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11年,中国人这样消灭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鼠疫

2020-02-16 12:01:01

原标题:1911年,中国人这样消灭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鼠疫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摄影 / 三联生活周刊 蔡小川

回顾历史,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一场场与疫病斗争的历史,鼠疫曾是在很长时期内令东西方都谈“鼠”色变的大敌,从“汝斯汀瘟疫”到“黑死病”再到19世纪末腺鼠疫的国际化,每次鼠疫大流行都是一次人类与传染病的抗争史。1910—1911年中国东北爆发的肺鼠疫,通常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爆发的最后一场大规模鼠疫。日本学者饭岛涉曾出版《鼠疫与近代中国:卫生的制度化和社会变迁》一书,闪回东北肺鼠疫流行时期,看看当时的中国如何防治肺鼠疫,并借助20世纪初的制度改革带来卫生制度化,使国家开始积极地参与卫生事务中。

旱獭引发的东北鼠疫


1910—1911年主要在东北流行的肺鼠疫是由西伯利亚从陆路传到中国的。初期的传播媒介是一种被称作旱獭的啮齿类动物,它身上感染了鼠疫菌的跳蚤把细菌传给了人。

去年,中国摄影师鲍永清凭借这张照片荣获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年赛大奖,然而照片的主角旱獭(土拨鼠)正是东北鼠疫的元凶

1910年9月16日,在俄国的达乌里亚发现了首例患者。肺鼠疫在伐木工和猎人中间扩散,10月蔓延到满洲里。

当时的满洲里是一个仅居住了约5000名俄罗斯人和约2000名中国人的小村庄,在1910年10月至12月,满洲里约有400人因肺鼠疫而死亡,中国猎人和商人将肺鼠疫传播到了东北北部。到11月,肺鼠疫流传至哈尔滨等东北北部地区,至1911年1月,在包括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流行。




展开全文



肺鼠疫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的最大原因是铁路,而从铁路沿线城市传播到农村,则主要是与山东籍外出务工的劳工(山东苦力)返乡相伴随的人口移动造成的。例如唐山虽然是拥有矿山的大城市,但由于不在山东苦力返乡的路线中,故并未见有肺鼠疫的发生。

哈尔滨是19世纪末,因在松花江南岸建设了火车站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城市,从火车站到松花江沿岸的地区是中国人居住区,西侧被称为道里,东侧被称为道外(傅家店),车站南侧是被称为新市区的俄罗斯人居住区,被建成了欧洲式的城市。

1910年10月27日,哈尔滨的俄国租界发现了第一例肺鼠疫患者。11月7日,傅家店也出现了肺鼠疫患者。患者是从满洲里来的两个贩卖毛皮的猎人,此后,傅家店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约有5000人因患肺鼠疫而死亡。

1910年哈尔滨大鼠疫老照片

长春也有从哈尔滨返乡的商人将肺鼠疫传染给了家人,致使当地约有2000人死亡。

奉天发现首例患者的时间是1911年1月2日,其后,大连于1月4日、北京于1月12日、天津于1月13日、保定于1月16日、旅顺于1月20日、芝罘(今烟台)于1月21日、济南于2月1日,分别出现了肺鼠疫病患者。

肺鼠疫的流行也给农村地区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肺鼠疫由黑龙江省西北部经铁路渐次南下,蔓延至整个东北的约70个县,死亡人数总计达到43972人。在黑龙江省,以呼兰府受害最重,另外海伦县、绥化府和龙江府亦为流行的中心地区,共有14636人病亡;吉林省有滨江厅、双城府和长春府等地受害严重,另外阿城县等地亦是受害中心,共有22222人死亡;奉天省以奉天府为中心,另外还有新民府、昌图府和怀德县等地,死亡人数为7114人。当然,这只是得到确认的数字,实际约有近5万人成为这次肺鼠疫的牺牲品。

哈尔滨:火化尸体,控制疫情


在东北北部的肺鼠疫流行中,1910年11月中旬,滨江海关道的于振甫与俄国方面代表及滨江厅警务局、道里、道外的商会董事进行会谈,傅家店的地方官也与道里的商会及卫生局的中国与俄国医师进行会谈,决定:


1、在道外的商会内设置防疫事务所;


2、在八道街(道里的仓库地区)租借房屋25间用作传染病医院;


3、向各地区派遣医师,连同卫生巡警、商会书记实施挨户检查,如发现患者当即送往传染病医院。

东三省总督锡良认为哈尔滨的肺鼠疫防治工作如不能顺利推行,恐怕会波及奉天,对人民的生命构成重大威胁,故从奉天医院派出两名医师到哈尔滨支援防疫事业。接着又派遣了两名日本医师。锡良认为时任吉林西北路道的于驷兴虽担任防疫活动的监督,却不热心于其职务,故令署吉林交涉使郭宗熙兼任西北路道。

正是在这个时期,曾在天津陆军军医学堂任副监督,并于其后指导东北肺鼠疫防治的伍连德来到哈尔滨。伍连德除了推动尸体火化外,还积极搜寻患者,其采取的措施逐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还和巡警一道,用相当强硬的手段去搜寻患者。

伍连德(1879-1960),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1935年曾获得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

哈尔滨到了积雪融化的季节,相继发现因肺鼠疫而死亡者的尸体,对其处理也按照顺序进行。据说“近日疫死者人数日减,将染疫处所及街衢死尸亦渐除去,各处屯积之尸身亦焚烧净尽。其新疫死者亦以焚烧之法消灭之,其染疫之房屋,可消毒者均存留之,不可消毒者全行毁拆”。



