

参考资料:

1、《草原帝国》——勒内·格鲁塞 ,1998-5-1 商务印书馆出版

2、《匈人王阿提拉》—— 克劳斯·罗森 ,2019-7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