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一奇特的国产冲锋枪!

2020-02-16 12:01:04

2020/02/05 00:24特色双子座

河马作为一个轻兵器爱好者,要说真正在网络上留下过自己的哪一点痕迹的话,大概就是对这支神秘国产冲锋枪的“网络考古”吧。

之前说过在轻武器领域,我感兴趣的要幺是狂吃弹链的机枪,要幺是弹药威力很强大的物种……尤其是最近一次疯狂感受过12.7mm之后,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我看什幺步枪弹都觉得小,哪怕.338LM都觉得小。所以,冲锋枪一直是让我兴趣匮乏的武器——开膛待击,自由枪机,真有什幺了不起的内容,往往在于其中细节。

但这支冲锋枪不一样,一是它鲜为人知的身世;二是国产的;三是它在自己的个时代里,是一种先进轻武器。大概因此,河马也就有了这份对其考证的执念。

 关闭


军博二楼陈列的2支神秘国产冲锋枪,这回是自己看自己拍

我也自知,“网络考古”确实难言精确,所以在十一前专程去首都出差,在这支冲锋枪的典藏之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终于大致厘清了关于该枪缺失信息里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在参观期间,河马有幸得到了军博首长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得以更好的了解该枪的相关信息,这里再次致谢!

首先,我又要修正之前翻车的错误说法——与之共同出现在一张图里,之前我认为的所谓“前期型”,与这种神秘国产冲锋枪并无关系,只是汤普森冲锋枪(或其仿制品)而已,看着奇怪,无非是在其枪托损坏后加上步枪枪托的结果。


上方左一冲锋枪,其实是自行修复的汤普森冲锋枪


军博陈列的“枪托修复汤普森”,与神秘国产冲锋枪无关


虽然我拍不清楚,但是在军博方便参观者的高科技可视设备上,有其侧面高清图片,其枪身右侧的簧片组依然是汤普森式


神秘国产冲锋枪的簧片组

而说起自行修复枪托,我还在军博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PKM……应该是原装枪托损坏后,使用方自己接了一个非标准枪托用来替换。


修复枪托的PKM,嫁接感十足

总之,终于得以亲眼目击这款神秘的国产冲锋枪,感慨之余,我像是壁虎一样紧紧贴着玻璃,将这种冲锋枪从头看到尾,还在二楼疯狂奔跑,来回参照——军博的产品极为丰富,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手头资料,靠身边的实物展品就可以立即作为最直观的参照。


神秘国产冲锋枪的膛口部分

从上图可见,这种冲锋枪的枪管非常厚重,对比其所使用的7.63×25mm毛瑟手枪弹的枪管内径,简直就像是重型枪管一样。考虑到其受到汤普森冲锋枪影响,倒是不难理解,其枪管外径非常接近于.45ACP(我国称11.43mm)口径的造型,甚至其枪管毛坯就是.45ACP口径的汤普森枪管——顺便还能看到,作为博物馆展品,这2支神秘国产冲锋枪已经被去功能化(枪口被堵死变为盲管)。


弹匣特写

至于之前照片里,发现的刺刀座部分的奇特金属环……现在看清了,原来只是背带环。值得注意的是,其弹匣的确是世上独一的——对于旧中国而言非常了不起的——使用7.63×25mm毛瑟手枪弹的弧形弹匣。这种弹匣相对方且扁,其形制上与使用7.62×25mm托卡列夫弹药(本身基于7.63mm毛瑟手枪弹发展而来)的苏式冲锋枪弹匣差别非常大。


PPS-43的35发弹匣,总体较为圆润

而神秘国产冲锋枪的弹匣形制,包括其弹匣卡榫安装方式,都是非常汤普森的,这对确认这种神秘冲锋枪最终的产地——也就是本文的主旨,很有帮助。另外,神秘国产冲锋枪的弹匣前方有个较长的开孔,这是比较不寻常的特征。个人推测,这可能是当时试制之中想过其他的弹匣固定方式导致的。


汤普森的30发弹匣


这种冲锋枪的弹匣,存世并展出的有2个,一个在军博,一个在成都博物馆(如图)

甭管咋说,这种“孤品”弹匣能留存至今就不容易;加上军博展出的2支神秘国产冲锋枪中,品相较差的那一支在枪托开裂后还有修补加强的痕迹,表明这种冲锋枪至少在其使用者手里,获得了相当的爱护,说明它是一种堪用的冲锋枪。


枪托开裂后的修补套箍


美国记者在陕北根据地拍到的这支冲锋枪,使用者还用布料绳带制成了简易枪衣

上图源自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的《北行漫记》(又名红色中国报道),他拍摄到的陕北根据地我军民兵持有这支枪。有一说一,未经处理的普通布料如果长期与武器金属部件接触,其实并不利于防锈,反而会加速其锈蚀……但这至少说明,这种神秘冲锋枪的使用者们,起码有对武器相当爱护这颗心。

而在这2支神秘国产冲锋枪的展柜前,军博首长还与我分享了这种神秘国产冲锋枪的各种信息——其表面工艺处理,是正规的兵工厂的烤蓝,但是究其细节,又与旧中国主要兵工厂(指汉阳、巩县)有明确不同。


