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30年代,日军镜头下的天津,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2022-05-15 17:14:24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在中国各地设置了大量情报机构,拍摄了数千万张照片,并制作成内部画册《亚细亚大观》,外界很难看到。天津也在这些被拍摄的城市中。

随着抗战的胜利,这些照片逐渐被披露出来。我们就挑选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照片,一起感受下近百年前的天津是什么样的,会不会也让你感慨万千。

这是1926年的天津租界,街道两旁的建筑,清一色欧洲风格。大街上,到处是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穿梭的汽车,当时,租界是不允许华人进入的。看照片,好似穿越到了国外。

天津的法租界,是天津最繁盛的商业中心。大和公园、旭街属于日租界;意大利在天津也设有租界。

1937年的天津东站面貌。火车站候车大厅,也是西式建筑。门前停放着很多豪华汽车。站前广场上,还有黄包车在等着拉客人。

天津东站,始建于1888年,也叫老龙头火车站。后来,火车站的老建筑被拆除,并在原址建成了天津站。

这是天津的大沽口炮台,照片拍摄于1926年。炮台位于河海的南北两岸,俗称"津门之屏",是清朝时期守卫天津的军事要塞。如今的大沽口炮台,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的炮台,高有五丈,修筑得很结实。内部用木材、青砖修建,外面再用2尺多厚的三合土夯实。敌军的炮弹打上去,只留下很浅的坑。

这个繁忙的码头,是当时的紫竹林码头,位于法租界。水面上,近处是中国的木质商船,远处停泊的是法国的铁甲轮船。

1860年,天津被设为通商口岸,英法两国在沿河的紫竹林一带修建了码头。其中,英租界内设了5处码头,全长1100米,外国轮船可以直接停靠。改变了天津传统航运中心的格局。

这是当时日本租界内的旭街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和平路,照片拍摄于1937年。街道两旁也是西式建筑,一辆有轨电车正在驶过。

旭街,是日本租界最繁华的街道。现在这里已是居民区,还留有很多老建筑和名人故居。游走在这里,你能体会到浓郁的老天津味。

这张照片是1937年拍摄的,位置是大沽和塘沽附近的海河水面。因为河道淤塞,一些大型轮船无法靠岸,只能通过小型帆船接驳。

天津航运业发达,中外商船来往穿梭,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两张照片,是当时天津的婚嫁队伍实拍。一顶八抬大轿,前后人群簇拥,鼓乐齐鸣。看得出,这是大户人家正在办喜事。

1937年的意大利租界,这是当时的马可波罗广场。1902年修建,面积771亩。广场正中有一座和平女神像,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

这也是意大利在其境外唯一的租界。如今,它已成为亚洲仅存的一片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建筑群。

1937年,天津白河。运输棉花的船舶正在装卸货物,码头上一派繁忙景象。一艘装满棉花包的商船上,人们正在吃饭。

1937年,天津海河上的万国桥。之所以叫万国桥,是因为它连接着各国的租界。万国桥位于当时的法租界入口,由法租界工部局修建。

万国桥可谓是天津第一名桥,民国时期,每天定时两次开启。合则走车,开则过船,“万国桥下过大船”,曾经是海河一景。

1937年的天津码头景象。这里对外输出的商品,大多是棉花羊毛,而输入的是棉布、粮食、铜铁等物资。

照片中,各种船舶停靠的码头边,水面上几艘小船正在撒网捕鱼。

1937年,日本人建在天津日租界的大和公园。公园具有典型的日本园林风格,建有凉亭、竹门、喷水池等景点。当时,日租界对中国人入园作出限制,每天下午6点才可入园,有明显的歧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天津形势十分危急,驻天津日军不断演习。第29军军长宋哲元率部开始了天津保卫战,最终失败,天津陷落。

叹古惜今,感受天津的现在,让人感慨万千。天津是有历史的城市,一座城市因为有了历史才显得厚重。如今的天津,更现代、更包容、更有活力。在你的眼里,天津是什么样的呢?