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前进得慢了,反而来得及看清世界吧?

2020-01-11 12:01:31


作者:张佳玮(来自豆瓣)

到年底了。

鲁迅先生《祝福》里说,“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的确。

到春节的年底,大家都回了家,吃上了年夜饭,揣上了红包,坐上了麻将桌,被亲戚好友们热切地问起了有没有结婚要孩子上什幺学校:那个氛围很是家居,属于大家庭。

公历的年底,就还属于自己。大家都爱总结过往,继往开来。

朋友圈大家说起感悟来,也是五花八门。

我自己不喜欢年度总结,但很爱看朋友们的总结。前两天,我跟一位长辈开玩笑说起这个:

如果朋友圈里有报数据列表堆成绩的,说明今年过得意气风发;如果声调平和甚至略带幽怨、还感叹一下人生的,说明今年过得没那幺顺。

大概人都是这样,有成绩就亮成绩,没成绩就说心情?

这就像,小时候如果成绩考砸了,回家就会先跟家长扯些有的没的,“考试成绩不代表着啥!”“应试教育毁人哪!”

如果考好了,直接100分卷子就塞过去,还敢伸手,问载歌载舞的爸妈要奖励呢!

《鹿鼎记》里,韦小宝平时跟康熙汇报成绩,都要添油加醋;只有捉住了吴应熊那次后,原原本本,不必虚饰——事情办得漂亮,就不用加说辞了。

当然,其实,也没啥不好意思的。

我看1980年代日本老漫画,很容易觉得画风简易、情节质朴,但有股子劲头:有困难克服困难,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克服,动不动天下一家,机甲、打架、饮食、热血都是往全世界发散的劲头。

越到近年,越是另一个样子:自嘲多了,搞笑多了,画得精致了,但姑娘小伙都变柔弱了,背景越来越缩在高中范围了,暗黑了,反转了,性格越来越复杂了……

而过去这几十年日本经济的走势,我们大概也明白。

天下大势会影响作品基调乃至大众心态的案例,又不止这一个。

大家都开玩笑:富贵少爷真的败了家,才能写出《红楼梦》。

1924年,《了不起的盖茨比》提前写出了时代幻灭感;五年之后,大萧条来临。

玄宗朝最热闹的那几年,李白能在京城潇洒欢歌,“云想衣裳花想容”。几年之后,出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杜甫便顿挫沉郁地,“忆昔开元全盛日”……

所以咯,时代的走向,看艺术作品折射的情绪,也看得到:

越豪快的时代,越一往无前浪漫奔放。

越沉郁的时代,越容易出治愈系和回忆。

我不是鼓励大家都去搞创作记录时代,但大概是这样:

时代奔涌向前时,大家容易载欣载奔,同时激动紧张。

时代起伏不定时,大家容易回头反思,同时左顾右盼。

日本经济腾飞的时候,辛口的啤酒卖得更好。刺激,爽快。

日本经济减速的时候,甘口的啤酒卖得更好。甜美,治愈。

我爸以前常劝我妈,不要日夜奔逐地拼。

情势好的时候,拼命做出点事;情势没那幺好的时候——我爸使出了一休哥的口吻——那就:

“休息,休息一下。”

时代本来也没好坏,只要别悖时而动就行了。

就像前几天过生日的一位了不起的人,曾经告诉我们的: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时半干半稀。

看明白时代走向,选择正确的生活之道,会比较好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最后,在不那幺腾飞的时代,也有些好处的。

回想一下,在狂飙突进的时代,为什幺我们依然会不开心呢?

焦虑吧?紧张吧?生怕自己被时代抛弃吧?

是真的所得甚少,还是……比出来的呢?

许多人都爱开玩笑,说发财可解千愁。

然而回头想想,大多数的焦虑,是真穷到生活有障碍了吗?——还是,出于比较呢?

都说攀比可恨。那,什幺时代,最容易产生攀比呢?

狂飙突进的泡沫时代,纸醉金迷的攀比时代。大家都跑得快,但也容易酝酿出更多不公平。

差距大,心态差,仰望时的不甘,很容易让人忘记脚踏实地。

“为什幺别人发达了,却不是我?”

当时代奔走减速时,潮水退去,弄潮儿们的泡沫破碎了。

一直脚踏实地的人们才发现,其实那些飞天在上的,所驾的云彩,也只是盲目乐观或浮夸虚饰,制造出的泡沫。

经历过起伏后,人能更明白何为虚,何为实。甄士隐就在《红楼梦》开始后急速经历人生起落后,听懂了好了歌。我们当然不至于经历那幺戏剧性的生活,只能说句俗套的话:

人都要经历起落,才更容易明白生活的本来面目,明白自己为那些虚浮白白付出了多少。

当一个大家都因为攀比而焦虑的时代慢下来后,让大家看清了某些泡沫和某些虚无,知道攀比本身的无意义,人反而会变聪明、变开心一点吧?

毕竟,人的烦恼,并不都来自贫乏,更多来自于攀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