1911年春节,哈尔滨傅家店坟场焚尸,大火烧了三天

长春发现肺鼠疫患者,是1911年1月2日以后的事。患者是从哈尔滨返乡的商人,其商店的店员也感染了肺鼠疫。当时,东清铁路照常运行,山东苦力也从肺鼠疫流行地区陆续涌入长春。肺鼠疫流行最严重的时候是2月上旬,焚烧患者住宅的措施也开始实行。到2月下旬,事态渐趋平息。并且据称从此时起,将亲属的尸体火化之后埋葬的做法开始日渐普及。

奉天:提出“公众防疫”,卫生制度化走上正轨


在奉天,确认出现肺鼠疫的时间与长春一样,都是在1911年1月2日。首例患者从哈尔滨乘火车而来,因衰弱病倒于路上,立刻被发现并被医院收容,但于翌日死亡。奉天在其后的10天中,共发现了15例肺鼠疫患者,其中多数是经铁路从东北北部来的人。

奉天防疫总局首先整顿了组织,设置了稽核部、医务部、埋葬部、户口调查部、检诊部、消毒部、捕鼠部、隔离部、药科部、微生物试验部,积极展开活动。作为防治肺鼠疫的措施,老鼠的驱除得到重视。

奉天省政府规定:


1、在发生鼠疫之际,指令大众灭鼠;


2、对于货物堆放场附近的劳工居住地、不洁的地区、有必要做出特别应对的地区,实行了鼓励手段为灭鼠而实施清洁办法;


3、在海港及市内特别重要的地区,为使老鼠不能进入贮藏棉花、谷类、豆粕、皮革、破布、旧棉衣、麻袋、绒毯、羽毛、废旧纸张等的仓库,采取了各种措施,并注意到通风口,用铜、铁线防止老鼠的进入和栖息;


4、如发现身上有带有鼠疫菌的跳蚤的老鼠,则对其周围地区实行交通封锁;


5、规定在实行交通封锁的地区,采取放置灭鼠剂、捕鼠器,并多次消毒等措施。

另外,(奉天省政府)还对从事为灭鼠而开展消毒工作的苦力实施了健康检查,并用收购老鼠或者悬赏金的办法,对灭鼠实施奖励……设置了收鼠处,巡警以每只铜钱7枚的价钱收购老鼠,各区所收购的老鼠都收集于小西边门外的宝林寺,合计数量后,由防疫办事处支付费用,并在微生物实验部检查后,做焚烧处理。

然而,毋庸置疑,当时肺鼠疫的防治已成为卫生制度化的契机

1911年4月,由伍连德主持的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是中国主办的第一个国际科学会议,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国际鼠疫会议

“三省风气初开,民智幼稚,平日于地方卫生行政多未讲求,当疫事方始之际,一切清洁行政全恃官力为之举办,而能由地方公众担当者实鲜,至于种种消毒法,非所习见,尤不免相率疑惧,梗阻横生”。防治措施的实施是由地方官府推行的,同一时间,还开始尝试由学堂教员普及卫生思想的实践。办法是以学堂为会场,教员尝试用白话文向民众讲解肺鼠疫的历史、原因、预防法、尸体的处理方法和住宅的消毒方法等。

保持清洁被作为肺鼠疫防治措施的一个要点,将防疫分为“公众防疫”(此处使用了“公众”一词)和“个人防疫”

在“公众防疫”方面,派遣清道队带着车辆清扫尘土垃圾,发现各商店、旅馆、民居因垃圾堆积而不够清洁之处,则予以清理,对道路、沟渠也进行同样的清理。对水井的管理及“下等社会”人员聚集的市场的管理也由巡警负责。

在“个人防疫”方面,规定了清扫住宅、清洁衣物与身体等行为,并指出食品管理等的重要性。这样,为了确保清洁,制定了《卫生清道之规则》,派遣了卫生委员,在监督垃圾处理的同时,还制定了由清道夫处理垃圾、派遣由医师率领的清洁队等规则。

从事防疫工作人员的服装也有规定,发放给医师的有眼镜、白帽子、外套、裤子、长靴和白手套等,发给巡警的服装也一样,但颜色统一为灰色,苦力则发给藏青色的裤子、外套、帽子、长靴和手套等。消毒队的服务规则规定:“出行及归来途中,均宜静寂,又对于患家及其近邻等人,言语动作宜小心温和,决不可有粗暴之举动。无知之愚民,其畏防疫一如蛇蝎,于消毒而更直接受有形之损害,有暴言暴动而拒绝者。此尽不知疫毒之传染,较之有形之损害更为惨酷,且不知公众卫生之关系故。损害个人之自由,为防疫上不得已之事,而为国家所公认者,苟以真理详细为之解说,自不难破其愚惑也。”

也就是说,近代的卫生事业,确实存在干涉个人生活的问题,国家只有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确保其正统性。这样,作为肺鼠疫对策的挨户检查也于1911年1月12日开始执行,不过由于人手不足,只是优先对旅馆、茶馆等进行了检查。

[日]饭岛涉 《鼠疫与近代中国:卫生制度化》 朴彦、余新忠、姜滨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4月

(本文由出版社授权发布,编 / 俎燚楠,审 / 任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