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嫁妆”,在这些国家其实是违反法律的

2020-09-29 17:00:07

不管是出于真心抑或在开玩笑,相信很多女孩都听过父母这么说:

“钱给你存着,以后给你当嫁妆。”

“我嫁妆都给你攒好了,什么时候带个对象回来给我看?”

……

临近国庆结婚潮,“嫁妆”这个词,又会成为父辈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我国,嫁妆尽管普遍存在,但更多时候是丰俭由人,甚至不带嫁妆出嫁的情况也不少。何况相比起彩礼,嫁妆的话题度实在是不值一提。


但在印度,嫁妆在一场婚姻里是几乎无法忽视的重要存在。

印度经典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男主好兄弟的姐姐28岁还没出嫁,是因为家里太穷,而男方要求一辆车作为嫁妆。

没错,在印度,一个家庭想要嫁女儿,必须给新郎支付高额嫁妆。以当前的标准为例,一个印度家庭为嫁女儿筹措的嫁妆约为6万到13万美元(40-9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夫妻俩婚前财产总额的68%,也就是说,新组建的家庭大部分资产都是靠女方置办的。

对于许多本不富裕的印度居民来说,嫁女儿就等于几乎花光他们一生的积蓄。直到如今,印度仍有许多家庭因为要嫁女儿而破产,有的卖掉房子欠下巨债,妻离子散,甚至有些女方的父亲承受不了债务而自杀。

据官方资料统计,88%印度穷人的贷款都来自女儿的嫁妆,有些家庭因为嫁女儿而负债累累。


而这还不算狠的。印度“嫁妆文化”还催生了一些列不良社会影响:男方暴力威胁新娘索要财物、烧死给不够嫁妆的新娘、制造意外或者直接折虐待妻子致死,只是为了另娶一个继续拿嫁妆……

由于影响实在太恶劣,1961年,印度颁布了《禁止嫁妆法》,将嫁妆列为非法行为。


除了印度,在这些国家,嫁妆同样也是违反法律的。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和印度相似,谁家有几个女儿,准备嫁妆便会成为父母头痛的事情。2013年,巴基斯坦一个家庭的5姐妹集体跳河自杀,原因竟然是穷得出不起嫁妆。

因此在巴基斯坦,生女不如生男、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社会问题,同嫁妆有很大关系。

巴基斯坦通过五项单独法律规定,新郎的家庭要求嫁妆是非法的,在婚礼之前或婚礼期间公开展示嫁妆也是非法的。第一次实施是1964年,最近一次实施是2008年。


尼泊尔

在印度教影响深远的尼泊尔,嫁妆同样成为女方家庭的一大负担。2009年,尼泊尔根据《社会习俗和惯例法》,将嫁妆定为非法。

希腊

古希腊人将嫁妆视为婚姻必不可少的基础,认为“女人没有嫁妆所缔结的结合为纳妾,而不是结婚。”


嫁妆在希腊人的婚姻里一度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有人甚至形容“希腊人婚姻的着眼点并不在于爱情,而在于嫁妆”。曾经,做父母的必须为女儿准备嫁金、衣服、首饰,甚至还有陪嫁的丫鬟。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这对夫妻离婚,则嫁妆需要退还给女方家长。

1983年,希腊修改了家庭法,废除了嫁妆。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新郎的社会地位越高,要求的嫁妆就越多。因嫁妆滥用而发生的家庭暴力事件甚至命案,深深困扰着澳大利亚。


2016年,澳大利亚国会议员在议会上提出请愿,要求禁止嫁妆,这是该国《家庭暴力保护法》的一部分。

……


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嫁妆制度的不合理性并立法禁止,但在现实生活中,法律起的作用仍然微乎其微,嫁妆作为一种文化制度,在很多国家早已根深蒂固。



在印度,仍有40%的女方父母支持嫁妆,因为嫁妆于他们而言已成为一种自豪感,可以有机会在家庭聚会公开炫耀:“我们给了我女儿4千万卢比。”

嫁妆也好,彩礼也罢,与其妖魔化诸如此类的特定文化,不如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家庭暴力肇事者通过财务滥用来控制和胁迫家庭的行为加大惩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