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志愿军有6个兵团,司令员回国后多数获得晋升:这两人为何降职?

2022-05-25 17:05:03

1953年7月27日,随着板门店协议的签订,朝鲜半岛正式停战。志愿军完全实现了战略目标,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也为新中国迎来了几十年宝贵的和平发展机遇,真正做到了“御敌于国门之外”、“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图片模式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朝鲜战场上立下殊勋的几位主力兵团司令,回国后肯定会获得升迁并重用,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不是所有人都晋升高位,有两位将军在战争结束后是被降级任用的,为什么呢?


图片模式

志愿军有6大兵团,先看看大部分入朝作战的高级将领,归国后的前途际遇。邓华将军在朝鲜战场是彭老总的最佳搭档,作为志愿军的二把手,也是十三兵团司令员,回国后因功升为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将军作为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归国后升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同时还兼着防空军司令,地位可想而知。


图片模式

韩先楚将军在朝鲜时是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前期任志愿军副司令),归国后则升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在韩先楚之前的十九兵团司令员是杨得志将军,后来也当过志愿军司令员,归国后成为济南军区司令员,同样是高级别的大军区司令。


图片模式

许世友和黄永胜是抗美援朝后期才入朝参战的,情况比较特殊,但归国后也获得了升迁,同样是军区司令。我们非常熟悉的陈赓大将,担任过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也出任过志愿军代司令员,他归国之后负责我国的国防军工学校建设,是哈军工的第一任校长,也挂着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职务,级别待遇都很高,在1955年9月的授衔仪式上获封大将,这在志愿军众多兵团司令里是独一份。


图片模式

在1953年朝鲜半岛停战后,虽然基本恢复了和平,但那里仍然需要志愿军协助恢复民生,进行战后建设,也需要志愿军帮助驻防,所以二十兵团司令员杨勇没有立刻回国,而是在朝鲜驻守,继任了志愿军司令一职,直到1958年才回国。志愿军司令员级别并不低于大军区司令。


图片模式

除了上述获得升迁的将领外,还有两个志愿军的兵团司令在归国后职位有所降低,他们就是董其武和宋时轮将军。董其武在朝鲜战场任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像组织运输物资、修建机场等等,可以说是责任重大,为建立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后勤运输线做出巨大贡献。


图片模式

到了1952年底,该兵团进行缩编调整,仅保留第六十九军。董其武将军带兵打仗半辈子,还想继续带兵,于是就继续担任第六十九军的军长,但他的级别待遇还是正兵团级的。组织上想给他安排大军区的副职职务,但被老将军婉拒了,他还是想继续从事自己擅长的领域,对级别高低并不看重。


图片模式

宋时轮是三野出身,解放战争时的名将,以十九兵团司令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他并没有担任大军区的正职干部,也没有在总部机关挂职,而是担任总高级步校校长一职,这比他出国作战前的职位低了不少。在抗美援朝初期,宋时轮有些争议表现。


图片模式

长津湖战役,从某些角度讲并不十分理想,后勤准备不足,导致志愿军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兵团司令部没有坚决执行主席指示,导致作为预备队的二十六军部署不力。组织上有严格的责任划分,非战斗减员对战果和士气的影响很大,在战后的责任分析中,对宋时轮的评价难免要受到一些影响。


图片模式

组织上没有过多地向宋时轮问责,毕竟长津湖战役过于艰苦,还有张东荪等人提前泄密的原因,使得部队只能仓促地提前入朝。尽管有种种客观原因,但人民军队讲的是“没有困难要上,有困难战胜困难也要上”,战场上总是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宋时轮将军的履历因此受到了影响,能看出他在之后的军政生涯中,与同时期的将领多少拉开了差距。宋时轮虽被评为上将军衔,但之后长期参与国防研究、教育等领域的工作,最高出任过军事科学院院长,再也没有负责过一线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