比如汉阳的细节,大概是这个样子

根据军博对这支武器分解后所作的记录,其本身确实没有厂标等徽记;至于零部件上的各种数字编号,并非武器的序列号,而是生产线上的加工编号。

虽然获得了相当有力度的协助,但是毕竟去的时候是正常开展期间,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开展柜亲手操作、分解,实在是奢求过多。隔着玻璃,我放下手机,擦净眼镜,竭尽全力一寸一寸审视这种神秘国产冲锋枪的每一个细节……也许是近距离直接目视观察的结果;也许是军博的丰富展品,为我提供了明确的参照,我终于发现了这种冲锋枪信息量最大的部分——枪托。


神秘国产冲锋枪的枪托特写


神秘国产冲锋枪的枪托形制是毛瑟式的,背带安装方式也是德式的,但也仅仅是形制上德式而已

注意,神秘国产冲锋枪的枪托侧面有个圆形金属碟片,这种金属碟片,被称作“单位碟”(Unit Disk/ID Disk)。相对古旧的轻武器上,经常能看到这种碟片——用来标记这支武器所属的单位。法军的类似操作,是把序列号等相关信息直接刻在木托上。这种金属碟片,广泛存在于英国(英联邦)地区的轻武器,是识别(也包括伪造)老枪信息的重要参照。


甚至有识别这种金属碟片的手册


各种英国枪枪托上的“单位碟”

当然,这不是决定性信息,在枪托上安装碟片的操作,虽然英国人最喜欢干,但是也有别的国家武器存在枪托“单位碟”……直到我走到展柜左侧,仔细看神秘国产冲锋枪的枪托底板。


神秘国产冲锋枪的备品舱口盖特写

枪托底板上有个备品舱,其口盖是从下往上开的。各国轻武器中,备品舱是一个非常“依照习惯”进行设计的小部件,真要寻找特色,各国往往都不相同——比如从上往下开的,比如内有弹簧推压后弹出的。

而从下往上开的,也算是非常鲜明的特色——“这难道真的是英式备品舱吗?!”我自言自语着。如果当天中午有谁在军博,准会看到一个30岁的胖子,像是疯了一样全速奔跑,跑向步枪展柜……


军博里展出的一排SMLE,单位碟非常显眼


全新的SMLE枪托,可以看到备品舱结构,从下往上打开


备品舱从下往上开

而军博丰富的藏品,让我有机会专门去比照了各种轻武器枪托备品舱打开方式——


兰开斯特冲锋枪备品舱

这也得感谢,总有帝国主义不自量力想要侵扰我们,结果被我们打得满地找牙,被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缴获了大量战利品——下面2个就是。


斯登的备品舱


澳大利亚(英联邦)欧文冲锋枪的备品舱

自己前往军博,亲眼看一看这种神秘国产冲锋枪,也算是有莫大的收获——如果“单位碟”或“从下网上开的备品舱”都只是孤立出现,我们只能说神秘国产冲锋枪存在“英式风格”嫌疑。当这两个要素同时出现时,几乎可以肯定神秘国产冲锋枪作为一种兵工厂的产品深受英国影响。

纵观旧中国,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的,就在川渝之地。在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前,是长江航运中四川省的重要港口。

而四川近现代兵工生产的历史也很悠久:1877年创立、位于成都的四川机器局曾经仿制过马蒂尼步枪;1890年,清廷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被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


终于把各个线索拼接在一起,让人一拍大腿大喊:我之前怎幺没想到呢?

这段时间,正好是英国李恩菲尔德式步枪的进化发展时期。而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兵工厂分散各地,非常容易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这种社会状态,受到当地主要外国势力的影响。

等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的“间战期”,是冲锋枪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神秘国产冲锋枪出现的时间——1928年, 刘湘创设重庆武器修理所,位于重庆临江门外杨家花园,由刘湘的四川速成陆军学堂同学蓝田玉总负责。该所起初仅修理武器,只有8台机器,60余名工匠,后来发展成制造武器的兵工厂。1929年,刘湘在重庆成立了一个子弹厂,原为四川铜元局,位在长江南岸铜元局镇。

而旧中国仿制汤普森冲锋枪的历史里,除了广为人知的山西“晋造汤普森”,还有四川仿制的汤普森——四川不仅曾经生产过汤普森冲锋枪,而且改为使用7.63×25mm毛瑟手枪弹。


建国后改膛使用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汤普森

四川省仿制的汤普森因为使用弧形弹匣,外观会与改膛汤普森较为相似

总之,在前往军博亲眼看一看这种神秘国产冲锋枪,合理运用军博丰富的藏品进行对照后……我的结论是,“神秘国产冲锋枪”可以改名为“川渝造国产冲锋枪”。

在充分了解汤普森冲锋枪的结构与构造以后,当年的中国工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与战场经验,成就了这种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冲锋枪,虽然外形奇特,但是从其留存至今和影像资料来看,川渝造国产冲锋枪能够得到相当好的维护与保养,至少是一支堪用的武器。

至此,因为这种从未见过冲锋枪而升腾的好奇心终于可以落下。而对于神秘国产冲锋枪的“网络考古”也终于可以告一个段落——至于最终定论,大概得是我有空(或者有人)最终去四川、重庆的档案馆,翻阅当时的档案卷宗……才能钉上棺椁上的最后一个钉子。

身份愈加明朗的川渝造国产冲锋枪,终于可以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为世人所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